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雪,鄧小利,王 維,邱林利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自2016年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我國每年新生兒達1 000萬以上。同時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于母嬰護理相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1]。傳統的從業人員主要是育嬰師,存在進入門檻低、培訓混亂、監管缺乏有效性、社會認可度低等問題[2]。由此可以看出,母嬰護理相關人才數量、質量都難以滿足社會需求。高職院校面對產業轉型和升級,如何適應行業的飛速發展培養適應市場的復合型人才?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3]給出了答案?!斗桨浮芬笊罨瘡秃闲图夹g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019年4月,教育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4],部署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对圏c方案》指出“1+X”證書制度面向技能人才緊缺領域率先做起,其中母嬰護理為第二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院校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增強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針對性。
2019年,全國多所院校先后開展了“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目前雖已有一些關于“1+X”理論研究的文獻,但實踐研究相對不完善。我院本著“先探索、勇實踐、改革中樹標準”的原則,分別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進行試點,過程中較有效地實現了“課證融通”,現總結報道如下。
《試點方案》明確指出在試點過程中避免出現片面的“考證熱”,故我院試點之初沒有大范圍開展“X證書”培訓工作?!对圏c方案》指出“1”是基礎,“X”是拓展,同時護理專業學生可以考取老年照護、失智老年照護、母嬰護理、幼兒照護等多個“X證書”。為每一個“X證書”重構人才培養方案既浪費人力、物力資源,又會使課程體系過于龐大,加重學生學業負擔。故我院沒有重復進行市場調研、工作崗位分析等前期工作,不調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培養目標等宏觀內容,而是參照“同心圓式”能力培養思維[5]在人才培養的中、微觀層面進行“課證融通”。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基礎上,設立母嬰護理方向的培養規格、具體目標,利用第三方評價機構已有的職業技能標準和現行的護理專業教學標準,按照“厚基礎、活模塊”的原則進行課程體系設計。
教育部遴選了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作為“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的第三方評價機構。第三方評價機構前期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大規模市場調研,已開發有《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母嬰護理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和《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考核標準》等標準體系。體系確定了本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面向的工作崗位群為母嬰護理相關企業(如月子中心、家政機構、產后康復機構、早教中心、托育機構)的服務、培訓、管理部門和崗位。職業技能等級分為初、中、高級,具體的工作領域、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要求根據職業技能等級進行劃分,高級別涵蓋低級別要求。培訓標準指出高職院校學生可以考取中等職業技能證書,應完成初級、中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要求,其具體內容見表1~2。

表1 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初級,以產婦護理工作領域為例)

表2 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級,以產婦護理工作領域為例)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已公布了護理專業的《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該標準對護理專業的職業面向、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等都有明確描述。我院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是依據此文件,結合服務區域特色,進行適當修訂而成。故在進行“課證融通”課程體系構建時,同樣以此文件為依據。
2.3.1 “課證融通”課程體系的初步構建 我院選拔教師前往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師資培訓和考評員培訓,學習了“X證書”的各類標準、教學內容、考核要求,構建了“X證書”的師資隊伍。該師資隊伍連同護理專業各課程負責人對“X證書”的教學內容按照嵌入現有課程和單獨開設課程兩條路徑進行整合。如產后清潔照護是基礎護理技術中“患者的清潔護理”的拓展和提升,故在基礎護理技術中增設“產后清潔照護”模塊,具體任務主要包括產后床上擦浴、床上洗頭。乳房清潔和會陰清潔重點突出產后會陰側切傷口、剖宮產傷口的保護和清潔等與傳統教學內容的不同之處。再如兒科護理的傳統教學涉及母乳喂養方法,但母乳喂養涉及新技術、新工藝較多,包括吸奶器的使用、母乳的存儲、乳頭保護罩的使用、乳頭矯正器的使用、乳頭霜的使用、乳腺疏通,故將母乳喂養技術納入母嬰護理技術課程,形成獨立的課程模塊。課程模塊化既可以整合教學內容,解決傳統教學內容碎片化、割裂化的問題,也便于融入新工藝、新技術,解決教學與實際脫節的問題。經過多次討論形成若干嵌入式課程模塊和母嬰護理模塊化課程初稿。
2.3.2 “課證融通”課程體系的修訂 根據第三方評價機構確定的服務面向和工作崗位群,邀請愛帝宮月子中心、希希家幼兒照護機構(其開設有0.6~1歲的小小班)等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母嬰護理工作人員15名,四川省華西婦女兒童醫院、四川省錦欣婦女兒童醫院專家5名,共同進行現場專家咨詢。咨詢過程分3步:(1)我院教師分模塊介紹課程體系;(2)專家匿名投票每一課程模塊是否合理,分“合理”“不合理”兩個選項,同時設意見欄;(3)整理數據,若80%以上的專家認為某課程模塊設計合理即可開展首次教學實踐,并在教學實踐中再次調整。若20%以上的專家認為某課程模塊設計不合理,則結合專家意見,對模塊設置進行調整。經過兩輪修訂,最終形成嵌入式課程模塊32學時、母嬰護理技術模塊化課程112學時(含崗位認知見習40學時),合計9學分,具體內容見表3~4。

表3 部分嵌入式課程模塊(以產婦護理工作領域為例)

表4 模塊化課程母嬰護理技術(以產婦護理工作領域為例)
由于“X證書”是“1”的拓展,學院現有的師資力量并不能夠完全滿足“X證書”的教學需求。針對此情況,我院遴選優秀師資前往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當地月子中心、產后康復機構、早教中心進修,學習月子餐制作、產后康復、早期教育等。教師盡量做到一專多長,團隊盡快成長為一支創新型復合型教學隊伍。一方面,學院教師團隊要“走出去”;另一方面,企業專家要“請進來”。學院聘請企業專家對學院教師帶教、對學生帶教,參與教學資源制作,參與活頁式教材編寫,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X證書”的師資力量得到了保證。
根據《試點方案》要求,第三方評價機構負責培訓教材的開發,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開發了廣泛適用于各類人員培訓的教材。為使教材更適合護理專業教學,我院在試點過程中開發了活頁式教材。教材以護理專業學生原有知識體系為基礎,學習內容源于企業真實情景,配套有豐富的數字化資源,融入新技術、新工藝?;铐撌浇滩牡拈_發和使用,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不管是嵌入式課程模塊,還是新設的母嬰護理技術模塊化課程,護理專業學生均學習過部分相關內容。如學生學習過乳房的解剖、生理,乳汁分泌的原理,吸吮的原理,母乳喂養的手法,這為學生自主學習母乳喂養技術奠定了基礎。但學生是分別在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兒科護理學3門課程中學習了上述內容,知識存在碎片化、割裂化等問題。故“X證書”教學的關鍵是激發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整合和運用知識靈活進行專業操作的能力,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為此,“X證書”培訓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輔以適當的線上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母乳喂養技術模塊的教學過程為:(1)案例任務:一位產后14天的新手媽媽發現母乳過多,請進行指導。(2)明確任務:分析母乳過多的原因,若存在喂養手法不當,則應指導母乳喂養;若母乳確實過多,則應指導手動擠奶或吸奶器吸奶,并做好母乳儲存。(3)提供教學資源:提供《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兒科護理學》教材、母乳喂養相關文獻、母乳喂養操作視頻、提供多品牌吸奶器。(4)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分析處理當前情景的具體方法,并總結處理此類問題的一般規律。(5)評價學習效果:引導學生利用第二課堂進行相關操作練習,并將視頻上傳學習平臺,教師評價學生能否解決當前問題,評價學生學習能力是否提升。
3.4.1 新冠肺炎疫情對教學實施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院校廣泛開展線上教學。同樣,“X證書”培訓也面臨較長時間內開展線上教學的挑戰。線上教學既是挑戰,也是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機遇。面對疫情,教學實施進行了以下調整和創新:(1)模塊化課程母嬰護理的優點在于各模塊相對獨立,可以靈活改變教學進度。(2)專業操作和生活操作相比較,前者更依賴實驗實訓環境,故教學中應先開展生活操作。如疫情期間,嬰兒輔食制作模塊采用“教師遠程線上教學,學生在家線下操作”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且學生都有操作設備,極大地拓展了學習空間。(3)專業操作中不需要實驗實訓設備,或不需要專業實驗實訓設備的內容可以開展線上教學。如學生模擬產婦在自家床上即可進行產后恢復操的學習;學生使用非醫學專業教學嬰兒即可進行被動操、主被動操的學習。(4)線上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加強教學監管。如嬰兒輔食制作模塊創設的任務為“制作一份蒸蛋羹,制作過程中、制作后分別拍攝本人出鏡照片并上傳學習平臺,品嘗并分享它的味道于學習平臺”。一方面,學生為自己制作菜品,對待學習會更主動、更負責;另一方面,學習平臺有效監管保證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真實性。
3.4.2 “X證書”配套實訓室、實訓設備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由于“X證書”是“1”的拓展,學院原有的實訓室、實訓設備是無法滿足“X證書”培訓的。如我院需新建廚房實訓室,購買輔食碗、輔食機等實訓設備,以滿足嬰兒輔食制作模塊的教學。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各院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采用了封閉式管理。我院招標工作、實訓室建設工作幾乎無法正常開展。一方面,我院協調各部門可用資源滿足教學,如我院中藥制作實訓室、學生食堂后廚均配有燃氣、炊具,階段性滿足了嬰兒輔食制作模塊的教學;另一方面,我院派教師前往第三方評價機構、月子中心參觀學習,建設了既滿足教學、又貼合真實工作情景的實訓室。
3.4.3 職業資格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尚不等同的困境 職業資格證書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所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由教育部遴選的第三方評價機構負責考核和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那么,擁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能否從業?201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印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指出院校外、院校內“X證書”按照“三同兩別”原則管理,即對接同一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具有同等效力和待遇,學習成果具有同一效能,兩部門分別負責管理監督考核“X證書”的實施,證書由參與試點的培訓評價機構分別自行印發。也就是說,兩證書具有同等效力,但是文件對于具體實施方案沒有給出進一步的指導。為滿足市場對母嬰護理人才的需求,我院積極聯絡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順利組織學生考取了育嬰師(4級)證書,切實保證學生進入市場的從業資格。
《試點方案》指出第三方評價機構負責“X證書”的評價,校外考評員對我院學生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考核,兩期培訓通過率分別為98.8%和100%,均高于第三方評價機構公布的全國通過率88%。通過對85名第一期培訓學員的追蹤調查發現,6名學生選擇在月子中心就業,2名學生在早教機構就業,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途徑。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如何構建和實施“課證融通”課程體系,如何真正實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對接,本研究以母嬰護理課程為例提供了一種可參考的模式。本模式既未改變護理專業的宏觀方向,又較好地實現了“1”和“X”融于同一學習體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也要認識到“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教育改革,涉及范圍廣、內容多,很多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6],職業教育應大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