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明
事 件
今年9月初,教育部發布了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明確將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將實現學校體育工作與學校、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掛鉤,與教師的績效工資掛鉤,與學生的綜合評價掛鉤,等等。
評析
長期以來,體育是副科的觀念在不少學校、家長心中根深蒂固。不少學校認為,語數外等文化課才是主科,體育只是副科,有的學校體育課現狀是“一堂課,一個球,學生老師都自由”。有的家長認為,體育課就是老師帶著學生玩,是浪費時間,體育特長生就是“因為成績不好才練體育的”。
體育當然不是副科,而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學科,是運動習慣、體育精神和體育品格培養無可替代的主要學科。且不說體育對身體健康的作用,一堂好的體育課,往往是集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心理品質、道德風尚于一體的綜合教育過程。體育大都蘊含著獨特的品格教育,如堅韌拼搏、自尊自信、積極進取、合作互助、相互尊重、承擔責任、遵規守紀、誠信自律、正確的勝負觀等。這些體育品格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體育的實質是通過“體”的形式而達到“育”的目的。體育教學的過程既是培養學生運動能力的過程,也是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更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過程。通過體育課,學生養成了遵守規則、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學生通過參與集體體育活動,體驗到奉獻、互幫互助的重要性,懂得集體大于個人的道理。
體育會改變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狀態。有的學生反映自己小時候身體弱小,常常感冒發燒,通過體育課,愛上某一運動后,身體漸漸好了,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性格、價值觀也發生了積極變化。學生體會到,體育可以讓人變得熱情、積極、陽光。從實踐看,熱衷于體育鍛煉的學生大都有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及頑強的抗挫折能力。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更健康向上,更能以良好的狀態積極面對,很少出現消極、逃避情緒和行為。
近年來,國家對青少年健康問題以及體育自身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通過出臺政策牽動體育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強,不僅體育考試被納入中考范圍,而且分值增加也是大概率事件,加上與學校、地方政府的政績掛鉤等措施的出臺,無不預示著學校體育工作還將進一步全面加強和改進。因此,作為主要當事人,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到了更新、改變觀念之時,重視體育已經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