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當前小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最常采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同時也能夠利用這種創新性的合作模式來豐富學生知識學習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共同發展。對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教師同樣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們創造更多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學習機會,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同時,實現班級中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文章則主要分析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團結協作;共同發展;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所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直接扭轉小學生被動式學習狀態,并且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因為是與同齡人之間進行團結協作、互動交流,他們也會更好地適應課堂學習節奏,從而充分發揮出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的目的。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則可以積極地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結合不同學生學情與認知水平,對其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第一,能夠鍛煉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增強其問題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第二,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不同學生各司其職,共同完成自主學習任務,也有助于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在習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的過程中實現持續進步。
二、 設計合作探究問題
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探究問題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為了更加順利地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展開,教師應當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提前為學生們設計一些具有合作價值的數學問題,借助問題引導來逐步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完成團結協作、合作互動的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小數乘整數”的相關內容時,則可以先在課堂上引入這樣一道簡單的數學問題:文具店里一本筆記本的單價是3.5元,小胖為了方便做好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的筆記,因此一共計劃買3本筆記本,那么他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錢?在這一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問題中,學生們在小組合作討論時也能夠積極地調動自身思維,為小胖計算購買3本筆記本的總花費。而教師則應當給足時間,并增強課堂巡視,注意發現不同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所采用的計算思路。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有的學生指出,一共買3本筆記本,那么只需要做兩次加法,通過算式3.5+3.5+3.5=10.5元得到答案;有的學生則聯系之前所學習過的整數乘法內容,將“3.5元”轉化成“35角”,通過35×3=105(角)=10.5(元)算出結果;還有的學生則直接列出了3.5×3這一算式,并嘗試運用豎式計算展開運算……接著,教師則可以將學生們所運用的解題方法在黑板上羅列出來,并且引導學生繼續思考:這些方法都運用了哪些數學計算知識?比較這幾種方法的相似之處,哪一種方法最為簡便?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會發現,這幾種方法都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來計算的,且直接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方式是最為簡便的,基于這一認知,教師則可以著重講解“小數乘整數”的實際計算過程,幫助他們掌握在計算中如何處理“小數點”的相關計算技巧。最后,為了鞏固學生對于小數乘法的理解與認知,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總結、概括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將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與數學思維有效激發出來,促使其在自主探索中形成數學轉化這一重要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并使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 選擇合作學習契機
為了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有價值,教師需要科學地為學生選擇合作學習契機,結合所需要掌握的數學內容、學生們的實際學習狀態、教學環境、教學空間等,綜合考慮是否有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與可能,認真思考有哪些內容是需要進行合作的,哪些內容不適合合作學習而應當獨立思考的,如果需要合作學習,應該如何展開活動?
從另一角度上說,教師在具體的數學課堂上,一旦發現學生難以開展獨立自主的學習活動、單憑個人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是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知識點有著不同的意見與想法時,則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契機。此時,教師應當科學地把握這一契機,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消除數學認知偏差,從而共同發展進步。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相關內容時,發現班級中有的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式有著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演變而來的,都是運用“底邊長×高”的方法計算的;但也有的學生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與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聯系起來,認為二者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即面積=(a+b)×h/2,其中a為梯形上底長度;b為下底長度。針對學生們對于這一知識點所產生的不同理解,教師則可以趁機運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且將不同觀點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方法論證自己所持的觀點,或者思考自己所持觀點是否存在錯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學生先在草稿紙上畫出了一個底邊為4cm,高為3cm的平行四邊形,接著,分別運用長方形面積公式與梯形面積公式進行面積計算,結果發現兩種計算方法所得出的結果是相同的,即4×3=(4+4)×3/2。但為了糾正學生這一認知偏差,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與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進行再次驗證,即分別畫出一個長為4cm,寬為3cm的長方形與梯形,而在這一合作探究任務中,學生自然而然能夠發現,這一條件能夠滿足長方形圖形的性質,但是不滿足梯形的性質。因此,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中,其計算方法并不與梯形相同。從這一教學案例可以發現,教師應當善于把握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契機,利用學生的認知分歧,引導他們對學習過程中所感到疑惑或者不確定的地方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而在得出正確結論的這一系列分析、猜測、驗證過程當中,學生自身綜合數學能力也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鍛煉,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意義則也能得以進一步凸顯。
四、 優化合作學習情境
數學學科中不乏抽象性相對較強的知識點,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加習慣運用自身的形象思維去理解、記憶知識點,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可以適當地創設并優化具體學習情境,將數學知識點生動化、趣味化,這樣一來能夠適當地降低數學學習難度,二來也可以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明確學習目標,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位置的表示方法”相關內容時,為了引導其更好地理解坐標、方位等抽象性較強的數學概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以學生座位作為游戲活動道具,并以數對的形式為每一個座位進行坐標的標記,如第二行第七列為“(2,7)”、第五行第六列為“(5,6)”,以此類推。接著,將所有座位的坐標記錄成小卡片,不同的合作小組成員依次到黑板上抽取坐標卡片,并對應坐標位置,迅速地找到卡片上的位置坐下,游戲過程中為每個小組進行游戲時間計時,尋找座位并坐下用時最短小組獲勝。在這一益智游戲中,學生的活動熱情會被教師充分地調動起來,知識掌握程度較為良好的學生能夠快速地讀取坐標信息并尋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部分知識掌握程度較差的學生,則也可以在游戲情境中逐漸強化自身認知。另外,為了優化合作學習情境,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們的知識理解情況對游戲規則進行調整與修改,將接力找座游戲轉換成迅速搶座游戲,由教師抽取坐標卡片,不同的小組分別派出一名成員,在讀取卡片信息后,坐對座位的學生獲勝,坐錯或者沒有搶到座位的學生淘汰。由于在之前的接力找座游戲情境中,學生們已經逐漸熟悉了運用數對形式進行位置表示的方法,因此在游戲升級后,比賽也會變得更加激烈,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也會越來越投入,其數學學習體驗也會得到增強,在緊張熱烈的課堂氛圍與游戲情境中,學生也能夠始終圍繞知識點進行知識認知深化。總而言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課堂,使學生以實踐形式不斷鞏固本課學習內容,使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對成功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并且在情境設定之下,學習過程也會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學生則能夠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在合作中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實現全體同學的共同發展。
五、 做好合作學習調控
教師是小學生學習進程中的重要引領者,其發揮著教學指導與學習調控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上,教師應當從學生學習情緒、課堂教學進程、教學問題、合作學習時間等不同角度出發,做好合作學習調控,促使小組合作學習開展更具合理性與實效性。例如,教師在教學“統計初步”的相關內容時,則可以為學生布置一系列的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等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并且指導學生在小組內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合作共同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實踐練習。在這一合作學習過程當中,部分學生有可能會對自己所承擔的合作任務感到不滿,認為自己沒能在團隊中發揮出更好的價值,同樣,也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給自己安排的團隊任務過多,組內分配不均衡等。針對這類情況,教師則需要對產生情緒的學生加以疏導,以此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地推進。另外,由于課堂學習時間相對有限,故而在學生的問題分析與解決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對不同環節的教學實踐與教學進度加以控制調節,避免出現由于討論時間過長而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的情況。當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最后,組織小組成員之間、不同小組之間進行學習情況、學習效果的反饋評價,將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內容綜合起來,引導學生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自身學習現狀,做到明確自身不足,學習他人之長而逐漸尋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學生實際的學習質量,此時,教師則需要做好合作學習的調控,增強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鍛煉培養,推動其數學綜合素養與應用能力的雙重提升。
六、 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積極、靈活地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精心為學生設計合作探究問題,科學地選擇并把握住合作學習活動開展契機,創新教學思路,為學生創設優化課堂合作情境,并做好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有效調控,引導學生在團結協作中取得持續的進步,從而為其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靳懂琴.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13):141.
[2]甘智錕.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J].南北橋,2021(6):79.
[3]李林獻.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究[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21(3):50-51.
[4]華毅.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J].數碼設計,2020,9(2):182-183.
[5]李乃才.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299-300.
[6]王有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新課程,2019(6):146-147.
作者簡介:王菲菲,上海市,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