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探索高中英語教學切點的策略,提出教師應堅持主體參與理念,讓學生參與教學資源的融合互通、參與文本素材的多元解析、參與教法學法的優化升級、參與學習成果的歸納總結,從而在主動參與中完成知識的汲取和內化,最終獲得成長力量,為全面提升英語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關鍵詞】主體參與 教學切點 高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6-0114-0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生學習外語,不僅能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更是發展個性和潛能的基本要求;設計過程中要優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中提高學習參與度。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一切教學活動設計都要圍繞學生的需要展開,給他們創造多重參與機會。只有學生參與進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生本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才能完成知識內化,進而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
一、主體參與教學資源的融合互通
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多重學習資源的融入。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和利用各種不同資源,在資源感知、探索中完成認知構建,提高學習的實效性。教學資源是指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的各種素材資料,如教材、課件、案例、教具等。這些資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支撐著教學,使課堂靈動而豐富。由于當前對英語課堂資源的開發不夠全面,學生缺乏主動搜集知識、主動挖掘資源的意識。顯然,這樣的教學是難以激活學生的探索欲的。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對教學資源進行充分挖掘,而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學生如果能夠主動挖掘學習資源,自主學習就會順利推進;學生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手中大量的教輔材料,主動挖掘,就一定會獲得更多的學習收獲。
在學習人教版英語必修二的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時,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信息搜集任務:Do you know what wild animals are protected in China?What are their characteristics?Choose one of your favorite animal and introduce it to us.學生收到學習任務后,積極行動起來,利用網絡、書籍等進行廣泛搜集,其主動學習探索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教學開始后,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己自主學習的成果,而學生積極性格外高,都很興奮,主動展示,于是課堂氛圍瞬間活躍起來。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野生保護動物進行講解。“My favorite wild animal is panda. It is charming and charming. It is a vulnerable wild animal.”表述過程中,學生顯得很激動。有的學生補充道:“I also like pandas very much. At present, the total number of giant pandas in the world is only less than 2000.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s of pandas in China are deep mountains and forests in Sichuan, Shanxi and Gansu.”在多元化的思維交流中,學生對學習主題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學生參與教學資源搜集、整合是現代教學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搜集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可以獲得很多與英語知識相關的價值度較高的信息,另一方面這一過程對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給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將學生推向主動搜集信息、主動探索知識的前端。
二、主體參與文本素材的多元解析
作為學習活動的主要依據和參考,文本對學生思維啟動、認知升級有積極作用。當前,教師在文本解析過程中往往存在兩種矛盾心理:有的教師怕學生無法精準掌握知識點,總是“越俎代庖”,幫助他們翻譯、剖析文本;有的教師認為高中生完全有能力自主閱讀,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支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放散羊”式的課堂狀態。顯然這兩種心理都是不科學的,不能很好地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進行文本解析教學設計時,教師的指導點撥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沒有那么深刻、全面。但由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注意在進行文本解析教學設計時,讓學生在主動閱讀中對文本展開細致分析,提出疑問,在主動探索中完成文本剖析,實現知識整合。
在學習人教版英語必修二的Unit 5 Music時,教師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對“Reading”部分進行整體感知,找出不熟悉的詞匯并進行標注。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因為是整體感知,學生采用的閱讀方式是速讀。很快學生就完成了學習任務,將不熟悉的詞匯進行了標注和圈畫,隨后師生一起交流探索,解決這些問題。詞匯難題解決后,教師讓學生再次閱讀文本,一邊翻譯一邊尋找相關句型,并將疑問寫在小紙條上。相較于第一次的閱讀,這次閱讀的難度系數比較大,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一種考驗。教師將學生的問題進行細致篩選,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并將其展示在大屏幕上,由學生自主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呈現出來后,學生思維形成一個循環鏈條,將知識串聯了起來。生生之間進行交互,順利解決了問題,整個課堂也變得靈動起來。文本閱讀本來是相對無趣的,而教師將復雜晦澀的知識進行篩選,提取文本中的精華,并將其以問題的形式串聯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系統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真可謂一舉兩得。
學生參與文本素材的多元解析是教師教學智慧的彰顯。具體操作時,教師要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引導。當然,教師的引導只是發揮輔助作用,還是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讓他們在多元質疑中剖析知識,更好地感知語法特點。若學生能夠主動提問、有效解答,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三、主體參與教法學法的優化升級
教法學法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契合性較強的方法指導,學習任務根本無法順利完成,高效課堂構建就是一句空話。可見,教法學法的確定尤為關鍵。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法學法都是既定的,學生只需要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使用學習方法。而在學習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也會有自己的操作設計和方法。如果所有學生都按照教師給出的統一的學習方法閱讀文本,學習活動就會顯得呆板、單一,課堂就會失去活力。為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率,教師不妨向學生推薦學習方法,同時組織學生參與相應的交流互動活動。這樣既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又能提高課堂實效性,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教學品質有明顯的提升。
在學習人教版英語必修二的Unit 3 Computers時,學生對學習主題非常感興趣。教師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自主探學。“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omputer?Can you introduce it from its production, appl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學生很快進入表達狀態。接著教師引入“Reading”部分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與計算機相關,與學生剛才的表述有很大契合性。學習時學生全身心投入。為了給學生最大化的學習空間,教師用問題導思的形式讓學生小組進行互助式閱讀。學生自由組合,可以進行小組分工,解決學習過程中詞匯、句型、語法等相關問題。教師的大膽放手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考驗。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組建小組,分配任務,討論交流。從教學效果看,學習成效明顯。教師巧妙設計,讓學生自主學習,并在多元交互中快速啟動思維認知,使課堂教學很快進入正軌。
學習內容不同,則需要采用的教法學法也會存在差異。教師沒有給出固定的學習方法,而是以互動的形式展開學法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寬松、自然、放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探索,給學生帶來的啟迪是多元的、深刻的。學生一旦思維進入活躍狀態,其學法運用主動意識就會生成,進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四、主體參與學習成果的歸納總結
知識學習不是單一地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挖掘探索,而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吸收知識,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逐漸內化,完成認知升華。要想順利完成知識學習,對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展開歸納總結是必不可少的,且歸納總結要貫穿知識學習的始終。歸納總結是指在學習活動結束后,學生要重新對文本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成果等進行系統梳理。它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但往往容易被忽視。歸納總結在夯實知識、查缺補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深度學習的法寶,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錘煉、核心素養形塑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英語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在多元反思中更好地觸碰到知識的內核。
在學習人教版英語必修二的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時,師生共同探索知識。學生學得比較扎實,很快掌握了知識點。但知識掌握是一回事,如何將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認知,還需要教師有效設計。為此,教師給出四張思維導圖,分別是詞匯、句型、語法、含義等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歸納。一開始,學生有點不知所措。教師以句型為例展開示范講解。如“thats why...”這個句型是常用的,它可以翻譯為“這就是為什么……”。經過教師的點撥,學生掌握了思維導圖制作方法并積極主動地設計。學生積極發揮其特長,運用多重繪畫形式并將知識點融入其中,很快完成了知識歸納。整理活動結束后,學生進行展示。思維導圖中不僅包含知識點,更是學生邏輯思維的集中體現。學生信心十足地展示著,在講述與聆聽中,他們的思維上升到更高層級,對英語的價值和魅力也有了嶄新認知。英語學習不單單是要學一門語言,更要從思想、文化方面著手進行學習探索。學生在歸納總結中觸碰到了英語學習的本質。
高中階段,學生思維認知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對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認知,對知識的歸納總結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教師要給出具體任務,讓學生自主梳理,充分展現他們的智慧。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總結。雖然學生采用的方法不同,但他們都能抓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將知識點精準呈現出來。從教學效果看,學習歸納總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在新課改背景下,主體參與理念已經得到教師的充分認可。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與學的落腳點。如何將這一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進行深度思考,有效設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主體意識,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為其提供豐富的參與機會。具體操作時可以從話題探討、文本解析、學法篩選和評價操作等方面切入,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學生思維得到啟迪,對知識的認知有質的提升,其綜合能力才會有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李春雨.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21(18).
[2]范文慧.逆向教學設計推進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深度學習[J].教學與管理,2021(16).
[3]田蕊.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反思與實踐[J].中學生英語,2021(20).
【作者簡介】楊彬彬(1979— ),男,甘肅皋蘭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甘肅省皋蘭縣第一中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高中英語教學與研究。
(責編 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