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 陳德建
現階段很多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還沒有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集中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固守傳統教學陣地,不舍得邁出框架。調查研究表明,仍然有一大批一線體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中堅持老一輩保留下來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手段,沒有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做到隨機應變,開拓創新。
第二個方面,“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的嗅覺不夠靈敏。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體育教學同樣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研究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關系,發展到現在也有二十多年,可是如今仍有很多體育教師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的作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有觀念不夠,還需完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體育教學中,使教學資源得到更有效傳播。如果將教學資源比喻成“貨”的話,那么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所需要的硬件設施就是“路”,它包括體育教師計算機配置、體育館多媒體設施、田徑場閉路電視、智能檢測儀器等。有了“貨”,有了“路”,還缺少“車”,就是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中的軟件設施,如:各類信息發布平臺、網上的互動教學平臺、各種資源管理平臺。無論是所需的硬件設施,還是必不可少的軟件設施,它們都是體育教學資源傳播的媒介,起到了傳遞與互通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存在軟硬件基礎 設施多樣性不足,體育教學資源渠道匱乏,體育教學資源庫開發力度不夠等問題。
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華而不實,不接地氣。我通過觀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課堂實錄和研討活動的公開課,發現雖然已有很多體育教師開始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信息技術,可是在這過程中信息技術只是充當輔助作用,而沒有扮演重要的角色,缺少本質上的充分利用,鮮有深入挖掘其獨到的教學功能。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的形式也比較單一,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頻率不高,這些都離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所要求的差距甚遠。
首先暴露的問題是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偏弱,通過調查發現,體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夠熟練操作的軟件大多數是Word,Excel 和Powerpoint,而制作課件的flash 和authware 卻沒有多少人能夠熟練操作。其次,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種類單一。由調查可知,體育教師培訓采用最多的方式是自學,其次是學校組織的培訓,再其次是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培訓,最后是遠程培訓。由此可見,當下對體育教師開設的信息技術培訓種類單一,各級各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匱乏。
最后,信息技術培訓內容重技術,輕理念。參加培訓時,所學習的內容里面,最多是計算機與多媒體平臺的使用,因為這是平時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也是最基本的技能。而信息化教育技術新理念、信息化教學資源合理使用方面則比較欠缺。
固守傳統教學陣地是件好事,但是盲目地推崇落后了的、沒有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方法便不可取。“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是大勢所趨,它并非“圍城”。因此,戰斗在第一線的體育教師們應該具有“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的意識,積極主動地查閱、學習相關知識,并嘗試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體育教學過程中。
我認為光靠體育教師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比如:教育部門定期開展“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的研討會,向廣大教師傳遞最先進的課程融合知識,就如何更好地促進課程融合集思廣益。亦或者邀請在“信息技術與體育融合”領域表現優秀的教師開展公開課教學,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完善一切跟體育教學相關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在現有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等基礎上,增加多媒體體育館、多媒體田徑場的投入。與此同時應該積極建立體育教學網絡課程、數字教材和體育教學資源庫。要改變“重建輕用”的觀念,保證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整合教學資源,創建精品課程,做到實時共享。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在完善軟件設施的基礎上,體育教師應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體育教學,然后做好記錄。各地區、各學校再篩選出一系列的精品課程上傳到網上學習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在不同時空共享。建立體育教學資源庫要以學生為中心,發展學生主觀能動性,同時注重實用主義,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各地區、各學校應該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走長期發展道路,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同時不斷更新教學資源,開展反饋活動,極力維護好用戶群。
“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給體育教學帶了一場巨大的變革,它使得體育教學的時間與空間不再局限,體育教學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延伸。尤其對于一些動作結構比較復雜、教授比較繁瑣的內容可以安排在課堂之外進行。學生們通過已建立的體育教學資源庫,查閱相關教學計劃。從而可以在課外進行學習,正式上課時教師再進行集中反饋,答疑解惑。
此外,學習方式也應該伴隨“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的發展而發生轉變。這種轉變可以歸納成兩種形式:第一種,在時空上,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學習。慕課(MOOC,在線課程開發模式),便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第二種,當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深度融合后,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就不需要進行過多講解,學生可以在課下通過查閱資料,觀看視頻等途徑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再進行反饋。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這種學習方式便是“翻轉課堂”。
“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場地器材設施等綜合要素。
選擇適宜教學內容時,應注意:一,選擇的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融合后是否可以提高學生練習興趣?二,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否可以在教學中變得更簡單?三,使用信息技術是否會降低教學內容的練習密度?第四,選擇的教學內容還需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
體育教師是實現“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的主力軍。體育教師信息能力的增強可以提升其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體育教學的自信心,更有動力去嘗試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在實踐中評價和反饋,再進行主動探究,不斷提升,最后更好地促進兩者深度融合,實現一個良性循環。其次,體育教師自身信息能力的提升,可以實現對體育課堂更好的控制,從而做到增加練習興趣,調控練習密度。此外,對體育教師的培訓還需要注重其特長的培養,鼓勵每一位老師專研一種軟件或技術,在之后的工作中再與同事交流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今天,信息技術正以空前的速度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毫無疑問,信息技術也深刻地影響著教育、教學的發展和變革。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從理論研究時期過渡到實用階段。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整合的根本性目標,也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向。實現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深度融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有人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