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體制也進行了改革,在新課改當中明確提出了核心素養要求。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還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對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旨在全面提升歷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分析
當前,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需要改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的教師只是將歷史教材作為學習筆記,給學生畫出重點知識內容,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此,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所以教學質量并不理想。而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動,學生只是機械性地記憶知識內容,長此以往,就會降低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將主動學習變成被動學習。
二、初中歷史的核心素養
初中歷史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發展歷程。學習歷史知識,可以感受到我國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感受文化的精髓,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歷史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歷史資料知識,以歷史的眼光和態度分析事物,掌握寶貴的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新課改當中的重點教學目標,在初中歷史的核心素養中,內容比較多,包括對歷史問題的考察及創造,創建時空觀念,具有求真務實的精神和能力,用客觀的態度去理解歷史問題和知識內容,用健康、開放的價值觀念吸收和內化歷史知識。
三、初中歷史教學的原則
(一)立足教材,符合教學目標
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要立足于教材,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在新版的初中歷史教材當中,有很多歷史材料、知識拓展內容還有歷史插圖,這些內容能夠滿足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需求,所以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時,要以歷史教材為主,適當地補充相關的歷史材料,強化重點知識內容,突破教學難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史實,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主動參與,提升素養
新版的歷史教材,內容真實具體,但不乏生動性。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配樂,讓學生朗讀某些歷史材料,讓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歷史情境當中,深刻感受學習內容;還可以以話題演講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三)采用活動,合作學習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講解內容不宜過長。可以組織一些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活動當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出具體問題,讓學生主動討論學習。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不同觀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
(一)夯實基礎,轉變觀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當中,開展教學的前提是探析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歷史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歷史學習當中需要具備的一種核心素養,這種核心素養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持久。想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具有相應的時空觀念,具有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實政的辨別能力。只有在擁有這些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夯實學生的歷史基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看懂歷史圖冊,建立起時空觀念。在學生的學習當中,形成一個歷史知識體系,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只有學生具有扎實的歷史基礎,才能形成相應的時空觀念,把握歷史材料之間的聯系,分析歷史人物的行為,分辨歷史事實的是非,能夠橫向和縱向地對比歷史關系發展,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良好的歷史知識體系。教師要帶領學生充分了解歷史知識的內涵,掌握教材當中的歷史資料,從中挖掘歷史知識,明確歷史核心素養的目標,讓學生把握歷史的基本史實。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大多數教學內容是以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簡單經過和結果影響為主,教師應該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地幫學生理清知識內容,帶領學生去主動探索學習的內容,從而建立起系統的歷史體系。
(二)借助情景演繹,提升學習質量
在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許多歷史知識背后都蘊藏著相關的情景故事,在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覺歷史知識背后的故事,并將其以歷史短劇的形式進行呈現,組織學生在積極地參與和體驗中升入歷史本質,提升學習體驗和質量。通過這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搜集相關資料時更好地深入歷史問題中去,提高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學習“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這部分知識時關于孝文帝為何不顧大臣以及自己兒子的反對一意要遷都洛陽的原因,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準確地理解。在學習實踐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段歷史改編成一個歷史短劇的形式進行演繹,通過深入的查閱資料和歷史背景,學生在扮演演繹的過程中可以深入不同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準確地體會孝文帝遷都的決心以及北魏遷都的緊迫性。通過學生的演繹再現情境,在臺詞對話和碰撞中學生都可以更加清晰地體會到課本中“孝文帝為實施改革計劃,決議遷都到中原洛陽”這句話的意義,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程度。
(三)開展歷史實踐活動
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想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歷史核心素養,可以開展豐富的歷史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具體分析歷史資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學校周邊的社區或者是博物館參觀學習,調查并收集身邊的歷史資料,并通過圖書館或者是網絡查詢歷史資料,以便對當地歷史文化知識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如此,不僅提高了學生整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對自己家鄉歷史知識的了解與學習,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陳淑華.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0(13):61.
[2]沈建珍.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J].學周刊,2020(13):71.
[3]蘇玲玲.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