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雅
摘要:習總書記于全國高職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應當做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各類學科均應與思想政治同行同向,構成協同效應。高職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有力儲備軍,接受思政教育對其人格培養、身心發展、形成知識技能及樹立正確三觀均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21世紀,科技越來越發達,對于辨別是非能力差、自制力弱的學生而言,時常出現喜好網游、貪圖享樂等情況,對自身健康成長造成嚴重阻礙。因此,應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融入音樂,增強學生視聽感受,進而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思政元素;融合策略
引言
音樂教育與學生素質教育是相互聯系的兩種教育方式,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修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健康成長并且樹立正確的“三觀”,在開展音樂教育的同時融入思政元素,使二者有效融合,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高職音樂教育發展現狀
(一)音樂課堂體系亟待完善
新的形勢驅動著高職時刻保持改革創新意識,遵循“理念先行”的思路,推動高職音樂教育教學邁上新臺階,以真正滿足學生的全方位需求。作為音樂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但一些高職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規模建設上,忽略了對音樂教育的投入,未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的個性化差異。受制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高職音樂教學并沒有跳出傳統的圈子,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夠,很難為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動力。目前,高職音樂教育文化氛圍相對差一些,導致高職音樂課堂體系不夠完善。
(二)僵硬的教學模式
音樂應該是一門知識和趣味并存的課程,如果教師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與教師共同演奏或演唱相關的音樂作品,對音樂人想要表達的思想和主題進行討論和挖掘,并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身的見解,則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就當下國內各高職的音樂教師而言,普遍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以及缺乏一定的音樂基礎,這樣會使學生感覺到音樂課堂中滿是無趣,使得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日漸消磨。
二、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將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培育學生愛國情懷是高職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音樂教育在愛國主義情懷培育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我國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其中眾多愛國主義情懷歌曲,不斷激勵學生愛國斗志、勿忘國恥。例如九一八事變,老師引領學生觀看相關影像,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八路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一系列愛國主義歌曲,燃起學生愛國熱情,能夠充分反映抗戰時期我國人民抗戰決心,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明確現代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提升愛黨愛國熱情。
(二)有助于提高音樂教育方式多元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當前高職音樂教學主要依靠教師課堂講解,學生在下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理念。音樂與教育的融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通過將各類音樂與思政課堂融合,促進教育目標實現,使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思政知識,提高愛國情懷,通過師生互動環節,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創新思政教育方式,為提高思政教學品質奠定基礎。
三、高職院校音樂教育與思政元素融合策略
(一)創新教學形式,重視思政元素滲透
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學校思政格局下音樂教學形態的創新。因此,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將思政元素融入音樂旋律,引導學生通過聆聽與欣賞樂曲體會歌曲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
例如,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收獲了極高票房的同時,其主題曲也隨之走紅。歌手用獨特的嗓音唱出了歌曲中的家國情懷,在中國甚至國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使許多人通過各種媒介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這帶給高職院校音樂課程的啟示就是:真正具有民族元素的音樂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遺忘?;诖?,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改進音樂教學:首先是在教學時選取能夠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而且鼓舞人心的歌曲;其次是在講解優秀的音樂作品時應該聲情并茂,給學生以強烈的代入感,調動學生的情緒,尤其是講解一些老藝術家創作的歌曲時,教師更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為學生講解音樂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另外,一個好的音樂欣賞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揮音樂潛力,進而提升自身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用心學習、用心表演,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音樂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應該與學生合作,積極營造一個合適的音樂情景,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應該是學生的引導者,積極鼓勵學生把想法大膽表達出來,并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歸納,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創作。
(二)樹立音樂與思政多元整合理念
在推進音樂與思政多元整合時,應當提高思想認知,明確“三全育人”理念。思政教育與音樂的協同,體現了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與全方位育人,兩者共同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政治信仰、思想觀念及道德品格。教師在音樂課堂中,不僅需要講授專業音樂知識,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價值觀,將品德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為學生不失時機地宣講和宣傳思想理論。音樂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授場所,也是宣傳思想文化的主陣地,教師應當明確認識到音樂課堂政治特性,了解自身歷史使命,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思想政治的工作論述,課堂中尊重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思政教育規律等,豐富教育內容,改進思政教育方法,以免采取填鴨式教學影響學生對思政的觀感,保證音樂與思政貫徹于整體課堂中,拓寬思政教育渠道,完善思政教育模式,從而多方面出發將思政教育效果充分發揮出來。
(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思政與音樂融合教育
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高職課程也要緊隨時代步伐,加強創新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發展需求。所以在開展思政教育與音樂融合教育過程中,高職教育工作者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現代網絡技術應用,創新教育模式,實現思政教育課程創新。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利用班級微信群等網絡社交軟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同時在進行思政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追求個性化思維等特點,實現將課堂真正歸還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設計、實施中。
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中應包含美德教育和思政元素,三者之間聯系緊密并且互相影響,對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核心素養以及思想道德品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都應該是高職院校教學培養方案中的重點培養內容。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應當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進與創新,積極探索將音樂教學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的策略,并積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成為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沅澤.“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音樂鑒賞教學探究[J].藝術評鑒,2020(20):143-145.
[2]唐方方.高職院校音樂課程中的思政滲透[J].傳播力研究,2019,3(32): 228-229.
[3]梁燕妮.將思政教育引入藝術課堂的細化研究(上)——以高職音樂課為例[J].文教資料,2019(31):112-1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