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幼兒園 肖 玉
晨間入園,是幼兒進幼兒園的第一個環節,幼兒需在晨間簽到區域中完成自己的“打卡簽到”。傳統簽到方式是幼兒把晨檢牌插入晨檢器,然后老師統一點名,在花名冊上打“√”。這種固定的模式,引發了如下問題:幼兒漏插情況較多,每天重復的插牌行為,大班幼兒早已失去新鮮感;集中式點名較為被動,增加了消極等待時間;遲到幼兒較多,影響正常的游戲、學習活動。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深入實施,我們要把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孩子,使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自由、自主的成長和發展。如何將幼兒點名簽到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如何讓大班幼兒在簽到區完成自己的“打卡簽到”?如何挖掘自主簽到所帶來的學習價值?在日常簽到中如何促進大班幼兒讀寫能力的提高?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和孩子們踏上了“自主簽到”的嘗試、摸索、調整之路……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幼兒點名表呈現在孩子面前并與孩子們進行初步的商討。在研商后,孩子們對晨間自我點名充滿了些許期待,大家紛紛表示明早來園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簽到。幼兒教育的黃金法則之一是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潛在的目的是通過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培養幼兒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變教師的“被動點名”為幼兒的“主動簽到”,靜待這次生活細節的調整可以發揮其獨特的教育價值。
晨間入園,睿睿第一個來園,他來到教室就大聲喊“肖老師,我來啦”,然后在點名冊上找到自己的姓名,拿起筆在姓名的后面打了一個“√”,時長約10秒鐘。接著苒苒來園了,她一張一張地翻閱點名冊,尋找自己的姓名,然后拿筆簽上自己的姓名,時長約56秒。
心心緊隨其后,她細心地找尋自己的姓名,可是過了一會兒,她著急地說:“肖老師,我沒找到自己的姓名。”在老師的幫助下,心心找到自己的姓名并在后面畫上一朵美麗的小花,時長約1分30秒。
……
第一次的“自主簽到”折射出以下問題:①花名冊上幼兒姓名排列密集,幼兒尋找時間較長。②幼兒不能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姓名與日期對應的表格。③書寫姓名占用時間太長,增加了同伴消極等待時間。在分享交流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共同針對“哪種簽到方法更方便、更快捷?簽到時小朋友來多了需要排隊,怎么辦?”進行商討。大家一致認為:①打“√”最快速。②將簽到表和簽到桌分成男孩女孩各兩組,減少排隊時間。③在姓名前增加小朋友的學號,便于快速找到自己的姓名。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5~6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愿意學;主動承擔任務”。簽到表的首次投放,吸引了班里很多孩子的主動簽到,他們態度積極,情緒高漲,主動承擔起自主簽到任務,拿起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出來園的標記。這可愛的小花、簡單的“√”和“〇”讓單一、枯燥的點名變成靈動、多彩的趣味簽到。
然然小朋友帶來了一塊電子手表,他在簽到時就把手表上的時間記錄在簽到表上,老師問他:“為什么要簽上時間呢?”他說:“因為我是8點17分來幼兒園的。”一同入園的幾個小伙伴聽后紛紛效仿,都簽上來園的時間。之后的幾天里都有一些孩子戴上電子表,而且在簽到時都會簽上時間。
于是,我們在簽到桌上投放了一臺數字電子時鐘,吸引了孩子們好奇的圍觀,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大家共同認識了電子時鐘上的時間、日期和溫度。在第二天簽到時,大多數孩子在老師、家長的協助下看著電子鐘簽上入園時間,小伙伴之間還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誰第二天能早到園呢。
在簽到時記錄來園時間緣于孩子的自發行為,一位幼兒的無意行為引發了同伴的有意模仿,教師應“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站在背后去觀察幼兒,創設無干預自主簽到的寬松氛圍,支持幼兒在簽到時的自主發現,通過操作與分享,孩子們全身心融入時鐘探究空間,其樂無窮。
連續幾天幼兒記錄來園時間后,菀竹從家里帶來一臺指針時鐘,她說:“我媽媽教我認了這種時鐘,現在是8點25分。”柏然走過來看了看說:“我也認識這種時鐘。”當指針時鐘和數字時鐘放在一起的時候,大家紛紛圍觀討論,興奮地向同伴傳授自己的識鐘方法……
幼兒內心對事物的熱愛表現在行為上就是付出,就是對所關心事物的維護與扶持。指針時鐘的出現恰到好處地給孩子們帶來了直觀對比和認知挑戰:認識鐘面數字,分清時針、分針,感知指針運行規律……相比一節預設的“認識時鐘”活動,這種自然狀態下的學習會讓幼兒更加輕松愉悅。指針的轉動、數字的交替、時間的前行交織積累在幼兒無痕的學習經驗之中。
大班幼兒處于幼兒園的最后一個學年,幼小銜接要滲透到自主簽到中,除了記錄來園時間,對書寫姿勢的培養、田字格的認知等也是簽到區的“標配”。在簽到區,我們還添置了:①圖片:正確握筆姿勢、坐姿、田字格中規范數字的圖片等,規范的示范對大班幼兒的前書寫能力的培養提供幫助。②日歷:孩子們每天除了記錄來園時間之外,還可以記下每天的日期。③文具:鉛筆、橡皮、卷筆刀、小尺、文具盒、小臺燈等。④田字格:投放低結構的田字格學習材料,可以玩在田字格中找不同、描繪田字格中的線條等游戲,讓幼兒感知田字格中每小格的不同方位。
在屬于幼兒的簽到小角落中打造真實、適用的幼小銜接學習場景,在觀察、觸摸、使用、學習中幼兒像小學生一樣坐、寫、讀、看、玩……用親身體驗感受成長的樂趣,為即將步入小學打好基礎。
一日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蘊含著極大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契機,摒棄“被動點名”生成“自主簽到”,自由、自發、愉悅、學習式的簽到不僅僅是教室環境的一部分,更是班級文化的重要體現。在大班幼兒即將步入小學的銜接期,幼兒的前書寫教育、時間觀念教育、數學活動中的一一對應、情感的表達等方面的教育有效融合于“自主簽到”之中。
幼兒從簽到時鐘上認識了時間;準確找出簽到表格上姓名和日期對應的位置,掌握一一對應的概念;計算出一周來園的天數,學習統計;會看日歷,體驗時間的前行和更替……聚焦數學,探索未知,暢享趣味!幼兒園的前書寫活動是通往幼兒正式書寫的橋梁,在自我簽到中,幼兒通過臨摹、書寫數字,良好的書寫習慣和書寫技能亦得以培養。
從幼兒簽時間可以看出,孩子們來園時間都會比以前早了。家長們都說:“我們家孩子以前是個小懶蟲,經常遲到。現在每天早早起床,說要到幼兒園自己簽到!”自此,幼兒拖拉入園的現象明顯減少,良好的作息習慣在此過程中得以培養。
隨著自主簽到活動的進行,幼兒的歸屬感、主動性得到了提升,他們通過簽到表發現班級中哪位小朋友比自己先到,哪位小朋友還沒來。活動中幼兒會主動關心沒入園的小伙伴,有些生病的幼兒連續幾天請假,其他小伙伴會說:“××都好幾天沒來了,是生病了嗎?”當康復的幼兒回到班級時,好伙伴都圍上前關心。久而久之,幼兒的關愛、分享等品德就在自主簽到活動中溫情養成并升華著。
日本著名幼教專家高杉自子在《幼兒教育的原點》一書中,提出“幼兒園是孩子的生活場”。孩子們每天進行的自主簽到不正是爸爸媽媽上班簽到的一種再現嗎?在這個精彩紛呈的生活體驗場,多元、豐富、溫暖的生活課程讓幼兒體驗和建構多樣化的認知經驗,在真實的生活中,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學習與發展的機會。
最好的教育是讓幼兒成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課程就是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實踐、操作中不斷完善,不斷自我成長。在大班簽到活動中,傾聽幼兒的聲音,變“被動”為“主動”;相信幼兒的能力,放掉生活銜接的高控;重視幼兒的自主參與,讓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學習。我們應跟隨孩子的腳步,持續觀察,不斷深入探究學習,捕捉關鍵點,創設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促進幼兒多領域的學習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