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北京路小學 朱玉娟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提高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開拓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促進小學生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比如,在學習“認識數字”的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數字圖片,激發學生對數字認識的興趣,加強學生對數字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字的記憶。教師可以給出幾個既定數字,然后讓學生觀察既定數字的規律,依據觀察的規律進行填空。通過這種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深化學生對數字的認識,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可以加強問題情境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逐漸推動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教授“加減運算”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假設你們在超市買玩具,其中1 號玩具5 元錢,2 號玩具10 元錢,3 號玩具15 元錢,那么同時購買這三個玩具需要多少錢呢?如果你父母只給你21 元,那么你會怎樣選擇呢?你購買之后還會剩余多少錢呢?”通過設置問題,使學生能夠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加減運算,而且逐漸了解和掌握加減運算方法。同時,通過問題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
引導小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能夠促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促使他們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究。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積極采取合作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教授“圓的周長”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進行實驗教學。首先,準備好實驗的材料,包括大小相同的圓形紙片、一把直尺、一根線。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確保每組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具有差異性,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最后,讓各小組合作測算出該圓形紙片的周長。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自主思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然后讓學生在相互探討中發現規律,掌握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能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同時,通過合作實驗,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評價,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動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可以從課堂表現、作業情況以及與學生的溝通情況這些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相對應的評價,對于學習情況較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對于學習情況較差的學生給予鼓勵。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加強學生對自我學習情況的掌握,了解自我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效。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要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推動學生的良好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教學能力的提升,加強問題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合作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中進行探討和學習,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