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瑤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當中,相關的英語教材都會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對每一單元英語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英語基礎知識水平以及英語綜合素質。同時,教師應當意識到,教材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運用的主要“學材”,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相應的英語教學活動時,應當按照單元教學的背景,采用“研讀教材——尋找重點——梳理內涵——設計教案”的方式完成英語教案的準備工作。此外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對相關的學材進行規劃,進而整合出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個人綜合素養的優秀“學材”。筆者將會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在下文中對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意義的“學材”整合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主題;學材整合
所謂的“單元主題意義”指的是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將教材中的每一單元作為最小的教學單位,并將單元中的內容進行提煉,最終提煉出一個相關主題,進而使教師在教學時能夠以該主題為中心開展連續性的英語教學。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單元主體意義的“學材”應由教師進行主題的擬定,并能夠以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靈活地使用英語教材,有效融合其他的相關材料,使小學英語的重心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而在這個過程中所涉及的學習材料便可稱之為“學材”。
一、對“學材”進行研讀,提煉相關的單元主題
小學階段的教師在開展相關的英語教學活動之前,應當充分意識到教材是由教育專家根據學校所處地區、當地的文化、環境、經濟以及相應的人文因素所編寫而成,一般在內容中均會具有較強的層次性以及邏輯性。因此,小學英語教師便需要對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與研究,通過橫向與縱向的方式對教材中的網絡結構與英語基礎知識進行反復地分析與推敲,并且在對某個單元進行備課時,需要找出單元內多個板塊的共同之處,并找尋一個合適的主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
舉例說明,新標準英語起點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Module1 Unit2 “She’s a nurse.”這一單元中,是以職業為主題的教學內容,但如果僅僅以職業進行教學便會使得教學內容略顯單薄,使課堂的情感目標難以完成。[1]因此,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當仔細研讀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將“展現”作為引導學生的思路,“崇拜”作為學生的學習動力,將單元中的英語部分Listen,point and say以及Listen and say組合在一個課時內,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向其他人展示父親或母親的職業,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都會充滿對父母的崇拜之情,教師便可以充分運用這種情感,為學生開展相關的精神教學,進而使學生的英語知識與精神品格獲得雙向提高,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獲得有效培養。
二、對“學材”進行合理整合,進而有效調整相應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進行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之前,需要對單元的主題意義進行整體的把握,并通過相應的增、減、換、調多種方式形成獨具特色的主題“學材”進行內部調整,修改不必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充分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教學板塊進行選擇,通過多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制定出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效率的教學計劃。而針對教學意義不大,知識內容過于困難的板塊,教師可以進行相關調整,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內容進行刪除。[2]舉例說明,《新標準英語》起點教材一年級下冊Moudule 5 Unit1 “They’re cows”這一課程當中,教學的主題為牧場,在引導學生對牧場中各種動物進行了解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此單元中向學生講解單詞的單復數知識,并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整合,引導學生回憶英語知識內容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單復數知識的學習。同時,利用“This is our farm.”與“They are pigs.”等相關的句式與學生探討“is”與“are”的區別與用法。
進行延伸整合,小學英語教師也可以將課外的英語知識內容融入到課堂的教學當中,利用教材作為“學材”的內容,使英語知識具體,實用,更具有針對性。同時,教師引入課外的英語教學內容,能夠有效豐富英語課堂的教學形式,促進“學材”的功能最大化。舉例說明,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搜索西方國家的日常生活片段,并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而在學生進行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影片暫停,并進行講解,講解畫面中所出現物品的英語名詞,使學生能夠將這些名詞充分地帶入到生活當中,理解這些名詞的含義以及運用環境,進而幫助學生英語知識水平獲得有效成長。[3]
三、對“學材”進行豐富,有效拓寬相應的整合方式
當今是一個科技發展水平飛速進步的時代,網絡中知識的快速獲取以及學校內硬件的改善使得小學英語教學課堂的教學形式正在不斷創新。課堂的教學方式不再僅僅是一支粉筆與一塊黑板,教師能夠使用的“學材”資源也越來越豐富,有聲繪本、微課視頻等都在沖擊著小學英語的傳統教學。同時,教師的教學工具也不再受限,利用現代的先進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此外,現代社會也為教師整合“學材”提供了豐富先進的物質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鉆研小學英語的教材資源,利用網絡豐富自己的知識,并有效拓寬“學材”資源的獲取途徑,進而提高相關課件的制作能力,使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能夠得到更加流暢、順利地開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應當有創造性地使用相關教材,將教材中的內容轉化為適宜小學生學習的“學材”。同時,教師應當以單元為教學單位,深層次地對教材進行研讀,并廣泛搜索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拓展相關的英語知識內容,并由淺入深地開展相關的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增長自身的英語知識水平以及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羽翕.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意義的"學材"整合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18):30-31.
[2]葉凌燕.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21,21(7):112-114.
[3]張林娟.主題引領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20(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