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張佳怡 汪怡萱
摘要: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精神需求也有了更高層面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大眾群體選擇旅游來放松身心,愉悅精神,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可以滿足旅游者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從文學旅游資源出發探究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對旅游的影響。
關鍵詞:文學旅游、開發、影響
一、文學旅游資源內涵
(一)文學旅游資源概念
對于文學旅游的概念,普遍的認同解釋是文學旅游是受文學相關內容,對作家作品有關地域環境進行探尋,訪問,游歷,體驗的旅游活動[1]。對此,可對文學旅游做出進一步的闡述,文學旅游是旅游者受具有文學價值的旅游吸引物所吸引,進而去探尋、體驗、欣賞、回味有關作家作品相關內容的旅游活動。
文學旅游資源屬于旅游資源當中的人文旅游資源,表現為廣為流傳的作家作品、作家生活地、作品創作地、故事發生地、內容描述地、名家游覽地所留下的詩文、題刻、神話傳說等。
(二)文學旅游資源特點
1.文學旅游資源的豐富性。文學旅游資源的豐富性構成文學旅游的魅力所在,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大量經典作家作品,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白話小說異彩紛呈,這種豐富性不僅表現在數量和類型上,還表現在思想內容上。
2.文學旅游資源的地域性。在不同地域出生、成長、生活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中往往會流露著濃郁的地域氣息、保留著地域的民俗風情,成為可供開發的旅游資源。如沈從文《邊城》所勾勒得“湘西世界”一隅,又如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筆下的“山西味道晉陽氣”都是文學地域性的表現。
3.文學旅游資源的審美性。不同的文學旅游資源會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在旅游者游覽中的文學旅游資源如詩歌、美文則會牽引游客進入一種意境,體味某種韻味,從而獲得獨特美的體驗與感受。
4.文學旅游資源的可再創造性。文學作品中所勾勒了藝術世界可以經過現代手法進行還原再創造,將書中的“虛”景轉化為現實中的“實”景。如《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文學旅游資源的的可再創造性為旅游地的開發與規劃提供了易獲得的實際方案同時也增強了旅游地對游客的吸引力。
二、文學旅游資源開發對旅游的積極影響
文學和旅游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互生互利的關系。好的文學資源有利于促進文學的傳播,從而打造旅游地域的區域特色。文學旅游資源具有豐富資源性、獨特地域性、內容審美性、現實可再創造性四大特點,并具有人文、歷史、審美、經濟四方面價值,同時也相應給旅游帶去積極影響。[3]
(一)人文與歷史影響
人文與歷史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人文歷史旅游資源也是最近大熱的項目資源。中國泱泱五千年歷史,與之出現的人文價值也歷久彌新。作家會在自己的游記里,記錄當下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描寫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及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民風民俗。[3]比如明朝末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的徐霞客,他的尋奇訪勝,是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并著有代表作《徐霞客游記》。游客會向往游記中的長江三峽,廬山黃山。再如當代散文家,學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水物象,大漠荒原,處處留下了作者的足跡,也留下來作者的思考。游客感懷,心生對大漠敦煌的興趣。還有沈從文的《邊城》,與世隔絕的湘西世界帶動了當今鳳凰古城的發展;俞平伯和朱自清的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南京城的旅游資源中又多了一層悠閑和古韻。許多傳世的文學作品會賦予旅游地人文價值并帶給游客精神熏陶。[3]
(二)審美影響
隨著人們精神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旅游已經由觀光游逐漸轉向文化游,旅游者希望通過旅游來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而使心靈得到洗禮,精神得到熏陶。比如影視作品《喬家大院》《紅燈籠》帶火了山西晉中喬家堡;長篇小說《白鹿原》將陜西平原的遼闊美帶給讀者,許多旅游者慕名而來只為嘗一口陜西大碗寬面。游客在這些影視文學作品里出現的地方游覽,共鳴非凡。
(三)經濟影響
文學旅游資源帶給旅游目的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經濟。[3]文學旅游不僅可以使開發文學旅游線路的各大旅行社增加收入,而且可以為當地帶來門票、旅游商品、餐飲住宿等直接經濟效益,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文學作品還具有帶動新興旅游資源開發的功能。[3]比如橫店影視城,象山影視城還有陜西白鹿原影視城,山東水滸城三國城等等,隨著文學作品熱潮不斷,影視作品翻新都迎來了新的發展。
三、文學旅游資源開發對旅游的消極影響
近幾年,文學旅游資源開發已經取得了值得驕傲的成績。不少文學旅游資源被開發成旅游勝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各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它們已經和所在地方的旅游大環境構成了積極向上的良好的互動互助關系。[3]當前,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紀念館開發比較多,保護措施不足
我國擁有很多各類學者的文學類主題館,這些豐富的館藏為參觀者了解作家生平閱歷及相關著作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和途徑,拓展了領域范圍,打破了時空限制[3]但與此同時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原汁原味的遺址和遺跡對旅游者的吸引力更大,遠超那些所謂的“奢華”的紀念館。這就造成了資源浪費的問題,這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二)開發重點把握不準,不能充分突出優勢,缺少對資源的全局調控
眾多的文學旅游資源處于地理空間上的自然分布狀態,分布較為分散,難以發揮集聚效應,亟待調配整合,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學旅游路線。而且目前現存或經設立的作家故居和祠館受時空限制,大多數還是集中在現當代作家,無法真實有效地反映近代特別是距今千百年的古代文學的真實面貌。[3]
(三)開發定位存在偏差,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經常追求經濟效益而歪曲事實,比如有些地區熱衷于修建各種各樣的人造建筑和景點,甚至不惜以偽造扭曲歷史事實為代價,開發一些不符合新時代要求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旅游資源[3]。以水滸游為例,在開發的過程中,水滸文化旅游產生了有關地名的紛爭,有關公司擅自改名,誤導游客,是嚴重違法的侵權行為。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有關地名的紛爭,體現出兩方在旅游開發理念和措施方法上的一些矛盾和沖突[4]。
目前,水滸旅游開發缺少整體的規劃指導,尤其是一些重復建設浪費社會資源,不符合社會核心利益和時代要求,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違背。近些年來,水滸旅游資源受地域破碎、景點分散,缺乏整體規劃的影響,沒有形成強大的合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地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統籌領導和科學的規劃管理,對水滸旅游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調整。而根據目前現狀分析來看,這方面的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
四、結語
文學旅游資源作為旅游資源當中的一類特殊資源,在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需要結合文學旅游資源的特點,趨利避害,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當兼顧社會效益和文學旅游資源本身所賦予的人文關懷,同時在基于文學旅游資源的初始面貌復原的同時也應當結合現代化的手法進行創新,使文學旅游資源為旅游地注入遠遠不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地理學名詞(第二版). 科學出版社. 2006
[2]陳黎.旅游文學在旅游資源開發中的美學價值研究[J].傳播與版權, 2020(03):134-135+138.
[3]傅祖棟.文學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名作欣賞,2019(29):71-75.
[4]水滸游開發引爭議 兩縣為“地名權”爭起波瀾 搜狐新聞.
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