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教師發展中心 陶 慧
早在1972 年國際數學教育大會上,就已經產生了“數學史和數學教育”這樣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在1990 年,我國也出版了《數學與文化》一書,新課改還在教材中增加了數學文化相關知識的比重,讓人們認識到了數學文化的重要性。數學文化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符合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重要的教學素材,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文化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
筆者通過對實際初中數學課堂的觀察發現,當前初中數學中對于數學文化的教學還存在缺失,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存在偏差,缺乏對數學文化教學的重視。很多數學教師認為教材中關于數學文化的部分并不是課堂必講的內容,只需要學生課后自主瀏覽即可。這種觀念導致數學文化教學在數學課堂中顯得若有若無,學生無法進行相關學習。在此觀念的影響下,教師更不會在知識點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導致學生數學文化的學習更加匱乏。
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雖然認識到了數學文化的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形式單一,沒有發揮出數學文化原有的引導作用。比如對一些數學家、數學故事的介紹,教師只采用簡單的“敘事”手段,以復述的形式把故事講了出來。這一過程中,學生并不能感受到數學文化的趣味性,甚至可能會在單調的復述中感到枯燥、無聊,失去對數學文化的興趣,也讓數學課堂教學顯得沉悶和死板。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落實“數學文化”的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初中數學教師團隊的數學文化素養,只有教師自身素質過硬,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傳授正確的數學文化,讓學生全面了解數學文化。基于此,學校應當積極組織相關的培訓工作,比如定期讓數學教師上交關于“數學文化”的課題報告等,鼓勵教師學習數學文化,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
不少數學教師除了對在教材中涉及的數學文化進行講解,在其他數學知識點的教學中并沒有融入數學文化,這就導致數學文化成為孤立的一部分,學生在實際思考的過程中依然缺乏對數學文化的應用,不利于自身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在所有知識點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比如在講到一些重要的數學概念、公式時,對其背后的數學家、數學典故進行介紹,這樣不僅增加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手段,如多媒體設備的利用,帶領學生觀看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擁有更加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熱情。但是要注意的是,數學思維也是數學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數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生活中的問題,探尋現實生活中都有哪些數學能夠解決的問題。
除了加強教師的教學工作,學生的自主實踐也至關重要。新課改已經明確提出了要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和吸收,在課堂中以“主人翁”的身份進行自主學習,所以開展考查學生數學文化掌握情況的實踐活動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換角色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數學文化相關的知識,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分工的方式,完成學習后,以展示匯報的形式將合作研究結果講解給教師,既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文化的理解,也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了解。其次,還可以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選擇一些經典數學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探討,最后給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在考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實現了數學文化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