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波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各級教育部門所重視。在小學教育階段,音樂教學可極大的提升小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但是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對音樂知識掌握水平不足,音樂能力不足,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合唱形式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式,不僅能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育水平,更能在合唱中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更能利用合唱來訓練小學生歌唱技巧,提升小學生歌唱水平。
關鍵詞:合唱教學;小學生;歌唱技巧;訓練對策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推行合唱教學,有利于降低小學生音樂學習難度,提升小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促使小學生音樂水平和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更能在開展合唱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合作意識,有利于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本文分析當下在小學生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合唱教學的積極作用,并提出合唱教學對小學生歌唱技巧的訓練對策,以期為今后開展合唱教學提供參考,促使小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生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足
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音樂課程不屬于主要課程,對今后升學考試并沒有起到促進作用,這就導致在很多學校,教師對其重視程度不足,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合唱教學和小學生歌唱技巧訓練中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一味講,學生被動聽,課堂氛圍極為枯燥。對于年紀較小,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學生來說,極為容易喪失學習興趣,降低教學成果,不利于小學生歌唱技巧的真正提升[1]。
(二)訓練方式較為單一
在合唱教學和歌唱技巧訓練過程中,強化訓練是提高合唱水平和歌唱技巧最有效的途徑。但在實際教學和訓練過程中,教師不注重指導學生有效開展訓練,只是一味進行重復訓練,重復性較強,訓練過程十分枯燥,相關評價體系也并不完善,不利于教師更好的評估小學生的訓練結果,且長期重復單調的訓練過程會使得小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降低合唱教學成果,更不利于小學生歌唱技巧的提升[2]。
二、小學生開展合唱教學和歌唱技巧訓練的積極作用
(一)提升小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傳統合唱教學和歌唱技巧在開展訓練時,由于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教學通常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實踐類課程占比較少,且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身心發育不成熟,對事物的認知程度不足,在學習過程中極為容易喪失學習積極性。而提升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積極開展合唱教學和歌唱技巧訓練,增加實踐類課程比重,有利于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從而使得小學生的歌唱水平得以真正提升,提升歌唱時唱詞和音準的準確度,促使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3]。
(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思維
音樂教學實踐性極強,其內在關聯性較強,而在小學階段積極開展合唱教學和歌唱技巧訓練,有利于小學生音樂思維的不斷提升。在個體演唱教學中,由于學生僅以自己為主,無法及時發展自身在演唱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演唱水平的提升。而合唱由于人數較多,對和聲的要求較高,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極為容易發覺自身與他人在演唱時的不同之處,并且合唱教學由于分不同的聲部來進行演唱,學生更為容易察覺自身在和聲中存在的音程和諧度問題,從而使得小學生認知到自身在演唱中存在的走音問題等各種演唱技巧問題,而教師也可從合唱中發現學生在歌唱技巧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在今后開展教學時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訓練,幫助學生音樂思維不斷形成和音樂感知力的提升[4]。
三、合唱教學和小學生歌唱技巧的訓練對策
(一)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為更好的提升合唱教學成果,更促使小學生歌唱技巧的不斷提升,教師和學校需提升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重視音樂教學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更要認清合唱教學在小學生合唱技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合唱教學力度和小學生歌唱技巧訓練力度,促使小學生音樂素養的不斷提升。在具體的時間過程中,教師需針對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身心發育特點,結合教材制定科學教學計劃,并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
在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根據教材內容選擇表演視頻,帶到課堂上進行播放,營造出音樂氛圍,要求學生認真欣賞,并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也可鼓勵學生跟隨視頻中的旋律和節奏進行跟唱,來更好的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以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中《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為例,這是一篇欣賞類內容,講的是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過程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在網上下載相關紀錄片,要求學生進行觀看,更可下載義勇軍進行曲合唱視頻,要求學生進行跟唱,學生可在欣賞和跟唱過程中體會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感,更可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其在音樂節奏上的變化,學習氣息調整方式 ,提升自身歌唱技巧。
(二)優化合唱和歌唱技巧訓練方式
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僅以簡單的音樂欣賞和簡單的歌唱訓練為主,尤其是在合唱教學和小學生合唱技巧訓練中,訓練方式更是僅以簡單的重復性訓練為主,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學生強化記憶,提升認知程度。但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較強,喜愛新鮮事物,長期重復訓練會很快使得小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對于訓練成果的提升也起到一定阻礙。因此,教師在開展合唱訓練和歌唱技巧訓練時,需注重引入多元化的訓練方式。教師可在立足于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針對于不同的環節,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來更好的提升教學成果。小學生處于快速發育階段,教師需根據學生身心發育特點來制定訓練計劃。例如學生若處于變聲期,教師需指導學生在合唱訓練時注意發聲方式和發聲音量,注意合唱技巧的提升,更要提醒學生在飲食方面也要加以注意,減少辛辣刺激食品的攝入,保護好嗓子,幫助學生更好的渡過變聲期,提升訓練成果,提高合唱教學有效性。以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中《木鼓歌》為例,這是一首佤族歌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中的樂器配合教學理念,準備木鼓,要求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適當加入木鼓或簡單的打擊樂器來進行伴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更提升整首歌曲合唱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樂器的掌握程度,促使學生音樂素養的不斷提升。
結語:合唱教學對于小學生歌唱技巧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作用,更能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但在部分學校中,由于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合唱訓練和歌唱技巧訓練方式存在較大不合理之處,不利于小學生全面提升音樂素養。針對于此,教師需提升重視程度,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式與合唱訓練方式,促使小學生的歌唱技巧得到全面提升,促使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申娟.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科技資訊,2020,18(6):158,160.
[2]林峰浩.如何提高小學課堂合唱教學的探究途徑[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35):109.
[3]朱瑾.尊重差異優化教學——淺談小學合唱教學中的差異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32):157-158.
[4]顧茹玉.小學合唱教學中兒童聲音狀態與音準的關系探討[J].家長(上旬刊),2020(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