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利銘(黑龍江鶴崗市教師進修學院)
中小學課程開發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國內很多學校的課程開發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即參考網上其他學校的教材進行課程設計,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這樣的課程開發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中小學學生學習的需求。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重要基礎和保障,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中央多次表達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工作思路,讓創新貫穿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創新可以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創新已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中小學對青少年創新力起著關鍵的作用。課程開發中這是基礎教育體系中的不可或缺的環節,課程開發要將學生的生活與課程教學理論充分結合起來,通過課程開發實現跨學科實踐訓練,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課程開發可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水平及創造精神,而目前不少中小學在課程開發方面還與綱要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從中小學課程開發的意義、現狀入手,提出了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課程開發策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資料。
在中小學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學內容要以綱要為引領,通過有針對性的中小學課程開發強化對學生能力鍛煉,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舉措,關系學生的素養水平及基本素質,特別是對拓寬他們的視野具有重要作用,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良好的課程開發可培養學生的實踐水平、創新精神,讓學生將生活與課堂理論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對教學課堂知識理解,促進學生的精神文化、實踐技能不斷得到充實與豐富;中小學生課程開發可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在繪畫、語言表達、計算運用等方面都需要實踐,提高我們對課程開發的參與度。
我們要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中小學課程開發的核心目標之一,需要老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課程的二次開發,強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確保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在課程開發時,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與授課方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課堂這個培養學生主戰場的作用,讓學生有成長與創新的機會與平臺,實現大綱規定的素質目標。
綱要規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到了中小學執行層面上存在打折扣的現象,不少學校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也依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績,這是他們把學生的成績等同于素質教育水平,這是不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傳統的思維模式讓執行層的中小學對課程開發重視程度不夠,無論在時間投入、資金投入及精力投入上都存在明顯不足,讓課程開發成為應付教育部門的任務,課程開發流于形式,難以起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課堂目標;中小學階段是學習任務重的時期,還存在部分中小學將考試成績放置在第一位,對學生創新精神這些難以量化的指標不夠重視,把課程開發當成了可有可無,學校的這種方式讓中小學課程開發的效果不明顯,更加讓領導對課程開發不感興趣,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中小學課程開發課程的效果較差,難以達到提高學生的素養、創新精神的目的。
中小學課程開發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這個過程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不少中小學課程開發還是以理論為主,導致新開發的課程與傳統教學內容差不多,以講述理論知識為主,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授,沒有形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機制,作為需要動手實踐的課程,但實際上課程還是理論講授,沒有將理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整個教學課堂枯燥乏味,沒有激情與靈感,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想象力,讓學生失去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中小學課程開發的學習中,可將理論學習減少,而在課堂上多穿插訓練、與生活結合起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等措施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靈感及創新精神。
課程開發過程中需要良好的設備,很多人認為課程開發就是將課本內容優化一下然后給學生分析下,然后就是讓學生去學習,部分領導存在教學就是老師讀讀課本的偏見,導致學校對教學設備的重視及投入不足,導致中小學課程開發的課時及學習資源大大減少,也讓開發的課程喪失了趣味性。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先進設備及技術不斷涌現,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成果,很多先進的教學設備在不少民辦輔導機構早已普及,而部分公辦中小學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措施,導致課堂教學與現代化科技設備脫節,影響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現在很多中小學缺乏專業的設備、專業教室,課程開發課堂只能利用黑板板書的方式進行授課,對專業的審美、應用學習的開展起著限制作用,不能讓中小學生得到課程開發熏陶,導致中小學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創新精神不能得到較好的鍛煉。
新開發的課程要體現創新精神,將課本知識作為引子,通過聯系生活知識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充分考慮學生思維活躍、愛動的特點,可以將知識理論通過實踐教學展現出來,比如,興趣小組、實驗驗證,讓整個理論形象化、具體化且能夠引起他們的思考。比如,在講解大氣壓力的知識時,結合實際條件可以設計一個實驗環節,在一個玻璃杯口上放置一張塑料薄板并用手按壓住,這時候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老師把這個杯子上下顛倒下,這個塑料薄板會不會從杯口上落下來”,可以讓他們給出自己的答案。很顯然,此時反過來薄板會落下來。接下來,我們把杯子盛滿水再蓋上薄板,問他們同樣的問題,此時他們可能給出另外的答案,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杯子薄板上,當我們顛倒過來,奇跡發生了,薄板沒有掉下來,讓學生感到驚訝的表情,提高了他們的興趣及想象力,無形中讓他們對科學知識有了熟練掌握。
中小學學生學習時,需要考慮他們獨立自主的個性,充分理解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這也是他們邁向社會的基礎與前提,需要他們具有對各種信息加工的能力。理論知識作為一個工具,需要能夠對基本的理論材料進行綜合運用,精心設計教學實驗,這需要教師要激發他們的熱情,讓他們利用合適的時間來進行自我主動學習,輔以獎賞性激勵,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要讓他們在動腦動手中學會創造,這個過程也需要老師有耐心,還要將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考慮進去,調整課程開發的內容,讓學生體驗到創新的快樂與成就感。
課程開發要明確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搭配完整的教學教具,提高他們進行課堂知識思考及消化的效率,避免學生對課程內容一知半解的現象,相較于冷冰冰的書本他們更喜歡實踐教學,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自我進行實驗,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中小學課程開發課堂老師應是起指導及引領作用,需要留出一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對講授的課程開發知識進行思考、討論、探索及創作,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及創新精神才能得到快速提高,培養他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鼓勵學生多方面自由發展,奠定他們未來學習的基礎及能力。
課程開發是一項專業化的工作,需要提高領導對課程開發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課程開發的質量,通過課程開發拓寬學生的眼界及思維方式,創新課程開發模式及實施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想象能力。課程開發教師也要拒絕傳統的授課方法,中小學課程開發要讓孩子“玩中學”,在實踐中磨煉學生的創造意志,可利用實驗教學、校園廣播、實地考察、參觀學習、學習園地及黑板報等措施,為學生提供創新的靈感;可以將情景模擬、音頻視頻、動漫等技術應用在課程開過程中,創造多樣化、信息化、動態化、有趣化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需要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還要加強中小學課程開發的指導性工作,通過教材內容的創新與改革,讓學生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生活需要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課程開發是學校牽頭,要將這種教育方針貫穿到整個基礎教育,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課程,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全面加強基礎教育課程開發的能力與水平,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創新能力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