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雪
(江蘇海洋大學 商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距今具有5000多年的發展史,其不僅源遠流長,還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說起中國傳統文化,人們最容易想到的便是享譽世界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與儒學思想相結合,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茶道精神。一般來說,茶道精神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大方面是飲茶,即飲茶之中的技藝、飲茶方法和飲茶規定;第二大方面是精神內涵。就是通過飲茶這個過程來親近自然,平和內心,理解人生真諦,把精神世界上升到有道的境界。總而言之,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道精神中的哲學觀點更是值得傳承。因此,將茶道思想滲透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可以拓展思政教育的內容,延伸思政教育的廣度與深度,提高思政教育質量;還可以傳承中華茶文化,將中華茶文化發揚光大。
中國的茶道思想融入了儒家、道家、佛家等眾多大家思想,并且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內容。時至今日,很多儒家思想仍然被國人奉行。雖然儒家思想是一種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產物,但是其作為一種精神思想,在封建王朝不斷改朝換代的過程中卻并沒有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并表現出了勃勃生機的發展活力。可以說,時至今日,儒家思想仍然對國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眾所周知,儒家思想以和為貴,而這種思想就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始終奉行的行為準則。茶是大自然賦予給人類的寶貴財富,但要想品味到茶葉的真諦,就必須身處一個祥和安寧的環境中,用心的感受。茶道文化精神有清醒、達觀、熱情、親和、包容,這是中國茶文化的主調。也正是茶道思想具有的這些特點,才使得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茶道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現狀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中國的茶道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人眼中,中國的茶道是一件雅俗共賞的生平快使,所以只要能讓自己盡情抒發情感,那么就不需要過于關注飲茶的形式。當然,由于不同人的信仰、文化、階級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性,所以他們對茶道思想的追求和理解往往也是迥然不同的。但是,他們卻始終堅定不移地去追求茶道中心思想,希望能讓自己的心靈接受茶道思想的洗滌。不拘一格的飲茶形式使得民眾在飲茶的過程中并不考慮目的,所以無論是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地位、茶文化素養,還是單純地為了附庸風雅、修身養性,其都屬于和悅的茶道范疇,能夠帶給民眾精神上的舒暢。很多大學生喜歡茶的清香,所以有飲茶的生活習慣。但是,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都只是將茶當成是一種簡單的飲品,而沒有探索其蘊含著的茶道思想、茶道精神。因此,可以說,茶道思想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實際上,茶本身并不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但茶所蘊含著的茶道思想卻能充當非常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所以,如果想要發揮茶道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須引導學生形成茶道思想,讓茶道思想規范他們行為。
茶道思想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學生而言,要想真正領悟到茶道思想的真諦,那么首先應該具備一定的茶文化知識基礎。我們知道,中國茶道思想講究的是修身養性、知行合一,是要在遠離喧囂周圍環境的基礎上追求寧靜,這樣才能探索出自我之道。就像是領悟禪道思想一樣,都要置身于一片寧靜祥和的環境中,并拋出心中的雜念,做到六根清凈,這樣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真諦。而中國的茶道思想就是通過茶事創建了一種寧靜的氛圍,淡然的心境。當精神升華,便可洞察萬物,思如風云,心中常樂。但是,對于很多大學生而言,茶道思想距離他們比較遙遠,但如果脫離茶文化教育而直接讓他們接觸茶道思想,那么不僅會讓學生感到非常的突兀,而且也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茶道思想。但很明顯,絕大多數思政教師都沒有合理應用茶文化,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往往與茶文化并沒有關系,所以這就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茶文化的學習和理解。
師生課堂互動不僅是師生雙方消除“隔閡”、拉進彼此關系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無論是為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還是為了實現“雙主體”課堂教學目標,思政教師都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尤其是很多學生并沒有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對他們未來發展的積極影響,所以在課堂上養成了很多不文明的學習習慣。師生互動能讓學生的目光重新聚焦到老師身上。作為思政教師,他們要明確教學的方向,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合理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師生更好地進行課堂互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并不存在誰應該凌駕于誰之上的問題。整個教育教學工作就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組織、共同開發、探討,這樣才能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同時發揮自己的個性與創造能力。然而很明顯,多數思政教師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習慣在課堂上單方面的給學生灌輸知識,根本沒有考慮要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所以,這無疑會影響到茶道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樣需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基礎。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他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思想,同時還要通過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他們而言,其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效調整心態,并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他們在校期間就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融入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學思想的茶道思想就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但是,要想最大程度上地發揮出茶道精神的運用價值和作用,那么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手段。
當前,很多大學生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而且由于長期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在遇到一些小問題時或者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棄,并沒有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在古代,很多讀書人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成是人生追求。很明顯,擺在第一位的就是“修身”。因為只有當自己的品行、道德與精神修養達到一定的高度以后,他們才能堅定地朝后續的人生目標不懈奮斗。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也應該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覺悟。但很明顯,無論他們是否有遠大的理想,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養性。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幫助學生修身養性的一種做法。因此,思政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茶道思想,讓茶道思想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精神支柱。
茶道思想是茶文化的精髓,而如果學生對茶文化不夠了解,那么他們就很難領悟到茶道思想的真諦。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與育人,所以這就要求思政教師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具有靈活性,不能只知道給學生灌輸知識,否則很容易讓學生反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師可以“拋磚引玉”,通過在課堂上引入茶文化來讓學生自行提煉茶道思想。不同的人對茶文化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所以思政教師既要加強茶文化教育,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并鼓勵學生闡述他們對茶文化、茶道思想的理解。當學生有足夠的茶文化知識基礎以后,思政教師在給學生介紹茶道思想時就更容易引發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而相應的,茶道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效果也將更加理想。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與目標性,思政教師不僅要改革教學方式,更要增加師生課堂互動,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首先,思政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將慕課等新媒體教學方式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次,思政教師要充分借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要做好課堂教學,更要給學生布置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內容,為更好地進行課堂互動做好準備。當然,思政教師應該以某些茶文化為互動話題,在互動中了解學生對茶文化的學習情況。除此以外,思政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以及教師進行交流,增加他們學習自信心。學生也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嚴于律己,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德才兼備的現代化大學生。
綜上所述,從當前茶道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現狀來看,茶道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現狀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要想最大程度上地發揮出茶道精神的運用價值和作用,從而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就必須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