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
摘要:在新時代小學教學變革發展過程中,要求音樂教育能夠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能夠將音樂教育跟語文學科融合在一起,就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先闡述了小學音樂教育與語文學科有機融合的意義,接著引入了小學音樂人音版教材中《詠鵝》內容,全面分析了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融合的細節內容,最后還從強化自身跟學生的交流互動、貫徹以學定教的相關理念、積極引入現代信息化教學方法三個方面,探討了小學音樂教育與語文學科有機融合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音樂教育;語文教學;有機融合;以學定教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層次不高,他們對于抽象音樂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比較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可以實現音樂教育和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就能夠顯著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整體教學水平。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各個學科中,語文學科跟音樂教育的聯系非常緊密。結合當前我國各個小學的音樂教學現狀來看,很多小學的音樂教師雖然已經有了聯動音樂教育和語文學科的意識,但是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并沒有進行全面深入的展開,使得這種模式并沒有充分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對音樂教育和語文學科的有機融合進行全面分析。
一、小學音樂教育與語文學科有機融合的意義
在小學音樂教育活動中,實現音樂教育和語文學科的有機融合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意義。第一,語文學科的語言藝術能夠將音樂所要表現的內容提取出來,使得音樂作品的內涵變得更容易解讀。特別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層次本身就不高,想要通過音樂來感知情感還是比較困難的。但在引入語文學科語言藝術以后,就可以通過文字來感知音樂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時候也就更容易把握作品的情感走勢。第二,小學生在自身思維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同時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通常使用形象思維。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引入語文學科內容,就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音樂之美,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成效。第三,在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活動中,主要依靠古詞新唱等方式實現音樂與語文的聯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感知到古詩歌的韻律之美,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更好明確音樂中的節奏。
二、小學音樂教育與語文學科有機融合的教學設計
在分析小學音樂教育與語文學科有機融合方式的時候,引入了一個教學案例進行全面分析,展示兩者有機融合的細節內容。這里也選擇了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詠鵝》一文進行綜合闡述。
(一)教材分析
《詠鵝》是根據同名古詩詞譜曲而成的,實現了古詩詞文化與音樂內容的高度結合,可以帶領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更好感知古詩詞之美,同時也可以在感知古詩詞情感的基礎上,更好學習音樂藝術。
(二)教學目標
本次《詠鵝》音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先通過聆聽音頻文件,對整首歌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和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帶領學生朗讀古詩《詠鵝》,并帶領學生跟著音樂伴奏學唱歌曲,并感知五聲調式的韻味。
歌曲《詠鵝》主要分為兩段,并且這兩段的速度不一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使用不同的速度演唱這兩段歌曲,讓學生感受速度對于歌曲的影響。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分發一些基本樂器,讓學生熟練歌曲《詠鵝》以后,嘗試使用簡單的基本樂器進行伴奏,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韻腳和音樂節奏的認知水平。
(三)教學重難點
本次《詠鵝》音樂課的教學重點主要在于讓學生學會獨立演唱《詠鵝》,并且還要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學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把握速度要素,并感知音樂節奏與古詩詞韻律的關系。
(四)課程導入
在本次《詠鵝》音樂課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大鵝戲水的圖片或者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興趣水平。接著教師還要結合圖片或視頻中的內容跟學生進行交流,并通過課程導入模塊展示古詩《詠鵝》。
(五)教學過程
在引出《詠鵝》話題以后,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一起朗讀古詩《詠鵝》,并讓學生感受五言律詩的平仄變化。在此之后,教師就可以播放《詠鵝》的歌曲音頻,先讓學生進行聆聽,大致明確歌曲的節奏變化。在學生充分熟悉《詠鵝》歌曲以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演唱歌曲,并逐句教學生演唱。在學生基本掌握演唱方法以后,教師就可以使用樂器伴奏,讓學生在班級中進行齊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給學生科普一些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對于音樂體系的認識,并提高他們對學科教學的興趣。比如在歌曲《詠鵝》中,僅僅使用了1、2、3、5、6五個音,而這五個音也是我國的民族調式等。
在學生充分熟悉并能夠演唱《詠鵝》歌曲以后,教師就可以進行速度節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先慢后快或者先快后慢的方式展開練習教學,讓學生分別感受這兩種模式下自身演唱歌曲的體驗和感受,更好的感知速度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在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還要帶領學生感知古詩詞自身韻律與音樂節奏之間的聯系。通常來說,五言律詩朗讀需要遵循前二后三的節奏,跟五言律詩的歌曲也會在每句詩的前兩個字中使用四分音符,后三個字則使用八分音符。這也使得古詩詞韻律跟音樂節奏之間具有較強的契合度。
(六)教學歸納
在本次《詠鵝》音樂課結束的時候,教師還要進行教學歸納。一方面,教師需要面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成果的總結,帶領他們重新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使得這些教學知識能夠得到鞏固。另一方面,音樂教師還要對本次聯動語文學科的教學成效進行全面評價,同時還要結合教學現狀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其匯總下來,給后續進行教學活動的調整與創新提供較好的支撐。
三、小學音樂教育與語文學科有機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自身跟學生的交流互動
在進行小學音樂與語文學科有機融合的過程中,音樂教師應該能夠加強自身跟學生的交流活動,明確小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體驗,以及他們在音樂與語文融合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以后,音樂教師就可以快速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后續時間里進行針對性的改善與調整。在跟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教師也要擺正自身的地位,充分貫徹學生主體的相關理念,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堂環境中跟教師表現得更加親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貫徹以學定教的相關理念
在小學音樂與語文學科的融合設計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考慮全面融入以學定教的相關理念。這也需要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時候針對班內學生進行全面的調研分析,明確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基于此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中下載現有課件,但是必須要結合班上學生的身心發展現狀,進行教案設計內容的靈活調整,最好還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入一些生活化素材。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保證教學設計內容充分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層次,同時也結合學生的需求使得教學內容富有趣味性。
(三)積極引入現代信息化教學方法
在開展小學音樂和語文學科有機融合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引入現代信息化教學方法。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新知識接受能力都比較有限,在使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以后,就可以顯著降低教學的難度,同時也使得學生可以在整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持續具有較高的興趣水平,充分提高教學成效。在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時候,教師也應該注意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并通過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模態方式,使得教學活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結束語
綜合來看,小學音樂跟語文學科進行有機融合,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意義。因此對于各個小學音樂教師來說,也應該在平時積極結合語文學科資源,進行音樂教學與語文學科的聯動設計。在實際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教師也應該積極跟學生群體進行交流互動,同時還要充分貫徹以學定教的相關理念,使得教學內容能夠充分跟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契合。與此同時,小學音樂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水平,同時也能夠使得音樂課堂具有較好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蔡麗金.構筑小學語文詞語朗讀格式的繪畫美與音樂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08):51-52.
[2]何巍.音樂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淺談[J].戲劇之家,2015(24):189.
[3]張井勇.讓小學語文和音樂在課堂中共舞[J].赤子(上中旬),2015(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