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紅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擁有一定的語感基礎,語文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學生的狀況,針對學生語感的基礎,完成自己教學手段的創新,增強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全方位的能力與素質,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利用更具專業性的教導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的學習中培養自己的語感,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感培養;生活情境;朗讀訓練;文本閱讀
在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會有一部分教師仍在使用傳統教學方式,使用分段教學的方法,把完整的文章分為了多個段落,這樣雖然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段落大意的理解,但是卻往往忽略了文章整體性的語境。而且學生在課堂上也沒有機會或者懶得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也就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降低,學生的語感能力也沒有得到培養。
一、創設生活情境,強化語感積累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學生的語感能力的培養的時候,可以適當地結合實際生活來進行課堂教學,為學生創設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進行語感能力的培養的同時還能夠學會將自己的能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增加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積累。語文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只是教材,還應該聯系實際情境進行教學的延伸,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把握住教材文章的語義。
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這一課內容時,作者不僅描寫了眼前的紫藤蘿,還回憶了過去的紫藤蘿。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中關于紫藤蘿的視頻或者圖片的播放,讓學生觀察到紫藤蘿的特點,能夠使得學生領悟到從開頭“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到結尾“不覺加快了腳步”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變化,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清晰地理解“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的含義,也讓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這篇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
二、加強朗讀訓練,提升語感能力
教師需要進行文章的朗讀演示,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朗讀中體會到文章的真實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對文章朗讀的興致。如在語感培養的初級階段,如果存在一些較難理解的文章,可以向學生演示一下文章的朗讀,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示范體會到朗讀的樂趣,使得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文章所蘊含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黃河頌》這課時,本詩氣勢磅礴、充滿了語言的力量,對于初中生來說,文章的朗讀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學設備來進行關于文章內容的播放,讓學生能夠從視頻中感受到黃河的洶涌澎湃,然后教師可以進行文章朗讀的演示,使得學生能夠領悟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感,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共同朗讀,讓學生在齊讀中感受到中華兒女一往無前、堅強不屈的精神。
三、增加文本閱讀,拓展語感視野
在初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若想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就離不開文本的閱讀,語文教材中雖然富含了許多豐富的閱讀資源,但是只是單純地依靠教材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對于閱讀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拓展文本的閱讀,讓學生能夠在豐富的閱讀中拓展自己的視野,使得閱讀量的增加促進質的蛻變,從而使得語感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深度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這一課時,文章主要講述了魯迅通過對留學生活的回憶,表達的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于藤野先生的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的贊揚。文章是魯迅先生眾多散文之中的一篇,因此教師在進行這篇文章的講解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深度地去挖掘文章中的含義,讓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到魯迅先生的愛國之情。
總之,在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語感的促進下完成自己語文學習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歡快的語文課堂中進行知識的掌握,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的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促進語文課堂的有效進行,完成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君.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J].文學教育(中),2014(04):108.
[2]胡瑜.試論初中語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意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