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冬梅
【摘要】小學語文在開展教學時,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教學內容,便是做好表達能力教學,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表達能力教學時,在教授必要知識的同時,還應對學生表達能力情況加強重視,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目前教師可利用時事政治,通過訪談來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基于此,本次研究以小學語文表達能力教學現(xiàn)狀作為切入點,分析如何提高小學學生的表達能力。
【關鍵詞】時事;政治;小學;表達能力
引言:
語言與文字的表述,可以體現(xiàn)一個人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能表現(xiàn)出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現(xiàn)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然而,現(xiàn)在的小學表達能力教學卻存在多種問題。學生表達狀況不如人意。學生懼怕上課表述想法,對寫作不感興趣,有很強的抵觸情緒。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內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么胡編亂造,沒有真情實感,沒有生活內容,要么依賴范文,從網(wǎng)絡上下載復制范文,對其進行模仿和記憶。在進行語言表述時,只是簡單講述自己的想法,甚至無法將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清楚,長久這樣就會形成習慣,作文充滿了空話套話,喪失了現(xiàn)實生活中鮮活精彩的內容;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或講述自身情況時,無法表述清楚,甚至因擔心自己無法表述清楚,而不愿開口。甚至在寫作中,還會出現(xiàn)用胡編亂造的事例來歌功頌德,形成形式主義傾向,套話、假話很多,喪失了個性和真情,不能有自己真實想法,長此以往,就不僅僅是作文的問題,還會內化為人的品性行為,對學生未來的成長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1、我國當前小學語文表達能力教學的現(xiàn)狀
1.1語文教材不足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主,不重視關注與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部分教材內容學習難度較大,且在教學一些復雜難懂的詞語時部分教師也僅是給學生解釋詞語表面的意思,不重視教給學生詞語的具體用法,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閱讀、寫作以及與人溝通時就無法應用這些詞語,這并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2生活圈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
在寫作時,最佳的素材便是真情實感,其大多源自于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但是目前小學生兩點一線的生活圈,以及繁重的課業(yè)、淺薄的閱歷,都導致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學生目前局限在學校以及家庭之中,對外面的社會并不關注。加之該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較為躁動,并不會對生活身邊的小事進行觀察,從而導致在寫作時,只能模仿其他作文,講述常見的童年事情。例如在寫母愛時,主要為母親生病的事情、母親做魚后,自己吃魚肉,母親吃魚頭、自己生病,母親背自己去醫(yī)院,看護一夜等等。這些素材十分老舊,因此獲得高分的概率也較低。
1.3形成惰性思維,依賴教師
在課堂上,學生習慣以教師為主體,從而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自主性有所降低。長時間后,學生在面對一些作文題目,不知道如何寫作時,便不會再主動分析,而是等待教師給予提示,或者其他同學進行思路講解后,模仿進行寫作。形成惰性思維,不會自身創(chuàng)造,一味的模仿,只會導致學生無法表達自身的情感。
2、提高小學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措施
2.1 利用時事政治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應用一定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語言表達積極性,逐漸幫助學生主動表達,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人或事,身邊的點點滴滴,因此教育者可以以生活的事物為基礎誘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訓練,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例如,教師可將部分時政熱點,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內容,利用學生所關心的時事內容,引導學生開口表達,通過教師的誘導同學們也都積極地開口表達,這也能達到預期的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標。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辯論賽之類的視頻,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發(fā),如此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2.2 加強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正向相關性,有調查表明,作文達到優(yōu)秀水平的學生75%的學生每學期讀10本以上課外書,其余的閱讀量為5-10本。而作文低分段的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量80%不到兩本。可以看出,課外閱讀對作文的寫作影響之大。
通過課外書籍的閱讀,學生可以得到很多的寫作素材。書籍中古今中外,時間空間的無限擴大,極大地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放飛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并提高了他們的思考判斷的能力。他們可以從中汲取大量的寫作營養(yǎng),選擇寫作的材料。除此之外,作文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從閱讀中獲得的,所以,課外閱讀不僅僅是獲取材料的途徑,還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
2.3 利用時事政治進行教學引入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時政熱點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選擇合適的時政材料。由于當前國內環(huán)境以及國外環(huán)境十分復雜,所以有很多繁瑣的事件在發(fā)生,而教師就要根據(jù)課堂的實際內容,以及針對于學生的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政材料進行教學,確保選擇的材料是學生可以接受并且理解的]。另外,教師在進行選擇時政材料的時候,要保障自身選取的材料是真實可靠,不帶有主觀色彩的,故而,教師可以在一些國家或者國際召開的會議,或者近段時間國家性報紙等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的渠道,進行時政材料的選取。
例如教師在講述誠信相關內容時,便可以和前段時間翟天臨學位造假的新聞進行聯(lián)系,可以在課前讓學生了解該事件的前因后果,再將自己搜索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展示,最后結合課本的內容,進行總結,闡述誠信對于人們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使學生養(yǎng)成誠信的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 張春霞. 巧辟蹊徑利用網(wǎng)絡空間 導行結合提升表達能力——小學語文學科利用網(wǎng)絡空間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思考[J].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 2020(4).
[2] 王霞. 重視口語表達助力人際交流——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分析[J]. 明日, 2021(1):1.
[3] 聞清輝. 緊抓"三要素",打開"話匣子"——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 文淵(小學版), 2019, 000(008):335.
[4] 尤紅英. 緊抓三要素,打開話匣子——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 亞太教育, 2020(13):2.
[5] 王文婷. \"微寫作\"融入課堂,提高學生表達能力[J]. 小學教學參考, 2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