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青
摘要:隨著工業化程度的加深,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轉為城市人口,為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城市社區體育發展問題是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任務之一,本文探討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策略,旨在為社區體育的發展和全民健身的深入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城市化;社區體育;發展策略
城市現代化是基礎設施現代化、城市管理科學化、城市功能多樣化、居民生活高度社會化、生態環境園林化、城市經濟高效化、產業結構高級化、城市居民現代化的集成。社區體育發展與城市現代化進程具有雙向驅動的關系。
1.完善社區體育組織體系、協調相互間的關系
根據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組織與管理的現狀,市(區)政府應打破轄區內社區體育工作各單位、社區各自為政的不利局面??梢远酱俑鹘值擂k事處盡快成立由轄區內各單位領導、社會體育團體負責人、辦事處體育干事等人員組成的新型社區體育委員會。并擬定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領導與管理轄區內的社區體育工作;協調政府與社區以及轄區內不同級別、不同隸屬關系的單位之間的關系。同時,將轄區內的社區體育具體工作放權給該委員會內的社會體育團體,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并在營造良好的社團生存環境的基礎上加強對社團的領導和監管。
這樣,新成立的社區體育委員會不僅能在領導與管理社區體育工作時,可以成為各單位、社會體育團體、社區之間實現有效溝通的載體,提高辦事效率;長久以往,還能逐步實現社區體育工作從行政管理模式向社會化管理模式的轉變。
2.將社區體育發展與城市規劃建設相結合
在城市建設的規劃過程中,要強調以人為本,避免重利益輕服務的狹隘經濟觀。要把推進社區體育的發展與整個城市建設規劃統一起來,將之作為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整體推進,這是促進中小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因此在城市和社區規劃中,必須對居民基本體育活動場地進行預留,如公園、廣場、綠道等,以保證城市人口與體育公共活動空間的適宜比例。這種預留和建設既可以反映著城市建設的文明和成熟水平,還可克服分散建設所帶來的種種弊端,使整個城市的各類設施配套齊全,這樣社區的建設就可以集中在社區服務等較高層次領域。各新興城市如果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認識到社區體育的重要性,加強對社區體育的規劃和建設,就可以充分發揮其后發優勢,有充足的發展空間,提升城市的宜居功能。
同時,城市社區體育的規劃建設除了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運動需求外,還應該充分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傳統和人文特點,發展有區域特色的社區體育項目,避免建設那些與全民基本體育服務內涵相悖的貴族化運動項目,如高爾夫球場等。
3.構建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多主體的供給機制
社會體育組織具有貼近社會、反映民眾體育服務需求以及更加靈活等優勢。因此,政府應該改革傳統的體育公共服務壟斷供給的局面,引導社會體育組織參與到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建立包括政府、市場和社會體育組織在內的多主體供給機制。
這種多主體供給機制的供給模式既包含傳統的行政機制供給模式,還包含由政府購買、合同承包、特許經營以及政府補助等組成的準市場機制供給模式和由無償捐贈、志愿服務以及非盈利性收費組成的志愿機制供給模式。主管部門應根據體育公共服務的不同性質和內容,選擇不同的供給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在提供義務性體育公共服務中的優勢、公益性體育組織在提供公益性體育公共服務中的優勢以及盈利性體育組織在提供差別化體育公共服務中的優勢。同時,政府還要健全體育公共服務的利益表達機制,了解民眾的真正體育需求。
另外,由于社區體育服務的公共性,政府在這種多主體的供給機制中,不僅需要扮演體育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更需要扮演供給機制的監督者和評判者。要通過不同供給主體之間的相互協作,旨在增加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使體育公共服務效益最大化。
4.合理配置體育公共資源,促進社區體育發展均衡化
體育公共資源配置的均衡化發展,體現著當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發展主流價值取向,是中小城市從粗放向集約提升,從城鎮向城市跨越轉變的必然。新興城市的社區體育不僅普遍基礎差,起點低,而且人口流動性大,異質性強。因此,政府應該從政策設計的角度著手來合理配置不同人口階層、不同地區的體育公共資源配置,保障該地區民眾的體育權益。
如在解決人口老齡化帶給社區體育的壓力時,社區體育服務不僅應大力宣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識,還應積極開發適合老齡人參與的體育活動內容和項目,強化其體育行為。針對新興城市人口流動性大、異質性強的狀況,要求今后社區體育的管理與服務不僅要面向轄區內的常住居民,也要面對所有在轄區內生活的各階層的自然人;不僅要滿足不同社會人口的差異性運動健身需要,更要強化所有在轄區內生活的自然人的屬地化與社區意識,讓大家都能自覺地把自己生活的社區作為參與社會活動、實現自身權益、成為社會整合的重要基地。
對于同一城市社區體育發展不均衡的狀況。首先,當地政府應組織城鄉規劃、國土、住房、財政、體育部門等部門,編制城市社區體育發展專項規劃;完善老城區改造、新城區建設以及城鄉結合部的體育公共設施建設;加快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戶改造區等區域的基礎體育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讓民眾在城市的不同區域都能享受到水平大致相當的體育公共服務。其次,政府還應該動員體育資源配置數量和質量較好的企事業單位或學校,在不影響工作和安全的情況下,在一定時間段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有效緩解社區體育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與社區體育資源閑置浪費的情況。
對于正處于發展建設中的中小城市社區體育發展薄弱的狀況。首先,上級政府應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和體育彩票公益金來保障體育公共資源配置建設,密切注意并監督該部分資金的分配、使用過程,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綜合條件較好的社區要努力建立和發展有市場潛力的社區體育服務市場,培育和引導社區成員體育消費習慣,從而緩解體育公共資源建設單純依靠中央和上級的財政撥款的窘境。
5.結語
從城市化發展的歷史和一般規律來看,許多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城市在人口、經濟等方面達到了中等城市的規模后,這些城市將進一步的集中化發展。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這些城市的社會人口結構性變化將不斷加劇,人口異質性程度加大,社區建設面臨的問題將更為復雜。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必須充分重視社區體育的建設和發展,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策略應該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城市化與整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環境能夠協調發展。通過社區體育的發展,既培育社區成員的社區認同感和參與意識,又有效地動員和整合處于社會轉型階段的社區成員,從而加快城市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王凱珍,阮云龍.新世紀中國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