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高新區水秀幼兒園 劉李珺
語言教育是幼兒時期的重要教育內容,只有領略語言的魅力,學會使用語言,幼兒才能夠與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進而促進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根據教育對象以及場所的不同,幼兒的語言教育可以分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其主要的生活學習環境就是家庭與幼兒園,其中又以家庭環境教育所體現的優勢更大一些。幼兒在家庭語言教育環境中能夠更加放松,受到的語言教育以及學習內容也更具針對性,幼兒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示自我。與幼兒園教育環境相比,家庭教育具備更高的靈活性與隨機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針對可能存在的家庭教育問題,幼兒園語言教育就能夠促進幼兒的學習進步,解決家庭教育隨意、無規律的缺點。而情境創設的方法更加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防止幼兒出現隨意性的情緒。在情境創設之前,教師將會充分了解班級幼兒的性格特征,選擇合適的情境主題,進而提升教育形式的穩定性。這樣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能夠彌補家庭語言教育環境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創造一個有趣的、活潑的、輕松的語言學習環境,在與教師、同學的溝通交流中提升幼兒的社會性,同時鍛煉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進一步促進幼兒的進步與發展。
就目前的幼兒園語言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都比較隨意,導致課程存在無序性、隨意性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幼兒語言教學的目標并不明確,也缺乏科學有效的教案指引,多數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學經驗開展語言教學,導致教學缺乏系統性。如果課堂中出現了意外情況,就很容易打亂教師的思路,導致整堂課偏離教學目標,嚴重影響幼兒的語言學習。
語言作為幼兒生活與學習的基礎,其教育并不應該局限于語言學科的教學中,而是應該落實到不同學科中,增進語言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夠提升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深入理解語言的內涵。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幼兒教師都只是在識字教學中開展語言教學,導致語言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出現了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難以強化幼兒對語言的認知與理解。這樣的教學形式很難激發幼兒的興趣,只有滲透式的語言教學才能夠提升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強化語言學習的意義。
語言教學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包括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語言的應用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等。因此,教師在幼兒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幼兒大聲表達,并在表達的過程中對幼兒的用詞進行提示與糾正。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幼兒的口語能力,其在語言教學中更加重視幼兒對語言的記憶,通過反復說的形式鍛煉幼兒的口語能力。這樣的訓練方式只會讓幼兒形成固定的記憶,并不能強化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會忽略幼兒的學習反饋,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這樣的教師缺乏對幼兒語言教學的認知,難以提升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影響語言教學的開展。
受到年齡以及生活閱歷的制約,幼兒對于很多新的知識很難形成具體的認知。因此,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生活情境,這樣就能夠為幼兒提供一個熟悉的、有趣的、輕松的語言學習氛圍,進而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提升語言學習興趣,強化語言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搬到語言教學課堂中,利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素材開展語言教學,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強化幼兒對生活知識的理解與認知。作為幼兒學習的第一站,幼兒園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性格特征,尊重幼兒的主體性,挖掘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將其作為情境創設的重要依據,引導幼兒不斷發現生活中的趣味,在語言的實際應用過程中領略到語言的魅力,提升語言教育的效果。在生活情境創設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某個片段將其中的細節擴大,這樣就能給幼兒一種熟悉的感覺,能夠減少教學內容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感,提升情境的真實性。考慮到幼兒的情感變化較大,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還應該引導幼兒快速進入情境,不斷提升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寓言故事《公雞和寶玉》的教學時,為了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與知識,教師可以設置趣味性的生活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教師可以為幼兒設置寶玉和麥穗的對話情境,同時指導幼兒使用相關材料制作麥穗與寶玉,制作完成之后提問幼兒:“寶玉如何在麥穗面前炫耀自己?”同時將幼兒分為不同的小組,讓他們排演對話,之后在班級中進行展示。這樣的情境能夠提升幼兒的參與度,同時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與思考能力。
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問題的引導下幼兒能夠進一步產生深度的思考,同時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不斷探索新的事物。因此,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心理,同時鼓勵幼兒主動發現問題并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幼兒提出質疑的勇氣,經過多次的嘗試,幼兒就能夠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提問與解決問題的引導方式還能轉變幼兒的被動學習狀態,提升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
例如,當教師在講述《三只熊》故事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幼兒創設問題情境,先將小熊家里環境布置得混亂,幼兒進入混亂的家中,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小熊家里會那么亂呢”“小熊家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嗎”“是誰把小熊家里弄亂的”以上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也提升了其深入故事情境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進一步思考,面對這樣混亂的環境,小熊回到家會怎么想?怎么做?通過以上問題的提出與思考,教師將會從幼兒那里得到不同的答案。而在表達的過程中,幼兒就能夠有效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與其他階段的學習不同,幼兒更加容易將自己親眼見到的以及觸碰到的東西記住,產生深刻的記憶。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相關道具為幼兒創設語言情境,不斷創新教學的方法,這樣就能夠加深幼兒對語言情境的理解與記憶。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使用一些較為形象的道具進行輔助教學能夠提升幼兒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吸引幼兒參與集體活動。盡管幼兒的認知水平不足,但是其模仿能力非常強,通過道具表演的形式能夠對幼兒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當教師在進行小動物種類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任務,請幼兒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之后再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展示不同動物的形象與叫聲,幼兒通過模仿活動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最后教師再引導幼兒談論喜愛動物的原因,這樣就能夠提升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情境創設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優化教學環境,提升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情境教學的形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