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基礎社會治理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在當下的社會治理過程中,人們的生活也得到了保證,經濟的發展也取得了成績。因此,要針對基層社會治理進行分析,要保證社會得穩定和發展。
關鍵詞:基層社會治理;難點;思路
引言
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慢慢出現了相對緩慢的趨勢,社會也頻繁出現問題,導致基層社會治理遇到了挑戰和難度。所以,要將基層社會治理落實到行動上,這樣才能想到解決的思路,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根據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點及破解思路展開分析,希望可以給廣大學者些許建議。
一、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難點分析
在基層社會治理階段,大部分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都被發現了,分布在各個基層。目前,每個地區都要針對基層社區為主要的方向,要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地研究和探索,從而找到有用的治理方案。但這些治理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面臨了挑戰。首先,基層黨建引領較為弱化。在基層社會治理的過程當中,黨建承擔著社會治理的重要使命,不斷地發揮各自的管理作用。但是,基層黨建引領缺乏系統化的管理和頂層的設計。大部分的社會基層項目整體設計出現了很多不足之處,使社會基層工作與項目之間缺乏系統性。其次,基層政府權責失去了平衡。大部分社區街道與居委會之間的權利和責任失衡,導致很多職責無法準確匹配,無法確認每個人的職責所在。
此外,街道的相關部門與上級政府的職責也是相同的,并沒有進行全面地管理。再次,社會組織發展落后。我國基礎社會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社會組織地參與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難以滿足群眾的需求,達不到良好的管理效率。最后,基礎自治建設存在不足。最近幾年,中國社區居民自治體系正在不斷的擴展,每個省市都建立了相應的試點,正在不斷的落實居民參與社會自治工作。但是依然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制約,使廣大群眾出現了非常強的依賴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這樣就會使基層社會治理出現非常嚴峻的形勢,不利于社會與民眾的整體發展。
二、基層社會治理的解決思路
(一)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構建基層多元共治模式
首先,基層社會治理受到了社會和國家的重視,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已經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社會組織體系要成為以黨組織為中心,要將社區的居委會為主體,這樣才能讓社會組織更加多元化。基層社會治理需要我們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需要社會各個部門相互協調,這樣才能形成多元共治管理理念,才能夠徹底落實社會治理的難點。因此,社會基層員工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將服務群眾落實到行動當中,這樣才能從社會管理的執行人員成為服務人員,才能創設服務型社會和政府,才能發揮黨組織的重要作用,促進社區治理的整體合力形成。此外,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是每個基層社會工作人員的職責,一定要深入到居民和社會當中,這樣才能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展開多元化的治理體系,從而更好地落實到解決問題當中,也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能夠拉近階層與階層之間的距離,為國家和社會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能夠更好地對基礎社會進行有效地治理。
(二)以健全制度為保障,構建基層綜合治理體系
我國社會正在轉型階段,社會矛盾卻越來越激烈。對于基礎社會的管理人員而言,如何控制管理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是非常大的挑戰。因此,要從社會制度方面入手,要根據當前現有的制度進行完善,要不斷創新新理念,將理念與現狀相結合,適應當下基礎社會的發展局面。此外,基礎社會服務者要根據情況進行針對性地分析,不斷完善基礎社會治理體系,這樣才能及時應對各種突發問題。例如,構建流動人口的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城鄉服務,針對特殊群體進行服務等治理體系,這樣才能滿足各個階層的群眾需求,建立有效的預防措施。總而言之,基層社會治理要針對各個環節,要不斷地嘗試和創新,這樣才能建立科學合理的治理體系,為基礎社會得穩定做好打算。只有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想辦法彌補漏洞,對癥下藥,才能構建和諧的社會,才能使基層社會治理向新社會發展。
(三)提升公民的參與性,構建居民自治體系
首先,在基層社會治理的階段,需要借助社區的文化設施進行深入的推廣,所以完善社區文化建設公民的參與性非常重要。同時,基層工作人員,要想方設法地吸引群眾的目光,這樣才能讓他們化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從而更好地開展社區活動。且公民的積極性與基礎社會治理的效率有著緊密地聯系,只有社區的公民加以配合,基礎社會治理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成就。其次,基礎社區治理要改善基礎的環境,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構建居民自治體系。最后,基層社會治理要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要想方設法的引導群眾有自覺的意識,有自治的行為能力。在基層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民眾參與的積極性是一個不斷激發的過程,要給予群眾更多的權利和義務,要有效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要引導群眾建立主體意識,要不斷完善群眾自治機制,加強群眾的民主監督,讓民眾養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理念這樣才能真正激發民眾的社會創造力。
此外,注重發揮社會治理各主體的協同作用,大力培育社會服務組織,找準民眾需求點,搭建多元且有針對性的服務平臺,讓民眾真正充分參與社區事務,完善基層社會治理。身為一名基礎社會治理的工作人員,一定要落實到社區的各項活動中,要對社會治理的難點問題進行統一的整理和歸納,要站在公民的角度,考慮公民對社會的需求,盡可能地滿足公民的生活需求,這樣才能讓居民更好地生活下去。
結語
基礎工作人員,要根據當前的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基礎的社會治理建設,要將社會治理徹底落實在行動當中,特別是基層地區,更要不斷優化社會的環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展開社會治理,也能夠讓基層社會得到更加長期穩定的發展,從而滿足社會和群眾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笑聰.對加強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以江西省南昌市為例[J].大眾文藝,2014(20):14-15.
[2]李夢瑩.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路徑探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5):186-190.
作者簡介:商巍,1982年9月出生,女,民族:漢,學歷:本科,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