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濱江學校 馬林平
傳統教學模式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法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合作探究模式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合作開展探究性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相關學習策略。初中數學教學實施合作探究,能夠優化學生數學思維,提升數學成績,為今后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傳統教學始終存在著重視理論知識,忽視實踐內容的問題,這也是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重要問題。如果想要在新課改下改變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則數學教師需要解決重視理論知識、忽視實踐內容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內容,只是一味地講解書本理論知識,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雖然掌握公式,但卻不懂得如何應用在實際問題中。學生由于不懂得怎樣使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會導致缺少數學素養以及應用實踐的能力。教師在教學時只重視灌輸理論知識,忽略了實踐教學內容,由于教師錯誤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無法掌握數學知識的變化過程,學生缺少認知度,因此也會降低實踐能力。
實施合作式探究,組建探究小組有著重要的作用,分組決定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學習合作探究時,由于更加看重合作探究的過程,會忽視設計合作探究小組的重要性。合作探究分組作為學習合作探究的首要流程,教師應合理地進行分組,只有合理搭配才能保證均衡小組的實力,使小組間養成競爭關系,小組內部才能夠開展合作探究。但教師的分組比較隨意,學生自由組合開展探究,無法發揮出學生的價值。比如同桌分組、前后桌分組,會讓學生無法開展合理的學習,致使合作探究學習效果不理想,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在合作探究教學時,教師認為只有合理的分組才能讓學生進行探究。但初中生缺少約束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同時自律能力也存在著欠缺。若是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未發揮出監督和引導的作用,則可能會讓學生無法參與到合作探究中,更不懂得如何應用學習的知識和其他同學探討,因此雖付出努力但卻無法解答課題,甚至有的學生會通過探究學習做其他事情,導致合作探究學習無法真正地開展,也得不到理想化的效果。
有效的結合初中數學教學與合作探究,有利于數學工作的開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時,其存在的價值為:
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實踐活動。對學生而言,學習動力是同學間的鼓勵,而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團隊中增加動力,同時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初中生有著個性化特征,因此容易忽視了集體利益和團隊精神。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需要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相互監督,從而加強團隊合作意識,在學習中得到進步和發展。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可能會遇到問題,學生若是獨自解決,可能會增加心理壓力和學習負擔,但是通過團隊成員的激勵和幫助,便能克服畏難。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為學生設置指定的教學任務。教師若想在指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通常會快速講解理論知識,此種教學模式會阻礙學生思考,同時未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講解,致使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存在不足,學生未跟上教師的腳步,因此會陷入循環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情況開展教學,合理使用合作學習模式講解,保證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新模式下能夠收獲到更多。
合作探究式教學應以合作為主,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劃分小組,小組內部人員間開展合作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如果數學問題簡單,則學生可隨意分組討論。如果數學問題難,則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成績,合理劃分小組,使數學成績好的同學帶領成績一般的同學。合理劃分小組,才能使各小組水平在相同起跑線上。小組成員的分工可根據學生性格差異分配不同的任務,如果是性格內向的同學,可分配細心任務,如果是性格外向的同學,可分配其討論的任務或者總結任務。合理分工便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比如在講解分式章節中,此課程在開展前,教師可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數字尋找規律。分組討論過程中,學生的任務都非常重要,勇于觀察的同學能夠找到規律,性格外向、思維活躍的同學可做出總結,此種分工合作,便于學生完成任務。學生在此種學習氛圍下,能夠積極投入學習,合理的分工合作能夠提升學習效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合作探究的問題要依賴于情境教學。因此,要在實施合作探究時創建情境設計問題。通過創建情境便能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開展主動探索,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能夠堅持學習數學。隨著數學理論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產生著變化,數學教師要擺正位置。在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從而分析其學習中產生的問題,為后續的合作教學提供參照。比如教師在講解對稱圖形時,可根據學生的生活情況講解。教師可提前制作電風扇,并在教學中為學生闡述如何制作,學生便會被教師的講解吸引,改變了原本枯燥的課堂氛圍。教師調節風扇時,電風扇的速度發生改變。電風扇風葉顏色存在不同,分為三片風葉,如果是轉速慢,則學生會發現各風葉的旋轉角度會產生重合。學生通過觀察找到生活中常見的對稱圖形,從而對其有著更深的理解。
教師在合作探究模式下,應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為避免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出現任務不清晰等問題,應提前給學生布置相關學習任務,通過增加學生的預習環節,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良好認知,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表達想法。例如,在講解“相似三角形”知識時,應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以下三個問題進行思考:其一,放大鏡下的圖像是否相似于原有圖像?其二,哈哈鏡中形象,是否相似于本人?其三,生活中相似圖形的例子有哪些?讓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掃清在數學學習中的障礙,確保合作探究模式順利開展。教師在合作探究教學中也要給予學生指導,通過構建個性化的行為,使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也能提升分析能力,進而調動學習興趣。
師生間的交流、學生間的交流在學生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交流的結果是由評價所決定,因此科學的評價能夠讓學生認識自身不足,指明方向,便于教師創新教學內容。同時評價要滿足多元化,實施多元化評價,比如學生間評價、教師評價和家庭評價等。有效的評價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幫助學生養成學習良好的習慣,激發學習潛能,使學生學習成績得到穩步提升,在課堂上和同學友好交流和相處。
綜上所述,將合作式探究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升其認知能力,優化學生綜合素養。初中數學課程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施合作探究,能優化教學質量,活躍氛圍,提升教學效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給與學生更多的合作探究機會,使學生能夠對學習數學充滿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