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外國語中學 滕 佳
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成為主體,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是學習活動的客觀存在體,其必然具有社會性和群體性等社會屬性,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少不了相互幫助。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才能使學生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主觀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人在陷入困境時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之所以讓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開展合作性學習,主要原因是希望學生能學會借助群體的力量和智慧發現問題本質,進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展現不同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同時,學生若要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還需要一定的問題情境。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時,應當重視情境的創造,將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相結合,創設一個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合作互助學習活動的效益。
例如,教師在教學“線段、射線、直線”時,可以將學生置于一個想象中的校園施工環境中,由于施工需要,學生需要測量出學校建筑物平面的具體寬度與長度。這個任務需要學生自行組成小組,分配任務,小組中有學生負責使用工具進行測量,有學生換算測量單位,有學生做好記錄等。由此,學生便可以融入這個情境之中,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通過團隊合作,學生便可以在實踐中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樣一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進而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就要重視學生的小組合作,促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性的學習活動是學生需要借助別人的力量所開展的學習活動,學生在參與活動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進而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所以,初中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合作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掌握。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構建坐標系是一個煩瑣的任務,所以老師要在團隊性合作展開前,傳授學生如何在活動中更簡單、更精準地去構建坐標系,即運用幾何畫板。借助幾何畫板這一畫圖工具,只需輸入坐標系的各個數據便能形成一個精準的坐標系。擁有了構建坐標系的簡單方法,學生在之后的團隊性合作中便能更得心應手,團隊性合作也就會更高效,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升。由此可見,有效的“方法”是學生高效開展學習活動的助力器。合作性學習活動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技巧和方法,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活動開展前便把正確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強調在學習活動中需要適當地運用方法。同時,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在解題中不斷反思自身的解題過程和方法,再總結其中的經驗并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學生思維的發散程度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合作學習中,就能在豐富的“方法論”的指導下有效解答問題。
合作性學習活動的重點便是需要學生合作互助,當然,這需要以學生良好的解題素養作支撐。此時,初中數學教師更應發揮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既要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也要注重指導合作學習的過程,在學生出現錯誤時及時指出,在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向發生偏差時及時糾正,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一次函數”的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選出每個小組的組長。在課后布置一次函數的習題,通過小組長監督組員完成習題,組員之間相互解答疑問,再將習題交給教師批改。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能發現并指出學生在解題中的錯誤,也能提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度,團隊合作氣氛更加和諧,團隊性學習活動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因此,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初中數學老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引導。
當然,我們在組織學生參與合作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精心選擇適合學生探討合作的問題,還要給他們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自主、自由和自我管控的氛圍中通過合作提升數學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就要開展小組合作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只要教師加強學習和研究,結合學生學情和教學內容注重在教學時創造一定的情境,多給予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方法與技巧的指導,就能使得學生在不斷地與同伴的互助與合作中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