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如芬
摘要: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滲透于整個小學數學的常規教學體系中,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不僅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能夠促進學生了解算理,提升解題技巧等,還能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數學教育的目的,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運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運算能力是貫穿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主線,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基礎。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等也要通過運算來落實,數學公式的推導與運用也離不開運算。隨著核心素養的實施,人們也意識到培養小學生運算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也依據個人經驗及淺顯探索提出相關策略,僅供參考。
一、“運算能力”的概念界定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運算能力主要是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運算實際上是一個演繹推理的過程,在小學階段,數學運算主要包括四則運算、整式運算等。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能夠為小學生整個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各種運算相關的知識,然后將相關的運算知識轉化成算法語言進行推理,得出結論,進行完成整個運算過程。
二、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現狀
首先,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和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解題運算的時候不注重培養學生對解題過程的理解,而注重解題的結果正確與否,這就導致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不能提煉概括算式的關鍵信息,不理解算理,從而導致運算效率低下。
其次,培養小學生的獨立運算意識是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關鍵途徑,具有獨立運算意識的學生會自主的進行思考,探究解題方法。但是由于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過于干涉學生的思路,導致學生依賴于教師,逐漸產生惰性心理,進而逐漸喪失自主探究的能力,抑制學生運算能力的發展。
最后,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運算能力低下。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不能創設高效有趣的課堂,會導致數學課堂枯燥、單一,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會阻礙學生運算能力的發展。
三、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運算興趣
1.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途徑之一,教學情境能夠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的直觀,增加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帶著好奇的欲望去進行新知識的探索。
因此,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將100以內的加法算式以卡通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如草原上來了1只小羊,又來了2只小羊,又來了3只小羊……,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給學生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又能讓學生直觀的明白加法的含義,從而了解加法的算理,提升運算能力。
2.引導算法多樣化
在核心素質教育下,算法的多樣化既能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算法的多樣化要求學生對同一道題目進行多樣化的運算并且不斷的優化算法,尋找出最優運算方案。
例如,計算數學題23+38=(),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進行運算,學生1的算法是:23+40=63,63-2=61。學生2的算法是:20+38=58,58+3=61。學生3的算法是:20+30=50,3+8=11,50+11=61。一道簡單的運算題可以有這么多種解題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多元化數學思維。
3.增強算法的趣味性
單純的數學運算是無趣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枯燥的,與其讓小學生被動的接受數學知識,不如精心設計課堂,將數學運算題變得有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讓學生主動的、自愿的、高興的去做數學題,也就是由被動變主動,充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小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時,我采用小游戲的方式。女生是加數,男生是減數,做加法時,如8+9,就站起來8個女孩,再站起來9個女孩,數一數一共幾個女孩。做減法時,如11-3,就站起來11個男生,然后再坐下3個男生,最后剩下幾個男生。如果是加減混合運算,就根據相應的數站起來相應的男生和女生。通過這樣的小游戲方式能夠使學生的運算能力得到加強。
(二)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掌握計算方法
1.學具操作,增強實踐
心理學家提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思維支配動作,動作又反作用于思維。在數學教學中,學生通過親自操作學具,能夠充分的增加其體驗感,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充分的明白數學的含義。
例如,在學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小木棒,這樣在具體的實踐中,學生的體驗感增強,認為數學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且熟能生巧,學生經過多次的學具操作,達到熟練的程度會在腦海思維當中形成運算的模式,時間長了之后,即便不再運用學具操作,學生的運算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2.探索規律,掌握方法
數學因其特征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技巧,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規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能夠根據運算法則,熟練地掌握運算方法。規律和方法的掌握需要學生多做習題,勤思考,善觀察,能推理,久而久之就會掌握運算的方法,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運算能力都會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
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是教學的任務之一,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運算習慣是提升學生運算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做運算訓練時,教師要明確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并且養成良好的習慣。一看既認真審題,防止馬虎,二想既在審題的時候要認真,弄清楚出題人的目的,想清楚解題思路,三算既在保證書面工整的基礎上認真仔細的進行運算,四查既運算完之后要有自查、檢查的習慣,對于錯誤之處及時改正。
例如,在做應用題的時候,我國神舟9號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周是90分鐘,那么飛船繞地球飛行201圈是多少分鐘。針對這種應用題我會先讓學生讀題,認真審題,然后找準題眼,再進行列草稿運算,然后檢查確定無誤后讓學生寫到試卷上,既培養學生運算思維又提高做題正確率,還能保證卷面的整潔。
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不僅是核心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保證學生數學終身有效學習的關鍵推動力。雖然,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現狀存在不足之處,但是只要教師遵循素質教育理念,立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重視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采用積極正確的方式,從每一節課抓起,科學訓練,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永春.小學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應與時俱進[J].教學研究,2012(10)
[2]昌世芳.淺析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J].速度,2015(12)
[3]曹長君.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策略的研究[J].科學咨詢,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