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使其能對數學產生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信。小學數學學科探究實驗教學突出的是學生的實踐體驗,積極引導和鼓勵小學生參與到動手、動腦的探究實驗活動中,深入體驗探究實驗的樂趣,加深實踐操作的切實感受,深入了解數學知識的發展以及發展過程,有效豐富學生的數學經驗,促進學生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和發展自身的數學綜合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實驗教學;策略探討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我們普遍認為數學這一學科,包含的就是概念、定理、分析與解題等內容,是一門高度抽象、高度重視邏輯推理以及嚴謹的思維活動的理論性學科。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更加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降低數學學習難度,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同時還能夠使得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等更好發展。因此,教師應注重分析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素質教育理念下開展數學實驗教學的意義
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國內教育領域迎來新一輪變革,而為了踐行核心素養的教學觀念要求,需要針對以往的教學方法做出調整和改變。這其中,數學實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成為當下教育改革的熱點話題。實際上,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認知和理解能力尚處于起步階段,在他們的內心世界中渴望對世界的探索和認識,這種好奇心能夠推動他們參與到實驗和探索的過程中。因而讓學生真正切身體會數學實驗,才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生們通過參與數學實驗能夠歸納和總結經驗,實現自身學習能力、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課堂教學模式要具有創新性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激勵他們每個人身上所具有的創造靈魂,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老師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得來的,新的創新模式下的教學符合現代教育模式,探索新的教育創新之路是研究的熱點,這對于老師的要求很高,老師們不僅要在課程的設計上下功夫,還要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創新教學模式下新的教學方式,將原始的封閉式的教學轉變為開放性的教學,所謂開放性教學,即課堂氛圍要開放、教學資源要開放、提出的問題也要開放、形成開放性的風格等。學生在開放性的環境中會開放自己的思維,激發學生自己創造的信心,促使學生自主創新,久而久之,學生整體的創新力就會提升,學生的創新理念也會不斷地擴寬。
三、結合數學實驗,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達不到讓自己滿意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學生感覺在學習時感覺數學枯燥無味,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來,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是否愿意學習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如果他們面對的是自己并不感興趣的事情,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其結果是將心思和注意力放在了其他的地方,最終影響學習成績的提升。因此,教師利用數學實驗來進行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另一方面數學實驗可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將他們的思緒吸引到課堂中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究,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運用信息化技能進行教學,豐富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是現在社會的主旋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很多的實驗教學,而這些實驗教學的開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對于一些特殊的知識來說,就沒有辦法進行實驗教學,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來開展數學實驗教學,使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的到有效的提升,對知識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需要與傳統的教學進行結合,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從而使教學可以變得更加完善,使學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中。
五、注重興趣激勵,豐富教學模式
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不能長時間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應該及時改進新的教學模式,變著花樣地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尤其是在數學實驗方面,隨著內容的差異性,需要有各式各樣的傳授方式來與之對應,以便更好地傳達教師的用意,在學生角度也更易于理解并接受。而在這期間,教師要考慮的是如何能激發學生對內容的熱情,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若是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對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動力也就越足。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思考,針對同樣的實驗,自己是否有別樣更好的方法來幫助同學們理解知識。
六、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提升思維外顯能力
佐藤學教授提出,課堂并非統一的思維模式,而是不同思維方式的交融,個體的思維受他人影響較大。所以,在課堂中有效的溝通交流對于提升課堂學習效果作用較大。思維交流的形式有很多,語言交流僅僅是其中之一,如書寫交流、動手操作、師生溝通都是思維交流的一種形式。通過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想象力更加豐富,能夠突破更多的束縛來實現思維的外顯。在教學“間隔排列”時,在與學生一起尋找間隔排列存在哪些規律時,筆者利用了不同數量的黑白棋子,分別有6顆和7顆來進行實驗。先是將黑白棋子按照相間排列的方式進行擺放;然后將不同實驗方式中擺放的不同顏色的棋子記錄到本子上;最后,對本子上的數據進行對比,將發現的規律寫到本子上。即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也可以通過本子上的示意圖來展示出規律。不同形式的表達讓學生的思維交流更加多元,思維外顯能力更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是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師應該洞察身邊的事物,尋找可以用來進行實驗的生活素材,對繁瑣的實驗過程進行加工改造,整合實驗材料,使實驗內容多元化、簡易化,幫助同學們在實驗操作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
參考文獻:
[1]郭素玲.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105-106.
[2]湯雅彥.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8):105-106.
[3]張秀坤,李玉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驗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