唐春光
摘要::在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地運用問題情境來向學生開展定向化的教學指導工作,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對相關問題的設立具備針對性和側重性,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本文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問題情境
引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所涉及到的內容相對較多,而物理作為一門實踐性、理論性相對較強的學科教師需要實現借助相應的教學問題來實現對學生有效地教學引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并且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討能力。
一、創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小組思考
在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學講解策略,并且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壓力也會采取對學生“填鴨式”的教學灌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全方位地掌握學生對相關知識實際的學習狀況,未將學生放置在課堂教學的核心地位,此類教學方式在現有的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物理作為一門實踐性、理論性、應用性相對較強的課程,教師需要實現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教學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每一位學生均能夠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為了達成相應的教學管理目標,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情景教學法融入小組探討學習,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思考、探討能力,實現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以此來提高相關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高三物理《傳感器》章節的教學過程中,相關課程所涉及到的內容相對較多且全面,該課程側重向學生講解了傳感器的基本物理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在教學開展前,教師可以拋出對應的問題“在馬路上的紅綠燈路口,攝像儀如何判斷汽車是否存在壓線或闖紅燈的狀況,而傳感器在其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形象”,并且試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來探討相關紅綠燈路口可能會存在的傳感器類型。學生通過在小組內的探討學習之后,能夠實現彼此之間的思想交流,使得學生能夠大膽開動腦筋,展開思維對相關問題進行多元化、多層次地分析和探討。最后教師再讓每一位小組的代表上講臺來講解相應的知識原理,此時有的學生會講到“馬路上安裝了紅外探測儀來檢測汽車是否存在越線的狀況”,教師再引導讓學生將對應的紅外探測儀與拍照處理器之間的電路關系進行繪畫顯示,將傳感器電路的實際運行原理進行展示。
在經過學生一系列的分享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對應的疑問“紅外探測儀雖然具備較為精確的探測效果,但是紅外探測儀不可能一直不間斷的進行工作,并且紅外探測儀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具備較高的能耗,那么嘗試從壓敏傳感器的角度來分析在紅綠燈路口所存在抓拍違章壓線或闖紅綠燈的原理”,學生結合之前紅外攝像儀的工作原理很快便能夠畫出對應的電路圖,此時教師再提出相應的疑問“壓敏電阻如何區分行人和車輛”,學生通過小組探討后會講到可以通過相應的重量設置,即在壓敏電阻中設置對應的臨界值,當地面所接受的壓力超過了臨界值的大小時,系統便會啟動抓拍程序來實現對違章車輛的管控。
總體來說,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入對應的問題情景,將學生一步一步帶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內容中,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清晰地掌握相關知識的重點和要點,以此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并且還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實踐問題情境教學,提升理論聯系實際水平
高中物理教學不但具備較強的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落實對學生知識理論的教學講解期間更要注重適當穿插實踐問題情境,使得相關物理教學能夠更加生動、形象。比如,在《交變電流》相關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相關教學章節中可以向學生引出對應的實踐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220V民用電壓以及相關線路中的電流是以怎樣的形式存在的,是直流電還是交流電”,學生通過對應的常識可以回答到“生活中的民用電流均是交流電,此時教師又可以向學生提問“那么交流電和直流電之間又有怎樣的區別,而交流電產生的原理又是什么”。
在相關教學前,教師讓學生通過查閱對應的實踐資料了解發電機的工作運行原理,最后學生會發現,由于發電機在發電過程中其內部切割磁感線的活動具備周期性從而使得產生的電流也具備周期性,因此交流電具備周期性。而為了使得對應的教學得到進一步地延展,教師應當再次提出相應的實踐問題“發電機在發電過程中所產生交流電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此時學生會講到“與發電機內部轉子線圈的面積、與線圈平面與磁感線之間的夾角以及與線圈的圈數等相關”。根據感應電動勢的的公式和相應的數學關系,教師可以進一步向學生推導出電動勢瞬時大小的公式,即與磁場的強度、線圈的面積、線圈的匝數,線框的橫截面積、轉動的角速度以及線圈與磁感線的瞬時角度的具體關系,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清晰地明了交流電的實際產生原理。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教師在引入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并且再拋出相對較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探尋到相關知識的重點和要點。例如在交流電本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最終是要讓學生了解交流電產生的原理以及電動勢的計算公式,因此教師需要根據現有的教學目標合理地設置問題,將學生有效地引入到相關課程內容的核心部分。
參考文獻:
[1]李珍進.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0, 000(009):65-66.
[2]林海鷹. 淺談問題情景創設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 讀與寫(上,下旬), 2020, 017(0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