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背景趨勢下,學前教育階段的國學啟蒙也逐漸得到發展。在幼兒園中對幼兒進行國學知識滲透,對幼兒今后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觀念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與精髓,也是我國各個民族的重要文化載體。本文就將針對幼兒園階段國學教育開展路徑進行思考,注重提高幼兒愛國主義熱情,豐富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
關鍵詞:傳統文化;國學教育;幼兒園
前言:
國學教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早期的教育體制下一直在沿用相關讀物對孩子進行指導。然而受到“廢古文、興新學”的影響,導致國學教育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文明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華傳統美德與素質教育又逐漸成為教學和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黨和國家都高度重視對孩子德育上的引導,強調從娃娃抓起,培養其美德,使幼兒園國學教育逐漸生成。
一、幼兒園國學教育開展的意義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漸發展傳承的重要精神。廣義上的國學指中華傳統文化以及學術,涵蓋諸多重要著作。狹義上指意識形態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是國學的核心體現。
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其內容豐富、內涵深奧。引導幼兒從小接觸國學知識,有利于其在今后發展中傳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并逐漸增強愛國主義熱情與民族自豪感,對幼兒有著重要的正向引導作用。且幼兒階段是對孩子進行塑造的重要時期,其心理發展與各項能力的提升都處于關鍵階段[1]。那么教師通過為幼兒滲透國學內容,可以使其逐漸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學會如何正確且禮貌的接人待物,掌握應有的禮儀與規矩,對其今后的生活起到重要影響作用。
最后,3-6歲正處于幼兒發展關鍵期,由于國學教育體系嚴謹,將其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當中,對幼兒的整體素質提升與認知結構建立有著重要意義。如《三字經》《弟子規》等等國學經典著作,它們凝聚著我國我幾千年來的文明與精神。當教師能夠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滲透到幼兒生活和學習當中,可以使幼兒從想象力、創造力,到藝術鑒賞水平等等都有初步了解與判斷,為其今后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各方面技能打下堅實基礎。
二、幼兒園國學教育開展路徑思考
弘揚傳統文化,啟迪幼兒智慧。在幼兒園中滲透國學教育內容,應當以提升幼兒核心素養為主,引導其養成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借助經典文化等等啟迪幼兒心靈、陶冶幼兒情操。因此,創設具有深厚國學底蘊的教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2]。那么如何將國學教育合理滲透到幼兒生活中,就需要教師從教學目標到教學活動的建構中入手,創設更加合理的教學內容。
(一)樹立科學的國學教育目標
國學教育包含許多內容,如文史、哲學、琴棋書畫等等[3]。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應當做到著眼于國學教育內容的根本,并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態,建構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從宏觀角度而言,滲透國學教育要立足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增強幼兒愛國主義熱情。從微觀角度而言,要做到讓幼兒感受國學知識的魅力,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樹立正確三觀。那么, 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就要更加合理,使幼兒可以逐漸增強自身素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確立過程不能盲目以灌輸幼兒更多國學知識為主,應做到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注重以幼兒的感知與理解為主。就目前階段而言,大部分幼兒園都會為幼兒布置《弟子規》或《三字經》的背誦任務,將其與國學教育劃等號。然而,單純的知識記憶不但與現如今教學理念相悖,也不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使國學變成一種機械的任務,降低幼兒自主參與積極性。那么,教師就應當創設引導幼兒感知文化、文學背后的故事與內涵,使其可以準確把握中華文化的精髓,對其全面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二)采取適宜的國學教育方式
在幼兒園教學階段開展國學啟蒙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做到符合當前階段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能夠以幼兒的理解層面為出發點,采取更加娛樂性的教育方式,切忌以成人視角對幼兒進行記憶與背誦內容指導。那么教師就可以先從日常生活環境入手,在幼兒日常活動場所中,懸掛與國學內容有關的物品或標識。這樣不但可以為幼兒營造出一種更加直觀的、潛移默化的學習氛圍,還能夠使幼兒基于自身好奇心進行探索。如教師可以選擇將《三字經》《弟子規》等等按照其結構分成模塊制作成展示板,將其粘貼或懸掛在走廊墻面等位置,使幼兒在觀看到這些提示牌時,就能直觀感受到國學內容,在良好氛圍一下,提升自身素養。
其次,幼兒階段是孩子記憶力發展關鍵期,其思維方式主要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只有孝心能夠帶領幼兒真正理解國學內容背后的意義之后,才能使幼兒的記憶更加長久,有效避免表面化學習現象。如《弟子規》中,“首孝悌”中“孝”這一字,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通過“老”和“子”兩個字,幫助孩子感受,老在上子在下,二者緊密相連即為“孝”。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形式,引導幼兒分辨哪些是“孝”的體現。與此同時,在幼兒國學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選擇以講故事的形式為幼兒講述《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等,通過制作皮影戲、觀看視頻資料等信息,滿足幼兒階段孩子的實際身心發展需求,使其在觀看或傾聽故事當中感受到國學教育內容,逐漸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正確觀念。
結論:
綜上所述,國學教育內容是我國幾千年來傳承和發展下來的絢爛文化與重要精髓。國學教育經過漫長的沉淀,隨著現階段德育工作開展又逐漸興起。在幼兒園教學中滲透國學內容,對幼兒今后的生活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意義。在現如今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需要教會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層面進行分析,使幼兒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鎣昱,徐敏.新時代背景下對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思考——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J].教育觀察,2021,10(36):58-60.
[2]羅紅霞.基于小組合作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教育觀察,2021,10(32):90-92.
[3]夏婧,李皓璐,王默.幼兒園教師教學自主權及其與教學自主意識、權威開放的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