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蘆墟實驗小學 沈群英 張雪忠
蘆墟實驗小學是一所省級實驗小學,也是一所鄉村學校,學校以“生態教育”為辦學特色,已經有二十五年的歷史了。學校辦學過程中努力營造和諧的教育生態環境,關注鮮活的個性生命特性,并積極為師生成長奠定平臺,開掘學??沙掷m發展空間,開發了生態教育校本課程,并逐步形成了生態教育文化。而在此過程中,生態型德育隊伍的打造是學校進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和生力軍,班主任隊伍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從事多年的德育工作,在班主任隊伍的建設中我們不斷探索,形成了一支有愛心、有耐心、有責任心的高素質班主任隊伍,學校的德育工作考核連續多年獲得吳江區考核一等獎。而這支班主任隊伍的成長和我們學校實踐生態教育,打造生態型德育隊伍的工作思路是分不開的。生態德育,就是要遵循師生發展規律,創設和諧的、發展的德育環境,采用順應學生發展,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德育方法教育學生。而我們所打造的這支生態型德育隊伍就是用生態德育的理念來指導工作的隊伍,他們用愛教育學生,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公民。在打造這支隊伍的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嘗試著將這些做法進行提煉,形成學校管理經驗。
作為一所完小,我們目前擁有24個自然班,學生1000 多名,平均每個班級學生45 名,每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都不輕松。學校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制定了班主任月考核制度,每月進行統計,根據統計結果評選“生態文明中隊”,作為班主任績效考核的依據。然而,這種量化的考核雖說一定程度上激勵了班主任的積極性,但缺少溫情,何況班主任工作除了顯性工作,比如,出好黑板報、布置教室、上交各類表格等,更多的是隱性工作,比如,品德教育、心靈陶冶、思維創新、人格熏陶等。而班主任的實際工作中,隱性工作顯然重于顯性工作。因為說到底德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人,只注重量化的顯性工作是沒有生命力的,也不利于學校的持續發展。
因此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我們要求多觀察班主任的隱性工作,晨會課在教室外和孩子們一起聆聽老師的教導,課間在辦公室留意班主任如何教育學生,利用家訪和家長會了解班主任的處事能力和個人素養,通過同事撰寫的“溫馨小故事”和學生的訪談等多側面了解班主任一個月的工作重點和工作能力。而量化的檢查工作我們則每月不定時不定點抽查考評。雖然分管德育的校長和德育處的主任忙一些,但是,這種多觀察少檢查的方式更加人性化,更加真實和全面,更加能發現典型、發現不足。
我們還制定了每月一次的班主任月考核制度。學校制定考核細則,開學初和班主任們說明考核細則和方法,每月對班級的衛生管理、食堂就餐、晨會教育、集隊做操等顯性工作做好抽查,及時反饋給班主任。讓班主任們做事前有方向,做完事有頭緒,知道如何改進。我們還會組織教師訪談、學生問卷、電話家訪等有效手段對班主任們進行全方位的觀察,更加客觀地將考核結果與師德考核、班主任津貼發放等掛鉤。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一個班級好比一棵恣意生長的果樹,如果不合理修剪,果樹就會長得毫無章法,結果只能是花少果疏??墒敲鎸?5 個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孩子該如何教育呢?有的班主任認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越來越難管。為了使蘆小的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奠定人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們召開了“班級管理和發展懇談會”,召集了學校的德育骨干作為“智囊團”為大家支招,請班主任們暢談自己的困惑和設想。經過幾輪的學習和研討,我們的“智囊團”支了一招:制訂切實可行的班規,并將制定好的班規逐條實行,每月設置1-2 條班規作為月重點工作。我們還建議班主任們將班規的制訂和植物的特點結合起來,將每種植物的“品格”作為班級孩子學習的重點,并落實到班規中。于是就有了松的堅韌、梅的堅強、蓮的高潔、菊的清雅……五(3)班選擇的是梅花,孩子們認為梅花不畏嚴寒,在風雪中傲然開放的“品格”值得學習。因此五(3)班將“不畏艱難,綻放精彩”作為班規在班級實行。二(3)班選擇的是蒲公英,希望每個孩子漸漸長大,獨立生活,不要總是生長在父母的護佑下。因此,他們制定的班規中就有一條“不依賴、要勇敢”。
班主任們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嘗試著幫助班主任們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請班主任自己想想方法,而我們作為“智囊團”幫助班主任分析方法的利弊,改進方法。上學期,一年級新生入學,吳老師碰到了一個難題:小陳同學生長于再婚家庭,父母晚年得子,文化層次低,缺乏育兒方法。母親只會溺愛,而父親經常是用所謂的“軍事化”管理來教育孩子,輕則打罵,重則關禁閉,甚至有一次把孩子扔進了河。這樣的家庭教育使小陳同學性格孤僻,與人交往方式粗暴,不講理,一不順心就在教室里撒潑打滾,嗷嗷大哭。我們主動為吳老師支招,請來家長和教師面對面交流,通過一個個家教故事讓小陳的父母明白對待孩子要有耐心和愛心,而不是簡單粗暴、毫無道理。為了使小陳能盡快融入這個班集體,我們還協助吳老師共同管理班級,請來經驗豐富的老師為吳老師出謀劃策。一個學期下來,小陳的情況有了好轉,吳老師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有時候還會報喜:“小陳今天好乖的,字也寫得端正極了,都能幫我做事了!”當然,小陳轉變的最大功臣是吳老師,是她用母親般的愛讓小陳體驗到了關懷和尊重。吳老師遇到這樣的特殊孩子,沒有敵視、沒有厭惡,在自己努力無果的情況下,更沒有抱怨和喪失信心,而是向我們求助??梢娎蠋焸儗ξ覀児芾韺邮切湃蔚模瑢⑽覀儺斪雠笥?,信任我們,愿意聽取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24 名班主任有老有少,有骨干有新手,可以說業務上良莠不齊,經驗上層次分明。如何讓這支班主任隊伍共同成長,各自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呢?一味地施加壓力,無形中織就了一張壓力的大網,使班主任開展工作畏手畏腳,而且毫無創意。這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而且我們認為這也是不“生態”的。
我們認為管理班主任隊伍要多推優,少增壓。多給班主任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多讓他們學習身邊的管理經驗,多評選身邊的優秀班主任,多發現班級管理的后起之秀。因此,我們將學校的蘇州市、吳江區優秀班主任,吳江區雙十佳班主任、德育學科帶頭人、德育新秀、德育能手集中起來,與所有的班主任老師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并將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會改成每月一次經驗介紹會,請這些德育骨干回憶自己的成長路,展示自己的成長歷程,讓與會的班主任們切身感受到成長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今年2 月,我們就開展了“生命自覺、發展自己——青年、骨干教師成長會”,會上,青年班主任周老師介紹了自己上崗五年來如何學習、如何成長的故事;江蘇省優秀教師、蘇州市優秀德育工作者、蘇州市德育學科帶頭人陳老師介紹了自己如何從不會到會,并成長為德育骨干的心路歷程。與會的班主任們仔細聆聽、認真記錄,并制定了自己三年的成長規劃書,從自身實際出發,謀求專業化發展。
同時,我們加大推優力度,及時發現班主任隊伍中成長較快的典型,用先進的理念、可行的經驗為班主任們支招。我們評選每年一次的“蘆小教師之星”,每年為從事班主任工作25 年以上,并且仍舊在班主任崗位上奉獻的老師頒發“紅燭獎”,為每年評選出來的優秀德育導師頒發“米蘭獎”,并開展校級德育新秀、德育能手的評選,評選校級優秀班集體,積極推薦區級參評……我們積極為班主任搭建成長平臺,讓他們看到成長的喜悅,享受到努力的成果。
班主任是管理班級的“一把手”,班主任的德行和能力直接關系著班級的學習氛圍,關系著班級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班主任也是人,他們不是神,他們需要關心,需要愛護,需要成長,需要突破……而作為學校的管理著,特別是作為德育工作的負責人,作為這些班主任老師的“頭”,我們應該為班主任們提供一個積極的、向上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成長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