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恬恬
摘要:從高職圖書館的發展現狀以及當代高職生的個性特征出發,分析高職圖書館建設優質學生團隊的內外阻礙因素。結合筆者所在圖書館的具體情況,建議在學生團隊中啟動有效的心理干預工作機制,完善考察期、部門互薦、獎懲制度等體系,并指導學生獨立開展內部技能培訓。通過多層面關注和培養圖書館社團成員的心智成長和能力特長,主要從內因著手促進團隊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團隊建設;當代高職生;個性特征
前言
隨著我國教育公平的基本實現,“十四五”規劃綱要對學生教育提出了“立德樹人,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和實踐本領”的更高要求[1]。作為“雙高背景”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圖書館達成服務育人的目的,而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圖書館學生團隊便是當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然而,在高職學校中僅作為教輔機構存在的圖書館,在發展中本就面臨投入資金緊缺專業館員數量匱乏等困難。同時,當代高職生還存在受挫能力和自我發展不足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建設優質的高職圖書館學生團隊亟需改革創新。
1. 阻礙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優質學生團隊的外部因素
1.1高職圖書館在校不受重視
高職院校著重培養符合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的行業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更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而非學術研究能力。出于實際考量,大多數高職院校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在實訓中心、實驗室的建設,而不愿為圖書館傾注過多資金和心血,使得圖書館在人才配備、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勢。如此一來,高職圖書館鮮有人問津,整體資源利用率低,閱讀推廣活動收效甚微,固然不能為學生團隊提供技能培育的土壤和業務創新的空間。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不受重視,資金投入欠缺,是抑制圖書館學生團隊向優發展的最根本要素。
1.2圖書館專業館員人數不足
為更好地促進圖書館員與學生的交流整合,張雪蕾等[2]提出,可以由圖書館各科室指定一名指導老師,協同參與學生團隊的指導和監督,積極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持。
然而,根據趙俊顏,凌征強[3]對 100 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調研,高職院校圖書館普遍存在專業館員占比低、人員數量不足等問題。這一現狀表明,現今高職院校圖書館難以從各科室配備出一支專業的指導老師團隊,從多方面引領學生發展能力,開拓創新。筆者所在的圖書館,就曾根據團隊成員的意愿進行分組,鼓勵他們向不同科室的老師學習館內相關業務。但由于專業館員數量匱乏和各科室人數分布不均,在崗老師往往“僧少粥多”,本職工作任務繁重,無法保證團隊培訓課的數量和質量,導致該項能力培養項目難以實施。無疑,高職圖書館專業館員不足,整體素質不達標的現狀是制約學生團隊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1.3高職院校學生無廣泛學科背景
普通高職作為行業性學校,具有鮮明的“專業建設”特點,學生的學科背景也因此具有較強的集中性。這意味著學生團隊無法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長進行相應的人才招攬,組建跨學科的隊伍。如: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圖書館的“展翼圖圖”學生團隊[4]和西安交通大學的iLibrary Club[5]就都由計算機系專業的同學組成了技術開發組,積極推進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顯然,高職院校無法滿足跨專業組團的條件,這使得學生團隊的構建缺乏一定的技術專業性和結構完整性,對組建一支能力全面的團隊形成又一層阻礙。
2. 阻礙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優質學生團隊的內部因素
2.1 當代高職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在這個快節奏的信息時代,日益更迭的新鮮事物以裹挾的姿態不斷改變著現代人的情緒狀態和思維方式,身處其中的新生代學子顯然難以“獨善其身”。受網絡環境的影響,當前高職生思維活躍、追求自由,他們擁有獨立人格和凸出個性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足夠的抗壓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產生逃避的情緒。王國誠等[6]的調查表明,當前高職生的受挫能力有待加強。很多時候,學生會過分沉溺于虛擬世界所帶來的樂趣,無法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責任和義務,不能用客觀、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合理范圍內的壓力。筆者就曾在某次交付任務和審核效果的過程中,因多次提出修改建議而遭到一名團隊成員的無禮拒絕,甚至被直接刪除好友,理由是任務困難,選擇放棄。事實上,該任務由學生本人主動申請完成,最終卻又不能承受質量不過關、被要求整改的結果。
由此可見,當自由活躍、忠于自我的優良品質伴隨著逃避責任、罔顧后果的消極態度,團隊的工作必然受到負面影響,整體發展也將受到嚴重牽制。換而言之,個體成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弱,會為團隊建設帶來較大隱患。
2.2學生團隊自我提升能力欠缺
張曄等[7]對高職生學習心理現狀的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缺乏主動思考的動力,習慣聽從老師安排和指引,對所學知識沒有足夠深刻的認知,僅停留在接收信息和完成任務的層面。這導致他們的一般共通能力,即把基礎知識轉化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當出現了困難或阻礙,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讓指導老師直接告知答案,而非自己想辦法解決。
此外,高職院校缺乏濃厚的奮斗氛圍,加之當今社會“佛系”價值觀盛行,在校生普遍自我要求不高,對于校內的學習、工作大多抱著“得過且過”的“躺平”心態。相比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對集體社會的貢獻,學生們更在意的是自己如何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根據要求逐項“打卡”。這也導致“00”后高職生在參加校園活動時,更加注重短期利益的實現,例如是否可以獲得綜測加分、“學時章”或“公益章”等。這種較為現實的處世之道也體現在他們對未來就業的選擇上:根據筆者兼課對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班上90%的學生青睞國有企業,理由是風險壓力小,福利保障好,可以滿足安全感。而愿意向高難度挑戰,實現自我突破,選擇進入私企或自己創業的學生則是鳳毛麟角。
種種現象表明,當代高職生缺乏勇于拼搏、力爭上游的精神,同時沒有足夠能力和動力親自解決實際問題,這對圖書館學生團隊的自我提升十分不利。
3.促進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生團隊發展的建議
由以上分析可見,發展優質的高職圖書館學生團隊,不僅存在外部條件的約束,還受到學生內部因素的牽制。而針對客觀條件的改善,即該如何加大對圖書館的建設,以及該如何提高整體館員素質,學術界已存在海量精良建議。筆者想在本文中探討的,是如何打破各種客觀限制,依據當代高職學生的特點,從內因著手對圖書館學生團隊進行合理建設。
3.1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預體系
根據當代高職生抗壓能力不足、心理韌性較差的現狀,圖書館應積極關注學生社團的心理健康,及時跟蹤個體的情緒狀態。筆者認為可以在團隊中成立一個“心理研究組”,由各部門挑選一名擅長人際交往的成員作為心理觀察員,密切留意各部員的情緒變化,發現異樣時及時與指導老師或者學生干部匯報,共同商量對策,同時簽署對外保密的協議;各部員亦可主動與心理觀察員交流,避免受到負面情緒的過度侵蝕,從而影響身心健康。圖書館可利用天然的場館優勢,在館內選擇一處靜謐舒適的地點放置相關的書籍,由“心理研究組”進行裝飾布置后,作為學生團隊舒緩和釋放壓力的專用場所。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們及時排遣消極情緒,促進成員之間的信任和溝通,又能增加每個人對集體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圖書館也應適時組織抗壓游戲或相關的培課程,通過動員大會、團建活動等號召團隊成員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倡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留意個人情緒,在面對壓力時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以合適的節奏逐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2完善各項制度——“考察期”“部門互薦”和獎懲機制
結合馬天舒[8]對高校圖書館學生參與管理提出的“崗前培訓”提議,圖書館可以在每年團隊招新時,對新成員設置一個月左右的考察期,根據新成員該月內的綜合表現決定:1.是否留用于本部門;2. 若不留用,是否適合其他部門。符合第一個條件的新成員需要具備端正積極的工作態度,符合本部門工作的個性特征及必備技能。例如:進入辦公部要做到細致嚴謹,對館內專業事務有較濃厚興趣;進入宣傳部需要擅長推文編輯、海報設計等業務;策劃部要求思維活躍,在充分了解讀者喜好的情況下,為閱讀推廣活動和圖書館發展建言獻策;組織部成員則應善于人際交往,有較強的現場統籌能力等。若該成員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但性格和能力與本部門不符,則可以通過“部門推薦”流程與其他部門進行匹配,由雙方部長定奪,匹配成功者可以成為另一部門的成員,為其效力,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分配;若匹配不成功,則對該成員予以辭退。
此外,針對部分學生責任感嚴重缺失,做事罔顧后果的情況,還需要設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各部門應清晰記錄每位成員一個周期內的工作內容、工作態度和工作質量,以此作為每學期或每學年綜合考核的真實依據。對表現優異者進行表彰和獎勵,對不合格的成員作出相應等級的懲戒。
3.3獨立開展內部培訓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職圖書館普遍存在專業館員不足的情況。這說明,要在館內定期開展由各專業老師主導的技能培訓,難度較大。此外,當學生滿心期待的課程時而開設,時而擱置,一方面阻礙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另一方面會加重其依賴感和逃避感,把更多的期望和責任賦予老師身上,更加容易擯棄主動思考的習慣。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學生團隊將主導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即在館員老師的指引和輔助下,團隊各部門自行組織內部培訓,輪流擔當“技能傳遞”的主要負責人,向其他部門教授自身已熟悉掌握的知識技能,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授課形式因不同部門特點而異,如宣傳部現場演示并傳授推文制作、海報設計等技能,組織部為全隊模擬播放露天電影的流程,策劃部提供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出謀劃策的案例等。在準備培訓內容時,各主講人應提前尋求圖書館各科室館員老師的指導,提升培訓課程的質量和效果。而由于辦公部負責的內容具備較強的館務專業性,該部可長期跟隨館員老師學習,在深入了解圖書館的專業知識、檢索技巧、采編工作、書庫管理等業務后,定期向其他成員進行知識和能力的拓展。這樣既能有效節省指導老師的時間精力,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沒有跨學科的背景,也能通過互惠互助的方式,最大程度滿足團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4. 總結
當代高職圖書館在發展中面臨各種客觀限制,要建設優質的學生團隊需要結合學生特點,在圖書館不受重視、專業館員不足以及學生專業范圍局限的情況下,緩慢探索,努力沖破現實桎梏,充分激發圖書館學生團隊的自我發展潛能,推動團隊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閱讀推廣效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2]張雪蕾,吳卓茜,尹飛.學生社團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實踐探索——以西安交通大學iLibrary Club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6(04):82-86.
[3]趙俊顏,凌征強.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館員服務:現狀、問題與對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0(04):6-10.
[4]許惠,婁家星,程川生.智慧化背景下學生參與圖書館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41(01):86-88.
[5]張雪蕾,吳卓茜,尹飛.學生社團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實踐探索——以西安交通大學iLibrary Club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6(04):82-86.
[6]王國誠,王偉,曾銳,胡愈琪.當前高職學生學習投入現狀及提升對策——基于廣東粵東地區高職院校的調查[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1(04):1-8.
[7]張曄,戴文靜,李洪軍,吳東.高職生的學習心理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06):154-156.
[8]馬天舒.高校圖書館學生參與管理的主要模式[J].圖書館學刊,2015,37(07):15-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