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雙創大賽是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綜合性和權威性最強的比賽,具備強化大學生立德、提升大學生智慧、增強大學生體魄、規正大學生審美和引導大學生關愛勞動的功能。高等教育需落實和推進黨中央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全面育人教育方針。對大學生成人成才來講,德是根本,智是關鍵,體是保障,美是內在要求,勞是外在表現。本文闡述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全新內涵,剖析“互聯網+”雙創大賽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功能。
關鍵詞:大學生;“互聯網+”雙創大賽;創新創業;“五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7-00-03
0 前言
2018年9月,第五次全國教育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首次確立了黨和政府的“五育”方針,推進了教育的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進程,我國從此進入了辦好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的時代。2021年4月,最新修訂的《教育法》將德智體美勞“五育”教育方針寫進第五條內容里,確保該教育方針有法可依,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從法律層面加以約束和規范。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參加“互聯網+”雙創大賽的學生提到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互聯網+”雙創大賽已經成為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載體。“互聯網+”雙創大賽注重高科技創新創業,引導高校將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重視培養雙創人才。“互聯網+”雙創大賽使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黨和政府培養新時代創新型科技人才提供助力。
1 德智體美勞“五育”的新內涵
1.1 德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根本
德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基本要求,德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等各方面的教育。德是大學生成人的關鍵所在,是成才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教育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1]。德的價值是追求真理,高校需立德樹人,大學生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還是社會的德。德的本質是求真務實,立德樹人,志存高遠,青年大學生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生的德性追求。大學生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青春力量。社會需要德才兼備的大學生,高校需要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企業需要招聘德才兼備的大學生。大學生還應該具備正能量,進而積極傳播正能量,以感染身邊的人,用這樣的美德引領社會風尚。
1.2 智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關鍵
智,本義是聰明,智力強;引申義有智慧、智謀、計謀、策略、有智慧的人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要有本領,其意就是要有智慧,即大學生要擁有扎實的專業文化知識、綜合的通識技能、實踐運用交叉學科知識的能力。新時代,科技和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都依靠創新能力,高等教育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2005年,黨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2014年,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擁有智慧、創新能力是新時代大學生成人成才的核心要素,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
1.3 體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保障
體,本義指身體,是全身的總稱。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青年一代的身體健康,2018年9月,他在全國教育大會上作出重要指示,即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1]。高校應當為大學生開設各種各樣的體育課程,提供必要的體育運動場所,保障大學生體育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助力大學生鍛煉身體、強健體魄、重塑靈魂。體育教育大學生要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努力拼搏,以贏得勝利,要做到公平公正競爭,心情不受比賽結果的影響。體育可以幫助大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教會大學生尊重對手和自己,敬畏并遵守社會法律法規。青年大學生要成人成才,沒有強健的體魄都是空談。體育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效。
1.4 美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內在要求
美是心靈美,人格美,更是二者的有機結合。美育教育大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柏拉圖認為美是有用的,是恰當的,是視覺和聽覺所生的快感。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了美。美是思想、人格、心靈的有機結合,而非單一的外在美,是內在和外在的和諧統一。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時指出美育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2]。大學生通過參加美育活動,交流如何增強審美意識和能力、激發感性意識,以進一步激發自身創新的源動力。美育可以修煉大學生的心靈,強化大學生的行為規范,讓大學生變得有涵養,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優秀人才。將美育教育貫穿于高校課內外全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1.5 勞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外在表現
勞育,又稱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釋放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在勞動實踐中愉悅身心。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說,生產勞動有助于人們德智體全面發展。教育家陶行知說:“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3]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1]。新時代,黨中央首次將“勞”增加到德智體美中來,形成德智體美勞“五育”的教育方針,從政策層面體現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當今正處于世界歷史大變革之際,高精尖的勞動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如何提升青年勞動者的水平、技藝,勞動教育顯得至關重要。
2 “互聯網+”雙創大賽的“五育”功能
“互聯網+”雙創大賽自2015年開始舉辦,每年舉辦一次,迄今為止已經成功舉辦6屆,參賽項目達375萬項,參賽大學生人數達到1 577萬人,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大賽。通過參與大賽,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2.1 “互聯網+”雙創大賽能夠強化大學生立德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互聯網+”雙創大賽主要有兩大任務:一是以賽促教,探索人才培養新途徑,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二是以賽促學,培養創新創業生力軍。大學生需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創新路,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努力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可磨煉意志,明確目標,實現自己的創業夢。第七屆“互聯網+”雙創大賽通知方案的主要目標要求“大賽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厚植學生‘愛黨愛國情懷;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一堂主題鮮明的思政大課、實踐大課”[4]。正如“互聯網+”雙創大賽電影《當我們海闊天空》中講到的那樣: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才能海闊天空。“互聯網+”雙創大賽旨在培養大學生敢闖會創精神。
2.2 “互聯網+”雙創大賽能夠提升大學生智慧
“互聯網+”雙創大賽的主要任務是引領各類學校深刻變革人才培養范式,構建素質教育的新格局,形成新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和質量標準。“互聯網+”雙創大賽貫徹了新的教育方針,讓中國教育朝著更加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把教育融入經濟社會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用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4]。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須具備構建大知識體系的能力,“互聯網+”雙創大賽恰恰是注重培養這種能力的實踐教育,結合國家戰略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為國家培養高精尖人才,大賽已經成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載體。
2.3 “互聯網+”雙創大賽能夠增強大學生體魄
體育教育之本質是健康教育,歸根結底是身體活動。毛澤東在年少時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提出要“文明精神,強健體魄”。體育教育除了強身健體之外,還在于傳遞競爭、合作、公平、責任感、堅持的精神,以及正確對待輸贏。奧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這些都與“互聯網+”雙創大賽“敢闖會創”的主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任務、“更中國、更國際、更教育、更全面、更創新”的目標不謀而合。“互聯網+”雙創大賽分為校賽、省賽和國賽三級,每屆大賽歷時一年,每一個項目都經過長時間打磨,任何一個國賽項目都經歷過多次大賽的磨礪,大學生在參賽過程中涉及各種身體活動,其中包含大量腦力和體力活動。大學生通過參加“互聯網+”雙創大賽,磨煉意志,進而成為身心健康的新時代國家棟梁之材。
2.4 “互聯網+”雙創大賽能夠規正大學生審美
“互聯網+”雙創大賽過程中有多個環節涉及增強和規范大學生的審美意識。一是做產品的項目,在追求產品的過程中,物美價廉是任何產品的終極追求,如何制造出讓客戶滿意的物美價廉的產品,需要創業者擁有極高的審美素養和創造美的能力,創業團隊會接受各種產品設計、美學等泛美學教育;二是參賽過程中參賽者需要制作商業計劃書、PPT、視頻等參賽材料,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前人的優秀作品,這些優秀作品的排版、設計、顏色等都是具有審美性的,能實實在在地增強參賽團隊的審美意識;三是創業團隊在參賽過程中會在無形中和別的創業團隊交流,甚至觀摩其他創業團隊的路演,可以欣賞更多的優秀項目,這本身就是一堂豐富多彩的美學實踐課,在校賽、省賽、國賽三級比賽過程中,項目越是接近國賽就完美,其素材必然更具審美性……類似的案例很多。“互聯網+”雙創大賽可以提升大學生認識美、發現美、鑒別美、創造美的能力,實現高等教育“五育”中的美育育人。
2.5 “互聯網+”雙創大賽能夠引導大學生關愛勞動
創新創業強調在做中學,在實踐屬性上與勞動教育高度契合;創新創業教育區別于專業教育,除專業學科知識外,還涵蓋教育、心理、經濟、法律、財經、管理等各學科內容,高度契合了勞動教育的綜合性特征[5]。以“互聯網+”雙創大賽為載體,培養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讓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互聯網+”雙創大賽“紅旅”賽道專門為大學生提供參與新農村建設、助力我國鄉村振興的渠道,讓大學生得以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通過理論結合實際,加強實踐鍛煉,提升勞動技能。大學生能通過創業實踐進一步了解專業,了解人民群眾,進而理解勞動的本質。“互聯網+”雙創大賽是將勞動實踐育人和創新創業教育完美結合的實踐大課堂,可讓青年大學生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 結語
“互聯網+”雙創大賽總體目標——“更中國、更國際、更教育、更全面、更創新”中的第三個“更”是“更教育”,大賽強調建設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實踐平臺,以增強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創新創造精神,展現高等教育塑造力。“互聯網+”雙創大賽電影《當我們海闊天空》中講道:我們生逢一個偉大的時代,未來一定會證明,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處于偉大躍升時期,高等教育可以強國。“互聯網+”雙創大賽對我國高等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 吳晶,胡浩.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半月談網,http://www.banyuetan.org/jrt/detail/20180911/1000200033134991536632028299959736_1.html,2018-09-11.
[2] 韓基韜.習近平: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EB/OL].國際在線,http://news.cri.cn/20180830/86c054ad-5238-9b3f-fb8a-28551917d2f6.html,2018-08-30.
[3] 王明欽,劉英欽.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勞動教育思想的脈絡梳理與體系構建[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5):141.
[4] 教育部關于舉辦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2104/t20210419_527107.html,2021-04-09.
[5] 朱翠蘭,孫秋野.勞動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1,33(7):69.
作者簡介:宋猛(1986—),男,江蘇宿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