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互聯網成為人們搜集信息最有效的途徑,特別是教育體系的優化,使教師紛紛選擇創新教育形式,希望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的不斷整合,建立更加尊重小學生個性特點的智慧課堂,從而引導學生在堅定的學習目標中,更好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教育計劃,利用信息技術與大數據,進行智慧課堂內容的豐富,既能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的探究性與多樣性,也能尊重小學生智力水平與學習規律的同時,使新式的教育模式培育出更加多元化的優秀學生。
關鍵詞:網絡應用;智慧課堂;信息技術;數學內涵
智慧課堂的突出優勢,在于教師可以充分根據教學重點,通過互聯網與計算機的使用,打破傳統教學的空間限制,既滿足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要求,也能利用大數據建立更有內涵的教育計劃,使小學生始終在探究中強化數學思維,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推進。教師需要積極打破錯誤教學觀點的制約,積極挖掘智慧課堂的優勢,才能使抽象且多變的數學知識,以更加有趣的形式被學生學習與接受,從而在增加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的積極上升。
一、 強化學習能力,打破思維限制
應試環境下的傳統課堂,十分重視難點知識的講解,教師需要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將授課計劃以考試要求的知識點為主,希望幫助學生扎實掌握重點知識的同時,能夠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因此這樣比較被動的傳統課堂,對于思維正在發育的小學生而言,往往會嚴重限制學習熱情,總是跟隨教師的腳步模仿性的完成學習任務。既不會進行自我反思與自主學習,對教師的話語和要求也過于惟命是從,缺少自己的主觀意識,使原本應思維十分活躍的小學生,在沉悶的環境下思維越來越僵化,無法找到學習方向的同時,也會嚴重降低了學習效率。而智慧課堂作為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重要分支,十分強調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時,用互聯網的模式進行對問題的解決,在動態化的學習活動中,找到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的途徑。這樣既能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也使其思維模式得到很好鍛煉,也更加尊重個性的發展,引導學生在數學思維的強化中提升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找規律的知識時,本節課的主要目標,需要學生通過對平移規律的掌握,并能夠在圖形的認真觀察中,找到其獨特的規律,從而在有序列舉思維的提升中,了解排列組合的規律,并根據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由于知識存在一定抽象性,教師所建立的智慧課堂,應重點從知識接受能力出發,使復雜的排列規律,能夠在動態化的變化過程中,使學生在直觀中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動態模型、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機,展示幾組多變的圖形與數字,改變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陳舊方式,而是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進行課堂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遍設計好的動態圖形課件,要求學生通過認真的觀察,以搶答的形式將自己發現的規律告訴給教師,這時學生們的答案一定五花八門,教師則可以再慢放一遍課件,要求學生通過重復觀察驗證自己答案的正確性。有趣的學習活動往往可以快速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時教師就需要將提前準備好的課堂習題展示給學生,要求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對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并對難以理解的地方及時尋求教師幫助,使學生不僅學習能力得到更好鍛煉,有趣的智慧課堂授課內容,也使動態的學習過程打破學生思維限制,進而在知識的獲取中收獲更好學習成果。
二、 發揮互聯網作用,整合教育資源
有效的教育工作,不應該只局限于教材的知識內容中,還需要教師有創新性的挖掘教育資源,才能在豐富的教育內容中,更好引導學生鍛煉數學思維,并提升自主探究意識,在開闊的眼界中保證學習質量。教師應重視智慧課堂的建立意義,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優勢整合資源,既能避免單一的課堂內容影響學生個性發展,又能鼓勵學生在視野的拓展與知識的儲備中提升,推進數學智慧課堂的有序推進。
例如,不少數學知識雖然具有抽象性和應用性特點,但往往與現實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教師需要使智慧課堂不再照本宣科地將知識帶給學生,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打破時空限制,鼓勵學生在積極思考與應用中,感受學習知識的真正魅力。講解分數除法的知識時,教師應帶領學生掌握分數除法計算規則的同時,通過數量關系的掌握提升解題能力,從而在鍛煉學習意識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通過知識的獲取形成相應數學思維。教師需要利用互聯網,搜集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生活案例制成微課視頻,使學生能夠在更加熟悉的實例中,尋找解決分數除法的方法。為了符合智慧課堂的開展要求,教師設計的微課內容應控制在八分鐘以內,除了將問題以動態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外,還需要在視頻的最后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教師制作數學教學視頻后,需要在正式授課前及時上傳到班級的學習平臺中,要求學生根據微課內容學習后,按時完成課前學習任務。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直接根據學生的學習困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既能夠對單位“1”在數量關系中的實際含義進行了解,又能通過分數除法運算規則的掌握,對知識進行更好的學習。另外,學生在課前參與微課學習活動時,觀看時長與參與情況,也會被大數據進行檢測并回傳到教師系統中,教師則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并在課堂重點提問課前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學生,鼓勵式的引導學生增強學習主動性。這樣既能避免說教的教育形式,打擊學生自尊心,也可以使教師及時對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把握,從而選擇更加有趣的教育形式吸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數學課程自身的多樣性,使信息技術加持下的智慧課堂,能夠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中更好開展。
三、 突破時空限制,發揮信息化教育優勢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需要教師在課前設計教案,將需要學生學習的知識進行一一羅列,從而保證教學工作能夠按部就班的進行。所以師生間的交流一般以課堂為主,學生很少會在課下與教師討論學習難點。由于缺少有效的溝通,比較疏遠的師生關系也使教師無法收集學生真正的學習情況,使教學工作在時空的限制下,無法獲得更好的教育質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人們交際方式更加多樣化的同時,師生關系也不再受傳統課堂的限制,不僅可以隨時利用網絡進行溝通,也能按照學生實際的個性特點與學習規律,使教師在明確的目標下設計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重點發揮智慧課堂突破時空界限的優勢,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內涵的同時,在和諧關系的營造中,使師生共同推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升和毫升的知識時,學生除了需要學習容積的概念,還需要在轉化思維的幫助中,能夠對度量單位進行轉化,使活躍的思維意識始終引導學生在探究中收獲更好的學習質量。教師需要在課前,利用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當前的學習困惑、智力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進行調研,并利用大數據分析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設計更加多樣的授課計劃,幫助不同學生在智慧課堂的參與中,對知識進行更好的學習。為了避免課堂教學時間緊張,教師需要通過慕課的形式,鼓勵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對不同容量杯子的大小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對比,進而初步建立容積的概念。再通過對實驗活動的認真觀看,對升與毫升的容量對比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學生使用完慕課軟件學習知識后,教師要請學生將學習感受反饋給教師,可以通過Word文檔形式上傳到班級群,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到教師的郵箱中。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大數據分析的學習情況與學生的實際反饋相結合,幫助知識接受弱的學生在課堂通過動手實驗的方式,對抽象性強的度量單位進行掌握;而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則需要為其布置拓展性習題,在思維的快速激發中,更加深入對升與毫升知識的熟練應用。這樣既能使師生始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交流,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前后的情況,也能在智慧課堂的構建中,使互聯網更好發揮教育優勢,使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的重要助力。
四、 拓展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自信
智慧課堂的數據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特點,可以很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進行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既能從不同視角入手找到學習方向,也能在主體意識的發揮中,使有趣的教學形式成為數學教育順利進行的動力。很多小學生由于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所以經常出現跟不上教師教學進度的情況,不僅會使學習效率低下,也十分影響學習自信心的增強。教師應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積極選擇多樣的授課形式,引導學生在數學思維的活動中,快速提升學習能力。通過學習技巧的掌握激發自信心,始終在積極的態度中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根據教育重點,按照教學要求選擇有效的教學形式,才能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打造內容豐富的智慧課堂。
例如,教師講解觀察物體的知識時,小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正在發育階段,所以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會受到想象力與空間意識的限制,無法掌握更好的學習方式。而智慧課堂依托于信息技術,可以用3D動態的形式,幫助學生在數學幾何模型的觀察中,對知識進行更好的了解,不僅為學生鍛煉觀察能力提供很好的方向,也能避免教師用講解圖形的枯燥方式,無法使學生產生學習熱情。為了發揮智慧課堂的技術性與演示性,教師需要先為學生展示不同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找到不同幾何圖形的特點,并能集思廣益地畫出其透視圖。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先用實線畫出立體幾何圖形的輪廓,再用虛線表示其透視圖,使積極的交流環境更好引導學生在小組交流中,進行思維的拓展。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可以將不同幾何體的透視圖展示在多媒體上,請學生觀察小組學習成果和教師出示的圖形是否一致,并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當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后,教師就可以用動態展示的方式,將不同幾何體拼接在一起,要求學生可以在不同方位的角度中,畫出組合體的三視圖。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使原本側重使用想象思維的小學生,在空間意識的養成中完成學習任務,十分滿足智慧課堂的開展要求,同時教師也能設計更尊重學生學習需要的多媒體課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內涵,從而保證教育質量并增加學生學習自信,使智慧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中有序開展。
總而言之,陳舊的數學課堂不僅形式單一,也與小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個性特點無法協調。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地優化教育思想,不再將教育重點僅局限在課堂教學時間中,而是利用互聯網和多種教學資源,打造更加多渠道的學習平臺,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使學生在自主意識的強化中,利用網絡平臺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充滿探究性的智慧課堂,不僅在資源的整合中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也能快速提升學習自覺性,進而使其在多樣的學習活動中,成為具有創新思維與學習能力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王曉麗.微課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57.
[2]范宏敏.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智慧課堂的創設[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11):118.
[3]朱麗娟.基于網絡學習空間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0(12):15-16.
[4]徐道國.“互聯網+”時代下小學數學課堂智慧教學實踐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0(15):78-79.
作者簡介:
莊無瓊,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洪育才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