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彧瑢
【摘要】在我國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國家改變了傳統的應試教育策略,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促使不同學科進行調整。在人類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音樂種類豐富多彩,促進人與人之間產生共鳴,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將學生的個性進行釋放,緩解學生在學業上的壓力。所以,本文主要探索在音樂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以及提高教學有效性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高中音樂;有效性;提高
【正文】
音樂屬于高中素質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因為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悟音樂的美好。由于學生面臨高考,在學習生活上充滿壓力,需要教師利用音樂課堂,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排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因此,老師要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
一、音樂教學遇到的問題
1.1教學效率低
雖然在素質教育提倡的背景下,許多學校調整教學安排,每周安排一節課的音樂。但是,現階段的音樂教學多數存在教學質量低的問題,而且學校的資源大部分都投入在高考學科,所以在音樂課上,學生缺乏積極性。此外,由于學校過度重視高考學科,忽略了對音樂學科教學的監督,導致許多教師的教學熱情下降,不能完全的投入到課程準備的過程中。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學生通常會把音樂課當成一節休息課,打瞌睡、寫作業、與同學進行聊天,而老師只是照著課本念一遍,導致音樂課堂枯燥。
1.2不夠重視
為了更好的應對高考,許多教師認為高中階段不應該加入音樂等學科的教學內容。因為語,數,外等學科不僅內容多,還要注重考察學生的能力,如果這一時期在引入音樂等學科的教學,容易讓學生的學習任務加重。教師普遍認為學習音樂的時間,用在做練習題上更加有用。所以,有的學校在臨近期末的時候,將音樂課的時間分配給其他學科,布置練習題等。
1.3教學方式落后
現階段的教學方式如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講臺下聽,兩者之間沒有交流和互動。雖然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能夠接觸到音樂,但是在音樂理論知識方面比較欠缺。如果教師想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讓音樂走進學生的心理。但是,教師缺乏一定的音樂儲備,導致其在講解音樂知識時,不能帶領學生挖掘作者的情感。還有,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傾訴類的教學方法,在對學生引導時不夠科學合理。
二、提高教學有效性采取的措施
2.1改變教學理念,創造良好氛圍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認識到音樂課堂的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樹立開放的音樂理念,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使得學生在上音樂課的過程中欣賞音樂。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音樂必修《音樂鑒賞》的序篇時,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教師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音樂,渲染氛圍。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思考第六頁音樂的功能。七分鐘過去后,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閱讀完這篇散文之后,如何看待音樂與人生的關系,可以以前后桌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充足的時間,調動學生的思維。討論完之后,教師請幾名學生進行發言,學生發言完之后,教師要進行點評,以表揚為主,耐心講解發言中的不足。教師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音樂的重要性。接下來,老師就可以進行音樂鑒賞,學習《誰不說俺家鄉好》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作品創作的背景,以及其所代表的意義,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情感。之后,教師給學生展示山東地區的圖片,配備音樂,營造情境,使得學生興趣高漲。
2.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中國科技不斷前進的背景下,促進科技不斷的應用在教育行業中。在音樂課堂上,老師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更好的去欣賞音樂,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多媒體的應用可以讓教師介紹更多的音樂知識,使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中理論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音樂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單元《少數民族民歌》時,教師可以先在PPT上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民歌,引出民歌的定義,并在此處與流行音樂進行區分。接下來,老師可以介紹民歌的分類,例如小調,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小調的定義,并配備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并播放,比如《茉莉花》,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剛才所講的小調知識,一邊聽一邊分析這首歌的旋律特點”。在學生分析完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并帶領學生進行歌唱,感受小調的音樂特色。當學習完小調的音樂特色之后,教師根據課堂時間,進行山歌的講解并播放音樂,促使學生在腦海中將二者進行對比,加深印象。
2.3利用小組合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調動學生的思維。因為學生在討論的課程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調動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音樂必修《音樂編創》第二單元《旋律的發展手法》時,教師說:“同學們,今天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以五個人為一組,哪個小組在課堂上回答的問題最積極,可以得到獎勵”。教師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進行組員安排,五分鐘過去之后,教師給學生播放一些音樂,比如《啊,朋友》、《同一首歌》等,讓學生進行欣賞,并提出問題:這些歌曲有什么特點?給小組五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通過學生的討論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出來。接下來,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歌曲旋律發展的手法,每講解一個旋律手法時,老師要配備一定的音樂,讓學生思考這種方法的作用。比如,在學習完全重復的旋律手法時,教師給學生播放《啊,朋友》歌曲,并展示樂譜,提出問題:聽完歌曲之后,給你留下的了什么樣的印象?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在不斷思考,會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讓音樂課堂變得更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首先分析現階段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教學方式的缺點。此外,教師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比如充分利用多媒體,營造音樂創作時的情境,利用小組合作,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潛能,不斷培養出符合國家現階段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琳琳.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分析[J].戲劇之家,2021(31):95-96.
[2]聞思揚.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音樂課教學中的運用[J].求學,2021(4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