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蒙蒙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電子商務地普及,人們的消費需求也日益增長,海外代購作為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模式順應時代和需求而誕生了。但由于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和權利意識淡薄,代購者的真實身份信息和商品信息難以知悉等方面的因素,導致了消費者尋找維權對象困難,等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探索海外代購的良性發展道路和更有效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完善海外代購市場準入機制、代購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海外代購;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
1、海外代購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概述
1.1海外代購的含義
海外代購作為新生的事物,發展時間相對較短,且由于專門的立法規范的缺乏,在法律層面上暫時還沒有明確清晰的定義。通俗的說,海外代購是由消費者向代購方提出商品需求,雙方達成代購合意后,由代購方代為購置商品并收取一定的費用,之后通過物流運入國內或在回國時親自將商品交至消費者的行為。
1.2海外代購的形式
當前的海外代購可依據中間代購方身份的不同進行區分,具體可劃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熟人海外代購,另一類則是網絡海外代購。熟人海外代購主要是指通過相熟的朋友或親人在出國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讓他們代為購買一些商品,然后將商品以郵寄或攜帶方式帶回國內。網絡海外代購中代購方往往與消費者之間無私人的交際關系。目前網絡代購囊括了由商家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的B2C模式(如阿里巴巴)、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如搭建在各類電商平臺上的個人代購商家的C2C模式)、論壇代購(如 YOKA時尚論壇)等多種模式【1】。區別之處在于網絡海外代購中的代購方與消費者之間并不熟悉,雙方的溝通僅停留在網絡層面上。網絡海外代購為了擁有更加廣闊的客源及較為完備的交易體系及工具,選擇了借助互聯網平臺的輔助。由于網絡海外代購具備網絡購物和跨境代理購物的雙重性質,所以是代購消費糾紛發生最多的領域【1】。
2、海外代購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困難的原因
2.1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和權利意識淡薄
首先,消費者在選擇代購者時,對于代購方的身份信息所知甚少,并且消費者容易被商家的部分信息所引誘而出現非理性的沖動消費行為,或者被較低的價格吸引而立即決定購買。在后續的交易中,如果出現消費者權益受損的情況,但由于缺乏相關信息證據如未留存交易記錄、交易憑證、頁面截圖等,那么消費者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就會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
其次,有些消費者很粗心,在收貨時沒有即時打開包裝查看商品質量、外觀等方面是否符合標準就簽收了,在事后打開包裝時才發現代購品存在質量瑕疵,此時再想要向代購者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就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最后,即使代購方同意消費者退換貨,由于存在語言交流障礙,同時退換貨的郵費往往也需要自理,再加上跨境物流耗費的時間較長,所以費用也相對較高,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消費者考量到性價比之后就會放棄為自身合法權益繼續抗爭。
2.2網絡環境的虛擬性
目前,海外代購幾乎是一個零門檻的行業,特別是因為其借助著中性的網絡平臺進行,一來存在隱匿性,二來審查環節也呈現出缺位狀況,因此往往會使得市場難以管控,容易出現亂象叢生的可怕狀況。網絡海外代購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不真實地宣傳,虛假的廣告信息和營銷手段的泛濫導致消費者無法對商品信息的真實性做出精準判斷,代購者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其商品,謊報產品材質,對產品性能做虛假宣傳,虛標價格,誘導消費者與其進行交易。此外由于地理環境、語言的差異以及時間、空間的距離遙遠等原因導致監管難度大、耗費的人力及物力也很大,因而當前對于這一層面的監管力度是極為不足的,甚至還存在著相關部門互相推諉的情況,這些都為海外代購埋下了諸多隱患。打擊虛假廣告、打擊夸張營銷便成為了繁重艱巨的任務。
2.3制度缺失的因素
中國的海外代購業正在以銳不可擋的態勢發展著,但由于法律的滯后性,我國現行法律中有關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 僅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產品質量法》等,上述法律僅僅對于傳統交易中的消費者權益進行了初步的規定,而對于當前交易環境中出現巨大變革的電商及海外代購等都沒有涉及到,更不用說對相應的權責進行明確的界定。我國當前并沒有專門設定與海外代購相適應的法律制度,相關部門也沒有與之對應的規范性文件。在這一背景下,海外代購中涉及的問題僅能夠借鑒有關網絡購物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因此,為了更好的規范當前火爆發展的海外代購的行為,專門的立法是亟待呈現的。
3、海外代購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的完善
3.1完善海外代購市場準入機制
如上文所述,在海外代購中,由于對從事代購沒有任何資質的限制,一些個體賣家只需要實名認證以及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就能獲得經營資格,缺少資質審查這一環節,市場環境容易滋生交易亂象。所以為了規范職業代購,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家應當清晰劃定代購行業的準入門檻,并對該行業進行嚴格的工商登記及注冊,對從業者的資質進行審核。同時國家也應當主導并創立該行業的管理協會,對行業行為進行督查、管控【2】。國家在海外代購商身份的審核中應當從嚴把關,避免資質不佳或者信用不良的個人或者商家從事該行業,進而保證行業從業者的素質。嚴厲禁止無資質的商家從事海外代購行業,同時也要加強監督與管理,將商家信息進行備案。
3.2完善代購信息披露制度
在海外代購交易中,消費者往往是掌握信息弱勢的一方,消費者所知悉的有關商品信息一般都是由代購者提供的,代購者必須誠實、嚴格地進行相關信息的公開,保障消費者合理的知情權。同時因為海外代購不同于一般的網購行為,因而建立更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極為必要的。應當循序漸進地完善我國電商平臺以及海外代購行業的信息公開體系以及信息披露體系,例如對從業者資質的公示等等,進而起到對代購方的制約作用。應當建構一定的渠道,使具備真實消費行為的消費者的評論及聲音得到重視,并對信用不良的代購方進行披露,予以消費者制衡代購方的有效渠道,進而使得交易環境日趨公平,以切實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3】。
3.3消費者增強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消費者需要培養對自身權益及隱私的重視度,并掌握基本的保護方法,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以及使用、交付個人信息的過程中都需要保持機警、敏銳的態度,謹防不良商家和不法分子竊取隱私信息。在網絡海外代購中,消費者購物之前需要反復提醒自己對信息要仔細查閱,避免因為一時沖動和激情而不合理消費,使自己陷入困境,嚴防代購方鉆漏洞,也要對國家有關網絡代購個人隱私的法律保護規定有一定的了解。當個人隱私受到侵害時,勇于運用法律武器堅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讓代購方有可趁之機。
參考文獻:
[1]鄒姍.海外代購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6.
[2]曾錚瀅.網絡海外代購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探究.智庫時代[J],2017(11):11-12.
[3]劉巧玲.國際法視角下的海外代購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經濟研究導刊[J],2017(17):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