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緯(廣發證券資產管理(廣東)有限公司)
引言:外匯風險是由外匯匯率波動或者銀行利率變化等多重因素所致,這種風險將給參與國際貿易的交易雙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構成外匯風險的三要素是本幣、外幣以及時間,這是進出口企業在開展國際經濟貿易活動時所無法規避的問題。因此,企業應當事先制訂一套科學、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外匯風險給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進出口企業呈現出指數級上漲態勢,而進出口貿易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農產品、通信產品、鋼鐵、陶瓷、冶金原料、糧食、汽車零部件以及能源產品等。這些企業在開展國際經濟貿易活動時,多以外匯交易為主,但是,由于外匯匯率具有動態變化特征,在進出口企業從事國際經濟貿易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多次浮動,或者匯率上行,或者匯率下行,而這種變化狀態是無法準確預測出來的。比如交易雙方在簽訂合作協議時,外匯匯率并沒有產生大的波動,但是,在執行交付程序時,匯率卻發生了比較大的浮動,這就給交易雙方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問題,如果匯率上調,進口型企業的資金鏈條將面臨斷裂的局面;如果匯率走低,那么出口型企業經營利潤將被壓縮,進而給企業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1]。
對于進口型企業來說,在從事進口貿易活動時,匯率的不均衡波動,將給進口總額與業務量帶來嚴重影響,這主要是由于一旦國內人民幣的匯率下降,那么外幣在國內的兌換價就會水漲船高,這時,企業在向國外采購各種商品或者與其發生經濟往來關系,企業所花費的資金總量將大幅上漲。如果國內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總量下降,那么企業的進口業務量也將隨之下滑,在這種情況之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也將步履維艱。
本幣與外幣作為外匯風險的關鍵構成要素,在進出口企業賬面當中也有所體現,尤其是財務人員在對本幣與外幣進行統一折算時,折算時間節點不同,匯率的上下浮動區間也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外匯匯率升高,那么賬面所顯示的本幣總額就會減少,如果外匯匯率降低,那么賬面顯示的本幣總額就會增加,這種因外匯匯率變化而對本幣兌換折算產生的影響,也直接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在匯率升高、本幣減少的情況下,企業極易出現虧損現象,在匯率降低、本幣增加的情況下,企業的營業收入額就會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外匯匯率變動是影響企業營業收入的關鍵要素[2]。
目前,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說,在開展國際經濟貿易活動時,所采用的結算方式主要包括匯付、銀行保函以及信用證結算等。這種多樣化的結算方式難免會延長雙方的交易完成時間,而在此期間,外匯匯率也將呈現出不均衡的變動狀態,如果在交易完成之前,匯率大幅上調,那么進出口企業也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影響外匯匯率波動的因素主要與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率、宏觀經濟政策以及政府短期干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比如對于通貨膨脹率持續走高的國家,則說明該國貨幣的對內價格下滑趨勢明顯,在這種情況之下,本幣匯率隨之下跌,而外匯匯率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如果對外經濟貿易活動與該國有關,那么出口型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經濟風險。由此可以看出,外匯匯率的波動是事前難以預知的,而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始終處于一種持續進行狀態,因此,外匯匯率不定時、不定期的波動,企業所承擔的風險是無法避免的[3]。
企業在進行進出口交易時,交易雙方都希望以本國貨幣作為結算依據,但是,這種結算方法勢必會給交易一方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國際經濟貿易中發生的交易行為,常常以國際金融組織公認的外匯幣種作為結算依據,比如美元、歐元或者人民幣等,而一旦兌換的外匯貨幣匯率發生變化,那么本幣的兌換價格必然受到影響。而這種因貨幣兌換而帶來的經濟風險是難以預測和回避的,在這種情況下,多數進出口企業在進行交易時,常常將關注焦點集中在外匯的兌換匯率方面,進而及時準確的做出事前決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貨幣兌換風險[4]。
就當前外匯市場來說,較為常見的外匯風險管理工具主要包括: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掉期外匯交易、外匯期權交易等。其中,即期外匯交易也稱之為現匯交易,主要是指外匯市場交易雙方達成一致協議的第一時間,在當天或者第二個營業日即辦理交割手續,而完成整個交易環節。這種交易方式交易時限短,能夠有效規避外匯風險。但是,即期外匯交易需要在交易日的第三天確定最終的外匯匯率,因此,避險時效較短,避險效果差強人意。遠期外匯交易是按照交易雙方事先約定的交易時間來完成交割流程,一般情況下,遠期外匯交易的時限為1個月、3個月或者6個月,而1年交易期的發生案例則相對較少。這種遠期交易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規避外匯風險。但是,由于交易雙方延續的時間較長,在此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有交易雙方的信任,來牟取私利,因此,這種交易方式始終受到國家的干預與限制,否則,交易雙方的經濟損失風險將不斷攀升。掉期外匯交易,主要是指外匯市場同時進行即期外匯與遠期外匯交易,即在買進即期外匯的同時又賣出同種貨幣的遠期外匯,或者在賣出即期外匯的同時又買進同種貨幣的遠期外匯,這種靈活的交易方式能夠有效規避外匯風險,尤其在應對中長期匯率和利率浮動引發的風險時,具有顯著效果。外匯期權交易是期望從未來的匯率漲跌當中獲取利潤而采取的一種外匯買賣方式,由于這種交易方式只需要在前期繳納一部分保證金即可,因此,這種買賣交易具有投機性。比如企業通過對歐元匯率的分析,預測未來某段時期,歐元匯率可能出現下跌趨勢,那么,在外匯市場交易過程中可以提前賣出歐元期匯;如果歐元下跌已成定式,期匯賣出方將從中獲取豐厚的回報。
由此可以看出,為了提高企業抵御外匯風險的能力,在選取外匯風險管理工具時,應當事先制訂一套精準的執行方案,并組建一個外匯風險防范的專家團隊,然后商討出最終所采用的交易結算方式以及支付方式,進而將外匯風險給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點。
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說,在開展國際經濟貿易活動時,應當進一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尤其對外匯風險可能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需要格外予以關注。首先,應當結合企業的經營規模、盈利能力以及對外業務量,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并由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或者審計人員擔當重要的領導職務,以全面負責外匯風險的防控工作。其次,在外匯風險出現之前,管理人員應當事先對各個風險要素進行識別,識別內容應當涉及交易匯率風險、折算匯率風險以及經濟匯率風險,然后對這些風險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并及時制訂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比如進出口企業在處理資產負債表時,產生了折算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保值予以化解。這種化險方式,能夠確保受險資產與受險負債的數額保持一致,即便外匯匯率發生較大浮動,也不會給企業造成折算損失。最后,外匯匯率波動分為匯率上調與匯率下跌,而進出口企業實施國際經濟貿易項目時,需要及時了解和掌控外匯匯率的波動方向,如果匯率上調,應當在進口業務活動中采取風險預控措施;如果匯率下跌應當在出口業務活動中采取風險預控措施;以保證進出口業務量保持相對均衡,這樣可以大幅減少外匯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5]。
為了防范隨時可能發生的外匯匯率波動給企業帶來的經濟風險,企業應當對原有的風險管理與防范機制進行優化和調整,尤其在各部門人員崗位職責方面,應當進一步予以細化,以防止管理死角的出現。以某集團財務管理部為例,該部門是集團外匯風險管理業務的歸口部門,在設置崗位職責權限時,應當涵蓋以下內容:第一,負責建立和完善集團外匯風險制度體系,確保體系能夠正常運轉。第二,組織內部高管成員,定期召開協同會議,并負責對風險管理策略的執行情況予以全程監督。第三,定期向董事長或者總經理提供外匯管理情況報告,并參與對集團內部發生的各項業務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第四,及時向體系內部管理成員提供市場資源與信息,這其中包括國際經濟貿易中的外匯匯率走向以及經濟往來國家的外幣匯率波動情況等。通過對各項管理職責的明確,財務部門在執行風險防控機制時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不僅能夠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夠大幅度降低由外匯風險產生巨大經濟損失的概率,進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專業型人才是突顯外匯風險防范效果的堅實保障,并且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企業應當始終將“人才戰略”作為企業長遠發展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并由人力資源部門每年制訂一套針對性強、實效性好的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首先,在人才引進方面,應當遵循“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即把關注焦點完全集中在人才的專業性、創造性、執行力方面,通過與各大高等院校的強強聯手,為一些優秀的應屆畢業生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次,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當注重對新入職員工的外匯風險防范教育,使其樹立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意識與風險意識。同時,每年對在職員工以及各級管理人員至少進行兩次專業培訓,培訓內容應當涵蓋外匯風險的類別、內容、影響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企業內部有關于風險防范的各項管理制度。為了驗證參訓人員的培訓效果,人力資源部門應當不定期對重要崗位、關鍵崗位人員的個人能力與工作成果進行監督與檢查,對“德不配位、才不配位”的人員,應當采取調崗或者勸退等措施,進而建立一支敢打硬仗、敢講真話、敢于面對風險、勇于承擔責任的外匯風險管理團隊。
在面對國際經濟貿易中的外匯風險時,企業上下應當同心同德、精誠協作,通過對外匯風險要素的精準識別,及時查找出產生風險的主要原因,進而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風險防控預案。與此同時,在執行各項風險防范措施時,為了驗證執行效果,外匯風險歸口部門應當不定期對企業的盈收情況進行核對,使外匯風險給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最小化。
相關鏈接
國際貿易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既然是經濟學類的,自然離不開對數學的學習。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必須要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從事國際貿易,英語應當是相當好的,不僅僅是書面英語,比如外貿英語函電,口語也是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