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郭集小學 朱麗云
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知識教學時,需要有意識地摒棄傳統教學方式,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結合學生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從激趣出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小學數學知識教學效率的目的。
教師在開展數學知識教學時,需要有意識地根據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采用連接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此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與數學知識是相關聯的,還可以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教學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對“小數加減法”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生活中需要用到加減法的情境,如買菜、擺碗筷、買衣服等。在學生觀看多媒體后,回顧“整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是需要用到加減法的?以此幫助學生了解生活與數學是有著緊密聯系的。接著,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情境:小紅的媽媽給小紅十塊錢讓小紅買幾包鹽回家,小紅來到超市發現,有2塊錢的鹽和2.5塊錢的鹽,這時小紅犯了難。教師在展現情境后,可以提問學生:“如果小紅只買一種鹽,小紅可以買哪種鹽?可以買多少包這種鹽?”教師提問后,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問題獨自進行思考并計算,之后,教師可以再提問:“買哪種鹽劃算?可以多買多少包?”教師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與數學知識是有著緊密聯系的,還可以鍛煉學生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落實。
教師在根據新課改開展數學知識教學時,可以適當地使用信息技術,如此不但可以活躍教學氛圍,還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教學知識,從而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提升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
如在開展“圖形的運動”知識點的傳授時,以多媒體展示“運動的風車”的動畫,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后,讓風車轉起來,接著,教師可以指著風車對學生說:“本課的教學內容就是它。”并開始向學生講解本課的數學知識。在學生了解一定的數學知識后,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時鐘旋轉的過程,并要求學生根據時鐘的旋轉進行講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在生活中遇到的旋轉現象,并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模仿,同時要求其他學生猜測是在模仿什么。教師以此進行小學數學知識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從而達到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難度的目的。
教師在根據新課改開展小學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互助品質,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小學數學知識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對“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由分組,在分好組后繪制三角形,并思考:三角形的三個角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教師可以給小組一定的合作探究時間,觀察各個小組的探究過程和探究情況。之后,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講解探究的結果,并引導學生選擇出最簡單的驗證方式。教師讓學生進行分組,并以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探究驗證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提升數學知識教學效率的目的。
總而言之,教師在根據新課改開展小學數學知識教學時,既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開展教學,又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展現數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入知識教學,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提升小學數學知識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