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偉 袁江 曾永和
摘 要:在新時代環境下,從勞動教育的認識內涵、價值內涵和實踐內涵的角度分析了職業教育與專業勞動生產過程之間的內在關聯。發現,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核心內涵是勞動價值觀培養。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領域能力與企業核心崗位的勞動技能,設計了高職院校的“基礎性實踐層次——綜合性實踐層次——開放性實踐層次——創新性實踐層次”四層次遞進關系的專業實踐教育體系。探究了專業實踐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支撐的內在規律和現實需要。探索并構建了實施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職專業實踐教育體系的策略,以期達到實現職業院校學生勞動價值觀培養目標和勞動素質形成的目的。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勞動教育;專業實踐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為深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1]。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2],指出:“職業院校需要重點結合專業特點,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3]。“組織學生依托實習實訓,參與生產性與服務性勞動,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培育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4]。
隨著技術發展,現代企業需要更高素質、更高技能性的人才,需要更加精細化、嚴格化、標準化的勞動技能[5]。因此,需要創新和發展職業院校的新時代勞動教育內涵和形式。基于職業院校的人才技能培養、全面發展培養以及勞動教育培養,職業院校各職能部門需通過系統規劃和統一協調,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領域能力與企業核心崗位的勞動技能,實施高效有機融合勞動教育與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課外活動、社會實踐、頂崗實訓等,構建職業院校專業實踐教育體系的勞動教育機制。勞動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在專業實踐過程中行為規范和行為紀律以及行為結果,考核的重點為“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意識、勞動知識、勞動技能”五個方面,并計入學分,實施“過程性”勞動教育的考核制度。
1、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
在新時代環境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內涵為職業教育與專業勞動生產過程之間的內在關聯,培養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為目的,形成“熱愛勞動”的勞動價值觀[6],并擁有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而養成勞動素養的教育活動。其中,勞動教育核心內涵是勞動價值觀, 學生良好的勞動素養促進全面發展,創造勞動價值,為民族復興貢獻時代價值。
1.1價值內涵
習近平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7],明確了勞動教育的價值旨向和價值理念[8]。通過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形成,進一步促使學生達到“知情意行”合一、“真善美”統一的理想人格。
1.2實踐內涵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其實踐活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9]。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通過從觀察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勞動實踐的多次反復方能完成[4]。從而形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之間的往復循環,不斷推動社會文明的前進,符合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知行合一”目的。
2、高職專業實踐教育體系的構建
2.1基礎與核心
工程能力是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核心能力, 也是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也是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工程能力主要包括專業工程能力、自學能力、協作能力和社會能力等。眾所周知,能力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體現和提升。因此,提升和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必須在專業實踐中不斷加強教育。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要以專業崗位的技能要求,與專業崗位群緊密相關技能為基礎,工程應變能力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使學生獲得實踐知識、開拓專業領域范圍,提升學生思維領域的活躍度,深刻理解和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實施對理論知識的修正、拓展和創新。培養在專業領域的勞動情感和勞動理念,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工作責任意識。培養科學嚴謹、精益求精的勞動工作態度和刻苦鉆研、堅忍不拔的勞動工作作風。培養科學技術開發的探索精神和勞動創新發展的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
2.2專業實踐教育體系層次構建
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能力、興趣和行為的“專業勞動”專業技能的自我成長發展目標,以專業發展所必須的實驗實踐內容、范圍為依據,實施設計為“基礎性實踐層次——綜合性實踐層次——開放性實踐層次——創新性實踐層次”等四層次遞進關系的專業實踐教育體系。
2.2.1基礎性實踐層次
以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基本技術技能為實踐目標,重點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興趣,以專業勞動的認知為基礎,以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術勞動能力為原始起點。運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中的驗證性實驗實訓、單元實踐、參觀企業、專業認知、企業專家講座等形式實行,并以相關的課外活動中專業技術體驗、校內技能競賽等輔助。
2.2.2綜合性實踐層次
以專業核心課程或專業核心技術技能為實踐目標,重點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知識探索的專業可持續性發展,以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術勞動能力為發展軸線。運用專業核心課程中的探索性實驗、綜合實驗實訓等形式實行,并以相關的校外專業技能競賽、專業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企業頂崗實習等輔助。
2.2.3開放性實踐層次
以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為實踐目標,以解決實際工程能力和工程價值觀為核心。充分利用職業學院與校企合作企業的相關實驗實訓設備和師資力量,以學生個性化的專業知識能力、專業勞動技能發展為發散點。以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設計、專業課程實踐項目、開放實驗室項目等形式實行,綜合培養和提高高職生的學習能力、專業能力、社會服務能力、項目合作能力等。
2.2.4創新性實踐層次
以創新研究為實踐目標,實現學生的創新創業目的。以職業院校學生的科研創新計劃項目以及其他國家級別的競賽項目為平臺,并以參與學院教師的科研項目、專業市場實踐調研等為輔助,實現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核心職業技能轉化創新創業項目的勞動技術價值轉變,實現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培養。
2.3.專業實踐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的支撐
2.3.1勞動價值觀的引導體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經濟的富裕、長輩的無底線溺愛、流行的“一夜暴富”社會等因素,不斷的引導著學生的勞動價值觀發生變化,導致部分學生形成了脫離勞動、鄙視勞動等現象。這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來正確引導學生形成新時代的勞動價值觀。職業院校的學生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施營造學院的勞動教育氛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形成職業院校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引導體系。一是實施專業領域的“工匠”進校,不定期的開展“工匠”精神活動,學生實施撰寫相關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將工匠精神不斷的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二是發揮學院的行業背景優勢資源,不定期的向學生傳授專業領域的大國工匠工作室、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工作室勞動工作技術技能、傳承勞動精神。三是定期邀請專業領域的專家以及優秀畢業生作現場交流,通過其自身的崗位工作真實,傳授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提高學生勞動素養和勞動技能之間的融合。四是挖掘校內榜樣,學生身邊的先進榜樣,如刻苦學習、自立自強、甘于奉獻等方面的學生榜樣以及進行不斷探索科學技術和教育方法、工作任勞任怨等方面的教師榜樣,通過學生身邊的榜樣,實現榜樣可學和精神可鑒的勞動教育目的。五是職業院校學生入學后,校企合作的教師帶領學生進入企業,讓學生去了解和認知企業的生產環境、生產流程、生產規范, 以此引導學生實現專業工程的勞動生產,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實現勞動價值。
2.3.2內容勞動化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一般有,與勞動實踐相匹配的課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基于實際工程的項目化教學方法、以項目實施過程的評價機制。通過實際工程中的典型案例教學法,實現課程實踐教學內容與實際工程中的典型案例的有效融合,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知識運用的遷移性和規范性。并以項目涵蓋的知識為基礎,整合教學資源,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高效切換,實現職業院校學生能夠獨立從事并完成專業性技術勞動。
2.3.3新時代勞動與技術的意識形態維度
隨著“互聯網+”和“智能+”的時代發展,實施勞動教育內容需要重新設計,構建新時代的“勞動與技術”一體化的意識教育形態,提高勞動教育的“技術含量”,使勞動教育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發展性、綜合性等特點。現在我國的“雙創”教育,學生通過在“雙創”的全過程中,去適應新時代的勞動勞動與技術的意識形態維度,獲取“雙創”的勞動成果,體驗“勞動與技術”成就感和幸福感。
3、高職專業實踐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的策略與路徑
2020年9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指出,高職院校需主動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要求,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 專業實踐教育體系中強化勞動教育,注重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3.1建立系統化的勞動課程育人體系
隨著 “互聯網+”和“智能+”的時代發展,勞動教育內容需要重新設計,建立系統化的勞動課程育人體系。一是職業院校規劃建設編制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教材,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科學規劃各專業《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計劃,明確課程教學標準,以及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勞動教育的比重。二是將勞動教育貫穿于專業教學體系中,通過校企合作、行業協會、企業專家等相互合作,充分挖掘各類專業課程中關于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特別是專業實踐課程中的勞動教育內容,規劃勞動教育的課程標準,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新時代勞動價值觀。
3.2 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管理機制
勞動教育作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職業院校需構建院黨委統一領導,學生工作管理部或教務處領導下,形成勞動教育管理機構,學院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勞動教育管理機制。將勞動教育貫穿于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整個過程,建立系統化的勞動課程育人體系,確保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發揮應有的作用。
3.3 樹立以學生獲得感為核心的評價導向
健全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對于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實施評價學生勞動教育成效時,以勞動教育為主體、以勞動過程為重點、以獲得感為核心。評價指標體系涵蓋學生勞動過程中體現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意識、勞動知識、勞動技能”等方面,科學客觀評價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獲得感。
3.4 建立多元化勞動教育考核評價體系
多元化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可有效地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勞動教育,促進勞動教育工作開展和實施。將勞動教育的成績作為學生評獎評優的一道紅線,成為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評價依據。具體多元化評價過程中,堅持以下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對《勞動教育課程》實行以書面測試形式進行考核, 而對“勞動實踐”實行以心得體會、答辯交流等形式考查。二是堅持自我評價、他人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原則。通過學生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的勞動感悟、價值影響等相關材料,實施自我評價;他人和教師對其在勞動實踐過程體現出的勞動紀律、勞動態度、勞動結果等實施評價。
總之,隨著“互聯網+”和“智能+”的時代發展,深入分析和認知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時代意蘊和內涵,引導職業院校學生的勞動價值觀成長和形成,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進一步分析了融入專業領域發展的新技術、新要求,以及專業實踐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的支撐,構建了專業實踐教育體系層次。并提出了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職專業實踐教育體系的策略,達到實現職業院校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培養目標和勞動素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1)
[3]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 2019(2):82-84
[4]馮剛,劉文博.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9(12):22-24
[5]陳媛媛.北京中小企業的精細化標桿管理應用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038(002):216-222
[6]黃奕涵.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及途徑探究[J].文淵,2019,000(007):791
[7]王章豹.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及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以H大學的問卷調查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010(004):1-6
[8]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N].人民日報,2020-04-02(5)
[9]譚順.生產力與消費力矛盾運動--馬克思解析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第五種視角[J].社會科學輯刊, 2019,242(03):38-46
作者簡介:
魏紅偉(1980-),女,蒙古族,遼寧葫蘆島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改革與實踐。
袁江(1978-),男,湖南邵陽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航空職業教育。
曾永和(1966-),男,湖南邵陽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理論與改革。
基金項目: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職專業實踐教育體系的策略研究》(ZJGB202018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