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
摘要:思政課程與中職語文課程的相互結合可以在原有的培育基礎上,使學生從文化課程學習的角度上認識德育品質與思想價值觀念的重要性。中職學校在學生的素質培養、思想價值觀念引導與行為規范教育等方面,主要面向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素質要求,為使現階段人才素質培養工作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教師與學校方面的教學管理人員,應重視語文課程通過思政教育的模式開展教學,以此使學生可以在進行理論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較好的思想導向與素養教育。
關鍵詞:中職語文;思政教育;素養
一、引言
語文學科所包含的課文類型與理論特點等,較為側重學生的人文理念培養、語文素養培養以及情感共鳴層面上的情感教育。在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同文化課程的開展主題、方向與素質內容導入都存在一定差異性。從語文課程的性質上解讀思政教育,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從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中,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下所蘊含的品格精神、價值觀念等,中職學校在以往的教育發展工作中,較為重視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培養,但隨著當代對人才要求的增高,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不再是評價一個應用型人才的唯一標準,反觀思政教育中道德法律意識、思想價值觀念與人文素養等,正是當代人才需求變遷所重點關注的內容。
二、思政教育的相關概述
思政教育主要面向學生的思想層面、內在素養層面教育,在當代的教學發展工作與人才培養工作中,思政教育屬于當代人才培養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職學校的語文課程教學工作而言,一方面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另一方面需要在課程理論內容的教學講解過程中,使學生可以深入素養層面的學習,并逐步意識到個人素養成長、法律道德觀念與思想價值觀念樹立的重要性。從文化課程的教學工作角度上看,思政教育工作的展開可以依托不同課程的理論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當前的課程理論內容學習中,可以在樹立較好學習觀念的基礎上,逐步樹立較好的道德素養觀念。[1]
三、相關教學思路與對策分析
(一)創建復合型課程教學模式與評價模式
語文課程教育在當前的開展過程中,可基于“課程思政”化的指導思想構建復合型課程教學模式,一方面充分挖掘語文課程中具有教化學生觀念與思想的理論內容,另一方面基于當前思政教學的基本需求,將其內容與專業課程相互結合,由此使學生能夠在復合型的理論內容中進行學習。文化課程與思政內容的相互滲透與教育指導,還應從理論模塊、實踐模塊以及自由創作模塊等方面進行指導,同時在授課模式上進行創新,使學生能夠在當前的課程內容學習中領悟時代精神與道德品質內涵等。此外,在教學評價模式上也需要進行一定轉變與優化,在對學生的考核與評價上,既需要基于文化課程理論內容考核,也需要結合的學生個人思維與道德素養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向考核,并將其學習成績、理論實踐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納入當前的教學評價標準上。
(二)加強學生的項目布置
在現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學設備、教學內容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使思政課程的教學工作,可以運用并實現現代化教學情境的引入。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教學支持下,教師可運用教學設備開展特定學生群體的教學工作,比如,通過網上教學模式對學生開展單獨教學或者小群體教學,使教學工作能夠發揮針對性的作用。隨后再根據課程教學活動的特點,使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基本教學情況制定學習項目,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項目學習與實踐中,獲得較好的專業指導與理論學習。“課程思政”方面的工作也可通過該種模式進行滲透,學生的學習項目的類型需要結合當前時代發展的特點以及思政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在結合現代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通過融合時代思想與新時期正確的政治理念,在項目的內容布置上融入思想導向性內容,如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與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思想內涵等。因為語文課程本身就屬于文化交融、內在素養、精神品格教育等內容的整合,在課程內容與學習項目的設置與分配上,需要融入時代思想、文化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等,使學生在進行學習項目研究中能夠獲得較好啟發。[2]
(三)加強教師綜合素質培養
教師在“課程思政”的文化課程教學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引導者角色,學校對教師的專業水平進一步提高,使其能夠具備較好的教學觀念時,也能掌握當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對學生而言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與示范作用,語文教師在課程專業內容的示范與講解上,還需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與思想價值觀念等讀學生進行教育,確保學生在接受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能夠樹立較好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
結語
綜上,隨著現階段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風向轉變,以及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側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職學校而言,需要在文化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注重思政教育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接受正確思想價值觀念、法律意識與個人行為規范等方面的教育,以此在當下的社會發展環境下具備較好的個人素養,以面對日后的社會競爭環境。
參考文獻:
[1]楊茜.關于職業教育語文教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
[2]張曉.中職學校語文教師開展作文教學的途徑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