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江東實驗小學 鮑永超
如今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學生也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因此,小學數學的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值得我們認真鉆研和探究。
小學數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等習慣。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格外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從個體學習走向團隊合作,學生之間也從單純的比較和競爭關系轉向了合作共贏。小組合作學習還會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與人交流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學習重在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自主性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中,由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體現,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沒有處理好小組合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的關系,很多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產生了過分依賴,一個小組中依靠某一位或者某幾位同學找出問題答案,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就會受限。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自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后再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最后形成整體意見或者答案,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之上。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關注每組的討論情況以及思考方式等,讓每組學生講解自己的思路以及遇到的問題,然后把這些問題交給另一個小組來解決,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的寬度。比如,在學習應用題時,為確保小組合作有效開展,教師要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的分配原則是優良差搭配,針對學生的興趣、學習基礎等設置學習任務。如教師設置這樣的題目:甲每小時行駛9千米,乙每小時行駛7千米。兩者在相距6千米的兩地同時相背而行,幾小時后相距150千米?學生在小組中共同解答,有的小組率先完成,有的小組出了錯,教師要對小組進行真誠、客觀的評價,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與思路。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堂內容,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設置部分測試題目,讓學生獨立完成,以實現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檢驗,然后進行評比,以方便下一次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組,讓小組學習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且讓老師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學習完乘除法以后,教師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通過隨堂檢測的方式,每個小組互相交換檢查,最后由老師集中批改。之后通過搶答的方式組織學生練習,教師在黑板上寫一道題,最先答出來的小組積一分,答錯不扣分,下一個小組繼續。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切合課堂內容提出開放性問題,學生對這類問題有非常大的興趣,能通過相互討論摩擦出思考的火花,方便學生解讀知識。例如,在帶學生認識完“長方體和正方體”后,提出問題:“長方體可不可以是正方體?正方體可不可以是長方體?”讓學生分組討論,陳述自己的觀點。在開放性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等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不僅鍛煉了思維,還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問題與了解問題。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抽象數學思維的能力,值得在教學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