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鐘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林業建設也日益重要,其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如果想要推廣生態林業建設,那么林業技術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加強了林業技術才能有生態林業建設推廣的基礎,但我國的生態林業建設仍然存在某些問題,本文便是立足于這些實際問題,針對性提出一些解決策略,對生態林業建設推廣盡一份微薄之力。
關鍵詞:生態林業;林業技術;應用;推廣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代價便是世界生態環境情況越來越嚴峻,因此,國家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也不言而喻。國家積極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便是掌握先進的林業技術,將林業技術完善的融入生態林業建設中。
一、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問題
(一)領導及群眾認識不足
在一些地區的林業局領導和群眾對于生態林業建設的認知完全不足,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單純的認為只要有樹有森林,便是響應了國家的號召。甚至有些地區直接開采林業資源,時常忽略土地的保護,影響新的樹木生長。并且,對于新的林業知識,他們也抗拒的去學習,總是應付差事,在其位不謀其政尸位素餐,導致群眾也不夠了解,沒有為人民群眾謀福利。
(二)投入研發成本于推廣成本較低
生態林業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生態技術的研究研發更是一個無底洞,如果沒有龐大的資金去支持,是無法完成這一項工程的。生態林業建設現在的情況就是用最少的資金去完成龐大的工程,因為資金的不足,許多的研究都只能完成半成品,然后就被迫中止。在有限的資金下,研究人員在研究的時候便必須要考慮降低成本,或者如何拉到新的投資,大大的制約了研究進度。在研究條件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更別提我國一些偏遠地區的生態林業建設了。那些地區甚至網絡信號都沒有覆蓋。因此,生態林業建設需要龐大的經費去研究新技術,并且新技術研究出來后,也需要資金去宣傳和推廣。
(三)缺乏專業人員的支持
當新的林業技術被發明出來后,是需要專業人士來傳播的。需要專業人員去指出原來技術的缺陷,然后去宣傳新的技術。比如在風沙大的地方推廣抗風沙的農作物、在晝夜溫差大的地方推出抗寒的農作物等等。如果新的林業技術問世了,只有宣傳是遠遠不行的,還需要專業的人員去將其推廣落實,去指導人民掌握新技術。
(四)商人保守不愿用新技術
對于林業商人來說,他們更傾向于傳統技術的產品,不愿意冒險去引進新的產品,一方面是怕賣不出去有損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怕新的技術出現問題自己擔責。他們的思想層次有限,眼前都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另一部是自己的資產有限,不會投入太多,也沒辦法很好的支持新技術的推廣,因此新技術的推廣困難重重。
二、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對策
(一)加強林業技術學習,提高對林業技術推廣的重視
生態林業建設的第一步便是推廣,讓更多人知曉,讓他們有這個概念,讓在其位的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知道該如何施展。因此,對于專業人員的技術學習是必不可少的,要及時的讓他們掌握新的技術,并且推廣下去。并且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思想認知,讓他們明白推廣林業技術的重要性。并且要落實宣傳,不能只是走個過場,形式主義,只有從基層開始,林業技術的推廣才能落到實處,當相關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之后,群眾也會更加信服,新技術的推廣才會有更好的基礎。
(二)增加經濟投入
首先是要大力建設基礎的設施,只有基礎設施的水平提升了,林業技術才可以更好的推廣,要因為各地的實際情況去具體分析。要去開發當地的林業種植資源,完善當地的科研成果,將各地的林業技術推廣的設備和技術進行一個完整的升級完善,這樣才會讓推廣工作做到有備無患。
其次是要建設一部分的規范基地,作為模本。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區域,然后建立可以為全國作為范本的模范基地,讓新技術有一定的信服力,讓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借鑒的目標,才能體會新技術的優勢,并且通過規范基地的作用,去一次輻射周圍的生態林業建設的工作,最后將全國都建立規范基地。通過基地可以確定合理的產權模式和分配機制,培養成熟的技術人員以及基層人員,然后去輻射那些沒有推廣的地區,基地可以一批批的培養那些技術人員和基層人員,去加強生態林業建設的推廣。
(三)創新推廣方式
林業技術的推廣是至關重要的,不能僅僅只是通過相關人員的推廣,還要有一套完整的推廣體系。應該建立完整的網絡新媒體,將全國各地,各個階層,各個單位都串聯起來,要將宣傳有效的傳遞到每一個人手中,通過網絡宣傳,不經可以讓人們認識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性,也會讓更多的人支持這一政策,進而可以拉到更多的投資,緩解新技術研發的壓力。
其次,林業部門應當針對生態林業建設進行更細致的工作劃分,將這個任務進行細致的網格化,確定不同區域的負責單位負責機構,具體到不同地區的負責人,確保每個地區都有負責人進行新技術的推廣以及生態林業建設的宣傳和推廣。要確保工作人員的能力,完善他們的技術水平,讓群眾可以得到新技術的指導,只有相關工作人員足夠專業,才會讓群眾信服,才會配合國家政策去為生態林業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這樣的規劃,也會讓工作人員做實事,而不是混日子,大大提高了推廣效率。
(四)創立監測體系
生態林業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長期堅持的結果,短時間不能看到成效的話,便需要建立一個監測體系,實時的去跟蹤監察生態林業建設的成果。及時發現幼苗等出現的問題,避免樹木幼苗被害蟲等自然災害導致死去。通過完善的監測體系,不僅可以確保生態林業建設的良好發展,還可以提高質量,減少了林業危害,讓可持續發展變得更輕松。
(五)加強技術推廣
對于林業工作人員的相關標準應當提升,對于只是混日子,不愿意學習新技術,不愿意下基層推廣的人不應當再去委以重用,應當定時對工作人員進新新技術的培訓,只有宣傳人員有了真材實料,足夠專業之后,才會讓群眾信服,群眾才會愿意接受新的技術。技術的推廣方式也應當多樣性,不能局限于以往,人傳人畢竟是低效率的,培養一個工作人員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工作人員教會群眾也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但是如果技術人員對相關的技術去設計軟件,利用相關的軟件去學習新技術的話,其效率是大大提升的。并且通過軟件的推廣還可以降低人們學習的門檻,節省下來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用來去做另外的生態林業建設推廣,對于整體的工作而言,是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的。促進了生態林業建設的發展。
(六)樹立服務理念
工作人員應當主動去接觸群眾,去推廣生態林業建設,那么不可避免的便是與群眾的交流,那么相關的工作人員的態度便是至關重要的了。不能對于群眾的不了解而不耐煩,反而應該更耐心的去講解。通過熱情和專業的服務態度去感化群眾,自身的專業性永遠才是讓別人信服的理由。黨是為了人民而服務的,工作人員也更應該有耐心和責任心,對于推廣這件事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感。但不能僅僅依靠個人的覺悟,而是要通過獎勵機制去激勵工作人員。通過對他們的覺悟培養和獎勵機制的雙線推動,讓工作人員愿意主動的去推廣工作的時候,其效率和態度遠遠是以前的被動工作所不能及的。
三、總結
總而言之,生態林業建設的任務和形勢都很嚴峻,林業技術對于生態林業建設的推廣的作用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所需要做的便是通過各種策略去強化林業技術的推廣以及生態林業建設的普及,通過不斷的強化和優化政策與方法之后,讓生態林業建設步入正軌。通過多樣的策略輻射更多的地區之后,效率和質量才會穩步上升,通過自己內部的改革之后,再去輻射外部,才是從根本上推進生態林業的建設工程。
參考文獻
[1]米秀清.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8, 038(004):202.
[2]孔德明.林業技術推廣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8,v.9;No.126(11):86-87.
[3]許魯娟,郭東升.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阻礙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000(014):172.
通江縣沙溪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