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 300000)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公告,自2020年3月28日0點起暫時停止外國人持目前有效來華簽證和居留許可入境。[1]對于在境外的來華留學生,開展線上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的唯一選擇。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各地方高校積極響應,通過政府主導,保障線上教學的實施,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在“互聯網+教育”的新理念推動下,教育信息化將面臨重大挑戰和機遇。“漢語+技能”線上教學模式既符合特殊背景下對教學實施的創新要求,又符合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職業特色。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全國大部分高校、高職院校都啟動了留學生線上教學模式,加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進程。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為例,自2015年招收到第一個來華留學生起,來華留學生招收人數逐年遞增,截至2020年12月,該校來華留學生總規模達到153人,其中,市政府獎學金學歷生105人,長期語言生8人,短期語言生40人。學歷生培養層次為三年制???,分別為國際商務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目前已有4屆畢業生。留學生大多來自泰國、馬來西亞、蒙古、越南、韓國、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有部分留學生來自美國、法國、丹麥等歐美國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2020級、2019級、2018級三個年級共計76名留學生全部開展線上教學,其中國際商務專業留學生54人,旅游管理專業留學生22人。
在線上教學實施過程中,無論是直播授課、錄播授課還是其他授課模式,都無法真正實現對遠端學生有效的課堂管理。學習自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按照老師的授課步驟和相關要求進行在線學習,而一些自律能力較差或者漢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很難做到全神貫注、不受外界影響自主學習。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要高度配合任課教師,一些學生自主學習控制能力不足,勢必影響學習效果。
目前,留學生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漢語課線上教學平臺,另一類是專業課線上教學平臺,兩類教學平臺之間無法共享資源。漢語教學平臺是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為推廣對外漢語鼓勵開發的,而大部分專業課程教學平臺都是針對中國學生搭建的,目前還沒有“漢語+技能”共享的線上教學平臺。如果高?;蛘吒呗氃盒O朐谝咽褂玫臐h語教學平臺上融入專業課程資源,搭建“漢語+技能”教學平臺,則需要學校自己組建教學團隊,自主研發課程,通過平臺的技術支持,共同完成平臺資源建設,目前這一領域還是部分高職院校的短板。
高職院校培養的留學生是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傳統的專業技能實訓課是通過教師課堂講解、校內實訓基地演練、校外企業實踐的過程實現的,充分體現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優勢。但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改變了傳統的專業實習實踐課程的授課模式,由原來的手把手演練、實地動手操作,變為線上課程實踐。失去了最直觀的教具,沒有了沉浸式的校企合作支持的實踐環境,教師無法在細微問題上直接及時地糾正,實習實踐課程的開展失去了最核心的優勢,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色得不到充分的體現。
首先,線上教學的開展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什么專業背景的教師,都要熟練掌握線上授課的工具,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軟件,硬件指電腦終端、手機終端、網絡環境等,軟件包含各類線上教學平臺、各種直播軟件如微信、釘釘、ZOOM等。有時還需要在不同軟件之間進行各種切換、輔助等,這些都增加了教師的課前備課壓力。其次,專業技能課的線上教學對教師和學生來說,無疑是顛覆性的變化。如何讓學生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掌握專業技能的核心要點,是專業課任課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學生通過教師的在線指導真正學到一門技術,并非易事。最后,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施和教學督導工作的實施都面臨改革,相關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學督導人員需要及時轉變思路,適應新的線上教學監督管理工作。
雖然目前尚無“漢語+技能”共享的線上教學平臺,但是分別選擇相對成熟的漢語課教學平臺和專業技能課教學平臺非常重要。天津市高校及高職院校應用較多的漢語線上教學平臺是長城漢語云平臺和唐風國際教育云平臺。兩個漢語教學平臺都具備教務管理、教學系統、終端管理等基本線上教學功能,都具備一些漢語教學資源,但是長城漢語云平臺缺少個性化出題功能,唐風國際教育云平臺在直播過程中無法與學生互動,需要另外借助微信或者釘釘作為輔助工具,同時系統后臺不能對考勤情況進行即時統計。但是,無論是長城漢語云平臺還是唐風國際教育云平臺都能夠滿足漢語線上教學各個重要環節的基本教學和管理需求。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專業課程線上教學大部分是基于“職教云”平臺或者“職教云平臺+QQ/微信/釘釘”等輔助工具實現的。“職教云”平臺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職教發展研究中心建設和運營的高等職業教育在線教學資源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平臺上現有資源結合教學積累定制個性化的線上課程。“職教云”平臺可以讓教師實時監督、分析學生的學情,并根據講授的內容布置課前、課中、課后模塊化教學任務,形成翻轉課堂的職教云混合式在線教學模式。
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為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本遵循趨同化的人才培養理念,但是又“同中有異”。留學生漢語基礎薄弱,入校以后需要先通過為期半年(一學期)的單獨編班進行漢語的集中強化,開設文化類課程。經過一個學期的漢語集中學習,大部分留學生漢語水平基本可達到HSK三級或四級水平,自大一第二學期開始進入相關專業與中國學生混合編班進行學習,主修漢語類課程、專業漢語課程及專業課;大三階段與中國學生一起進行綜合實踐、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從課程設置角度來看,留學生入校時主要開設漢語語音、漢語閱讀、漢語聽說、漢語寫作、HSK初級等公共基礎課,同時開設中國文化概況、認識中國等文化類限定選修課。從大一下半年開始至大二階段,開設綜合漢語、HSK中級、旅游漢語、商務漢語等從基礎漢語至專業漢語過渡的銜接課程,以解決純漢語課與專業技能課之間的專業漢語能力斷層問題。與此同時,開設一些專業基礎課程,并逐步向專業技能課過渡,直至大三進行綜合性實踐考察。

圖1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留學生“漢語+技能”課程設置體系導圖
1.漢語課線上教學的實施
(1)從教師的角度。對應教學模式的轉變,師資隊伍的培養問題亟待解決。一方面,提高教師在線漢語教學業務能力,包含對教師教學涉及的硬件參數設置技術能力進行培訓,對教師漢語在線教育平臺各項功能使用技能進行培訓,對教師線上教學方法進行培訓,對教師開展線上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外事工作敏感事項進行培訓等。教師從培訓中通過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技術,了解在線教學的現狀及后續的發展趨勢,進行理解歸納,再將所學技術應用于課堂實踐,從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討論,提出整改意見,再應用于課堂教學。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提高教師在線教學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對外漢語教師承擔著向全世界傳播優秀中國文化的重任,更應該把握好師德底線,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2]對外漢語教師在留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教師,還代表中國國家和中國人的形象,任課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刻帶著責任感、使命感,時刻謹記“外事無小事”。
(2)從學生的角度。漢語是全世界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很多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會產生畏難情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留學生無法進入中國國門,無法坐在教室內與任課教師和同學們互動,無法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這對留學生而言,需要心理調適。教師應該在授課之前安撫學生的情緒,全面了解留學生在本國是否具備線上學習的基本條件與環境等,詳細說明線上教學模式、方法,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建立漢語線上學習的自信心。
(3)漢語線上教學的實施。在以往的漢語課教學中,任課教師會在漢語課堂中使用板書展示漢字教學、通過肢體模擬發音器官進行語音教學,通過各種漢語課堂游戲強化漢語聽說、漢語閱讀的課堂教學效果等,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留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留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消除漢語學習的顧慮。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對外漢語教師仍需盡最大努力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中增加互動環節,引導留學生多聽多說多練。要利用現有的漢語線上教學平臺資源,由任課教師提前發布任務,包括自制視頻或者音頻課件等,讓留學生自主學習。任課教師在授課中首先以任務為導向導入課程,檢驗自主學習效果并糾錯,然后反饋給學生,精講重點、難點,以分組討論、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等形式進行情景互動、課堂展示、拓展訓練等,最后進行課堂總結、復習、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專業技能課線上教學的實施
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為例,專業技能課是依托“職教云”平臺實施翻轉課堂的線上教學模式。
(1)課前導學。由任課教師上課之前在“職教云”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學生登錄平臺完成在線課程或資源庫的自主學習,進行在線自主測驗,自查學習效果,將自查結果反饋給任課教師并完成課前實踐訓練,教師跟蹤學生學習狀態,收集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根據反饋結果調整在線課堂教學流程。
(2)課中研學。通過設計在線課堂活動內化知識技能。教師通過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研究,形成討論結果,進行實踐模擬操作,教師在討論和操作過程中進行指導,并歸納和總結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實踐要點,由學生展示最終的成果,最后教師進行考核和評價。
(3)課后拓學。布置課后及下次課程的任務,通過復習、實踐鞏固所學技能。教師為學生安排拓展訓練,進行實踐監控指導,學生根據指導意見實踐應用,教師對學生進行總結評價,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參加本國社會或企業服務。課程結束后學生對教師進行課程評價。
危機即轉機,“路漫漫其修遠兮”,針對現階段的線上教學,我們要總結經驗和審視不足,及時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完善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的線上教學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