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戰略實施的這么多年來,社會發展在我們的見證下逐漸地進入新常態,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著國家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實力,由此新時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本文主要從新常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意義入手,探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國家優秀文化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一、新常態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意義
(一)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關鍵。
我們處于國際形勢復雜十分復雜的當今社會,各國文化產生碰撞。在此情況下,西方很多自由主義的誘導青少年盲目崇拜,影響了我國青少年群體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他們因心理構建不夠成熟,并不深入理解一些西方勢力所謂的“自由”是建立在他人、他國“不自由”的基礎之上;并不深入理解所謂的“民主”是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支持利己力量發動政變、破壞穩定、分裂他國。由于青年學生認識能力不足,教育宣傳不到位,以及西方社會思潮和價值觀的不斷沖擊,致使一些青年學生盲目夸大西方自由世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對本土文化、對本民族文化則存在著文化自信心不強、民族自豪感不足的問題[1]。
(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點。
文化屬于國家、民族的靈魂與根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政治、經濟建設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在新常態下,國家尤其重視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與保護,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也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屬于一個國家的核心軟實力,往往決定了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著我們對世界與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同樣也蘊含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與行為準則。所以,要想使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始終擁有強大的影響力,真正程度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就必須要充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要將其放到國家戰略的核心地位。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的洗滌和蛻變,留下的精髓部分傳承至今,它們不僅能夠反應出中華文明的價值特征,還符合中華民族發展要求。因此加強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對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新常態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
(一)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交流對話。
文化只有在傳播與交流的過程中才能夠獲取時代傳承的動力和機會。對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不應該故步自封,應該積極順應對外開放的發展政策,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與溝通。在傳承的過程中,應該自覺主動地吸收其優秀的地方,不斷優化自身的發展。我們始終堅持“文化走出去”戰略,把我們認為好的、精彩的文化大方地與世界分享,讓其他國家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升。
(二)完善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才培養機制。
近幾年,我國有很多的優秀傳統文化正在逐漸地消失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因此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專業人才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重點培養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人員,對優秀的傳統文化負責。我們應該增強專業人才的責任心,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除此之外,國家應完善區域性、特殊性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負責人。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壯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專業人才隊伍,著重保護傳承工作者的權益,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督促他們做好文化的繼承和文化保護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證優秀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完整性[2]。
(三)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
傳統的優秀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缺乏創新性的傳播渠道,近年來信息科技的發展,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握好、并充分利用好信息科技的發展機遇,不斷拓寬宣傳渠道。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新興的多媒體平臺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同時重視提高電視綜藝節目的質量,通過多媒體平臺宣揚我國傳統文化知識,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普及到人民群眾,不斷傳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3]。除此之外,國家應該重視區域性旅游事業的發展,通過旅游行業的發展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能夠促進我國區域性優秀傳統文化的向外傳播與交流。
(四)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產品內涵。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需求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多地偏向于傳統文化的功能性和價值性作用,對文化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應該深入了解其詳細內涵,盡可能地生產出大眾所能接受的文化產品。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重視當今社會人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喜好,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和內涵,盡可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水平的傳統文化作品[4]。所以文化產業必須要開發更多有針對性的傳統文化產品,不斷擴寬文化市場,這樣不但可以滿足更多人的文化消費需要,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宣傳和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五)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的結合。
在新時態的發展下,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古為今用的理念,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我們更應該有所揚棄地、創新性地傳承,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時代的發展相符合[5]。依據新時期國家、社會和人民對傳統文化的新需求,不斷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和創造力,不斷完善和豐富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提高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影響力,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的新常態下,我們應該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充分抓住時代發展機遇,保持信心,主動適應新常態。在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展現我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響力,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與進步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秦茂森.新常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融合的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探索,2020,05:60-63.
[2]武韡婷.對互聯網時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0,35:196-197.
[3]朱曉艷.新常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26:82-83.
[4]彭宇.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傳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5]張鵬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深度改革的核心驅動[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32:67-70.
北京科技職業學院2021年度職業教育課題,《中國經典文化的跨媒介閱讀研究》
作者簡介:劉睿(1982.03-)女,漢族,湖南省長沙市,碩士研究生,北京科技職業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