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轉
摘要:在初中階段進行美術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對美術的繪畫技巧進行一定的掌握,讓學生能夠在對優秀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對課堂知識的講解,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縛了學生思考能力,這種模式的教學抑制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導致學生不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能夠使學生之間加強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優化、創新,提高了初中美術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美術;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前言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育部門也提高了對初中美術教育的重視,為美術教學工作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信息資源與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融合,對傳統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積極的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友好的合作交流,針對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不斷的探究。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自身的能動性進行充分的展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并且要求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對學習方式進行及時的總結、分享,加強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形成探究式的學習模式。
1、初中美術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在大部分的初中校園中,普遍存在對美術課程的關注度不高,只重視學生升學考試的學科成績,缺乏對美術學科的力度支持。同時,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常常缺乏專業的教學設備,并且學校為美術學科安排的課程以也極少,縱然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也會因為美術課程少、間隔的時間長,而導致知識遺忘,大大降低了對美術學科學習的熱情。當然,在這其中還有一部分教師為了對升學率的追求,將更多的精力都投注在了美術高考班級,這樣的教學理念顯然是不正確的。在初中階段對于美術學科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在加強學生對美術知識練習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如此才能夠確保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全面發展。
2、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美術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探究
2.1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是極具技能性、審美性、情感性的科目,由于初中美術教學內容的特殊性,致使一部分學生已經降低了對于美術學習的主動性,失去了繪畫的學習興趣,導致對美術課程中開展的鑒賞活動也很難參與其中。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在傳統的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通常會進行理論知識講解,使課堂的氛圍枯燥乏味。為此,教師需要充分的借助信息技術,將科技與知識進行完美的融合,為學生創造直觀、靈動、豐富的教學情境,進而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使課堂變得充滿趣味性,積極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具有形象性的畫作講解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畫作進行全面的動態展示,并且闡述與畫作知識相關的內容以及畫作的色調、構圖等。同時還可以加入相關的音樂來進行氣氛的烘托,使學生能夠對畫作進行身臨其境般的鑒賞,對畫作的主題進行直觀的了解。如此,不僅使學生有效的欣賞了畫作的內容,更渲染力課堂的氣氛,帶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同時,教師還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的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使學生主動的發現美術知識的趣味,令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2設置合適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
學生對初中美術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展示學生自身的個性,實現學生個性化的成長。在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并且對學生進行問題設置,使學生產生疑問,讓學生在對美術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自主探究,進而促使學生快速的成長。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需要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測,在開展教學時需要通過所設置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全過程的引導。例如:在進行對人物肖像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首先,教師就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將蒙娜麗莎這一作品進行展示,然后在提出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記性積極的進行客觀思考、自主探究。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網絡檢索出于其作品相關的內容來來教學進行拓展,比如作者的經歷、畫作創作的背景等。通過拓展的形式使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內涵進行了解、認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經過教師的引導,加強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使學生在進行團結協作的過程中汲取他人的思想,實現思想的創新,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2.3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開始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學生提供多養化的學習資源,在以往的教學中,通常將教學范圍局限于課本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對于豐富的素材缺乏認識,制約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有效的運用打破這一局面,進而促進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比如:以對家居進行布置為題,讓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對家居布置進行搜索,讓學生對家居布置的色彩搭配、創意構造以及主題內容等進行直觀的了解,如此,實現了教學內容的拓展,而學生在進行查詢的過程中,也對“美”產生了新的認識,并且賦予了更深入的內涵,進而促進了學生的美術知識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
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使學生之間學會了團結協作,有效提高了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融玫.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美術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Z3):171-172.
[2]李笑然.初中美術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實現[A].《智能城市》雜志社、美中期刊學術交流協會.2016智能城市與信息化建設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I[C].《智能城市》雜志社、美中期刊學術交流協會: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