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琦 曹陽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我國醫療保險體系的不斷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已經成為我國醫保政策不斷完善的趨勢。本文將總結國內各試點情況,分析得出現政策所遇到的瓶頸,并給出相關政策建議,以推動“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醫療保險;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45
我國醫療保險的高覆蓋率,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醫療資源的可及性,但是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醫保等信息平臺的搭建,數字化診療在醫藥衛生改革的道路上勢在必行?!盎ヂ摼W+醫療”服務可以利用互聯網高效、便捷的特性,一定程度上緩解“看病難”的問題,且其中所包含的在線咨詢和遠程醫療等,不但有利于改善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境,還能實現醫院之間的信息共享。隨著“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發展,可以逐步做到對看病大頭的慢病進行遠程監控和管理,甚至建立健康檔案,做到防治在前,借此,也能很好地分流患者,實現分級診療。
1?“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根據國家出臺的文件,“互聯網+醫療”服務主要分為三類,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由于我國醫保的覆蓋范圍主要是公立醫院,所以“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的可實現途徑主要有前兩類,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會診、診斷和利用互聯網技術直接為患者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等。
1.1?互聯網等相關技術的完善
如今是一個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技術廣泛運用在各個領域,5G時代也即將到來。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醫療衛生領域已并不陌生,隨著我國醫療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完善,技術層面的問題已逐步解決。
1.2?社會環境推動
線上支付等線上操作環節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大家對更省時、更直接的網上操作逐漸習慣,也在不斷追求將更多操作流程轉化為線上進行。
1.3?國家政策利好
國家從政策層面在積極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詳見表1。我國從2014年起,開始針對互聯網在醫療行業中的作用發布相關政策,2018年開始密集出臺多項政策,促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發展和完善,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進一步促進了遠程診療等,尤其是慢性病復診等納入醫保的發展。
2?“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的國內試點分析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醫藥領域的應用,目前我國諸多公立醫院,尤其是三甲級醫院,均開通了各自的線上服務平臺,供患者遠程預約掛號、查詢檢查報告等,但遠程診療、復診等仍不完善,處于探尋階段。
2.1?杭州平臺模式
杭州從2017年就開始了數字化信息平臺的改革探索,2020年初,為了在疫情防控期間仍能保障慢性病患者的連續用藥,浙江省醫保部門積極探索“互聯網+醫療+醫保支付+物流配送”四位一體的模式。目前,杭州市醫保部門借助新媒體渠道宣傳的“網上辦”“掌上辦”業務平臺已經初見成效。
杭州平臺模式主要指由政府主導搭建的平臺模式,體現了我國制度的優越性。杭州市醫療保障局就數字化業務的開展,明確了全市各級醫保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并對經辦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做到化繁為簡、響應及時。
除此之外,杭州優先打造了一體化平臺,將所有與醫保有關的業務整合成一個平臺,并且與殘聯、公安、民政等多個部門實現了數據共享。“浙里辦”APP的出臺,更是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群眾少跑腿的理念。杭州市還為線上平臺服務配套了線下引導服務,由工作人員引導市民使用自助平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由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平臺使用率不高的問題。
但是,目前仍存在操作系統不穩定、流程不夠精簡等問題,且老年人作為患者主體對線上操作的接受度不大。
2.2?湖北黃州模式
黃州模式主要是由政府創新組織管理,以實現數字化支撐下的三醫聯動。湖北黃岡市由黃州區政府統籌,黃州總醫院為龍頭,整合全區 17 家公立醫療機構、98 家村衛生室,成立黃州區醫共體。在共同體內實現資源共享,醫保主動控費,推進防治在前的醫療服務模式。通過信息化技術支持,可以覆蓋到基層醫院,實現數據共享,打造智能分級診療模式,同時,建立健康云檔案,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接受診療,及時關注健康動態。
在數字化的支撐下,黃州創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基層就診率提高,促進智能分級診療,為慢病的防治貢獻力量;其次,分級診療促進了患者就醫費用的合理下降,為節省醫?;鹌鸬酱龠M作用。
2.3?鎮江醫院模式
2019年8月,江蘇省被國家衛健委認定為首批“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首批“互聯網+護理服務”示范省,首批 7 家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行。江大附院在鎮江市先試先行,聚焦傳統醫療模式三甲醫院人滿為患、排隊繳費耗時長、醫患關系緊張 等問題,利用“互聯網+”整合醫療資源,提升患者幸福感。為此,構建了集預約、常見病復診、咨詢等的自主搭建平臺“網上江濱醫院”APP,通過下載注冊,患者可以進行多項自助操作,節約看病時間,也減輕了慢性病等的專科門診壓力。同時,建立醫療集團之間的數據共享機制,形成“醫聯體”,完善了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轉診等的服務。另外,鎮江模式也正在積極探索醫保移動支付、藥品配送以及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程會診等,開發的功能較為完善。
但是目前各功能較為分散,缺少可以依托且值得信任的統一信息平臺,線上流程的宣傳和推廣可以進一步完善。
3?“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的現存問題及相關政策建議
3.1?患者信息存在泄漏風險,需增強信息安全性
在大數據的時代環境下,信息的安全性尤為重要,尤其在醫療服務中涉及患者的患病信息及醫保信息等及其隱私的信息,更需要謹慎保護,防止不法分子竊取患者的資料,而進行網絡詐騙。若患者的隱私信息未能很好地受到保護,除了有財產風險外,還可能使患者因他人歧視而受到精神上的困擾。
所以在“互聯網+”模式下,增強信息安全性,可以讓患者更加安心,同時維護醫保體系的穩定。首先,需要醫療機構及醫保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平臺建設,及時修復信息安全漏洞,尤其在跨平臺信息溝通時,如構建醫聯體、辦理轉診等,更需要各部門之間的互相協作和相互溝通。其次,對患者而言,需要加強自身的防騙意識,學習如何保護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時刻保持警惕。
3.2?優質醫師資源缺乏,需制定醫師判定標準等具體細則
大部分患者都希望通過線上進行遠程診療也能獲得最優質的醫療資源,而我國的絕大部分優質的醫師資源,都集中在“看病難”問題突出的三甲級醫院,他們本身就門診量巨大、沒有很多閑暇時間進行“互聯網+醫療服務”,一方面可以打破傳統格局,探索的注冊醫師多點執業,從醫院等制度層面鼓勵醫生參與,如提高“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福利待遇、開展與頂級專家的遠程會診等,另一方面,需要從政策方面出臺詳細的“互聯網+醫療”準入標準,增加醫師資格的判定,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如美國作為最早進行遠程醫療的國家,已經陸續出臺完善了相關政策,如《在醫療行為中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標準指南》《2013 遠程醫療現代化法案》等。
3.3?法律依據不足,需加快對互聯網醫療的監管
目前,我國缺少針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專門立法,現行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管理規定》,也沒有涉及互聯網醫療行業,為保障醫療服務質量,首先需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針對互聯網醫療范圍,尤其是在線診療相關行為等,做出明確的要求和管理。同時,明確監管責任人和監管的對象等,如美國是由FDA進行統一監管,且標準極其嚴格。
3.4?基層就診率不高,需持續推進分級診療
現有文獻數據顯示,我國到三甲級醫院看病的患者中,70%都是常見病、慢性病,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國疾病負擔中最大的部分,如果將絕大部分慢性病患者,通過“互聯網+醫療”的服務模式進行跟蹤和復診等,將極大地減輕我國大醫院??崎T診的看病壓力。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目前還處于起步和試點階段,沒能夠很好地借助信息平臺發揮智慧分級診療的作用,隨著醫療機構和政府層面的不斷努力,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會逐步凸顯,我國的分級診療體系也將更加完善。
4?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醫療”的服務模式注定成為趨勢,短期內讓它脫離醫?;鹬?,可能會減少醫保基金的壓力,但是根據我國由醫療保險保障人民健康水平的基本國情,長遠來看,還是要進行模式上的轉變。好在國家政策不斷推動,以及因防控疫情的需要,使“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有了迅速的發展,未來需要借鑒我國試點和其他國家的相關經驗,不斷完善“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
參考文獻
[1]陳一剛.杭州打造醫?!盎ヂ摼W+經辦”服務模式實踐路徑[J].中國醫療保險,2020,(07):49-52.
[2]徐長輝,陳建國,鄒彬敏,等.“互聯網+”背景下江西省基層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的思考和建議[J].江西醫藥,2020,55(12):1908-1911.
[3]劉健,霍莉莉,雷凱,等.基于互聯網診療模式的醫保結算體系研究與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20,15(07):39-41.
[4]付曉萌.“互聯網+”模式下智慧醫保在醫療服務中的應用與挑戰[J].現代醫院,2019,19(09):1311-1314.
[5]宋燕,韓志琰,宋奎勐,等.“互聯網+醫療”背景下醫療行業的應對策略分析[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7,38(0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