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摘 要:計算機已經成為職業院校教育的必修課程,各行各業都需要借助計算機更好地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在職業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應以就業為導向,創設符合學生職業發展需要的課堂內容,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文章分析了以就業為導向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和當前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現狀,提出將計算機技術與學生就業目標和專業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從職業需要入手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操能力,提升就業競爭能力,
關鍵詞:就業導向;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
1 ? 以就業為導向開展計算機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計算機課程在信息時代下作為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職業院校必修課,是所有學生都需要具備和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講授書本知識為主,計算機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面太廣太雜,學生缺乏對重要知識點的反復訓練,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感覺枯燥,能夠完全吸收的學生少之甚少,后期更是缺乏鞏固訓練,在畢業進入社會后發現自身所學無法熟練應用于就業場景之中,需要進行二次學習,極大地影響了個體的就業和未來發展。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課堂教學能夠切實改變這種教學狀況,教師在教案設計和實際教學中關注學生就業問題,加強實效性教學[1]。如此,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獲得計算機知識,還能提升就業能力,更能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保障。因此,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中就業觀念的落實,優化教學過程,在計算機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
2 ? 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2.1 ?教學方法陳舊
目前的計算機課堂中,教師開展教學都是以教材講解和操作演示為主,理論占據大部分時間,學生實操訓練時間較少。由于缺少對學生獨立探索和思考能力培養的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在這種常規的教學方法下,課堂教學存在形式化的問題,學生疲于應付課本新知識,沒有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的建立,無法將計算機知識轉化為個人實踐操作能力,影響未來的就業和發展。
2.2 ?內容脫離實踐
在計算機課堂的教學內容上也存在脫離實踐的情況,各專業所學習內容都一樣,沒有體現專業信息技術教學的差異性,缺乏專業側重點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好的應用在自身專業和行業的發展之中。同時,現代計算機技術在不斷更新,職業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結構應保證教學內容與職業主流統一[2]。但實際情況是計算機課程的內容遠落后于現代社會的需要,學生即使能夠全面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知識,也難以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就業場景當中,影響了就業能力。
2.3 缺乏就業引導
職業教育雖然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但是就業發展仍是主要方向。在目前的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做課本知識的傳授者,缺少就業方面的引導,也就是知識教學是主要內容,沒有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培養。這種教學情況是計算機課程教學的不足,需要在實踐教學中適當開展就業引導,培養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3 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課堂教學策略
3.1 ?開展翻轉課堂培養學習能力
目前的社會發展較快,教育教學能夠讓學生具備基本的知識和一定的能力,就業發展需要的是不斷地學習和創新,這也是社會所需人才最關鍵的能力。職業院校學生學習能力普遍不高,且缺乏自主學習和鉆研意識。在就業為導向的思想下,計算機課堂教學需要落實學習能力的培養[3]。方法上可以針對互聯網的普及開展翻轉課堂,指導課前自主學習,強化課堂中的討論分析和實踐探索,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比如辦公自動化是高校計算機必修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其中的常用知識和關鍵內容做出整理,結合信息技術課程大綱,建立微課或者視頻,然后布置課前自主學習的作業,讓學生依照微課或者視頻先自主理解,分析和探究操作方法。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分享,學習經驗交流、核心問題討論等環節,確保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辦公自動化的了解和認識。最后,教師提出相應的課堂任務,要求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鞏固新知,讓所學知識轉化成使用計算機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翻轉課堂開展教學,既指導了學生學習和探究,讓獨立思考有了逐步完善和內化的過程,又能夠保證教學的效果,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利于就業和職業發展。
3.2 ?設置職業問題提升實踐能力
計算機課堂中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培養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擁有就業技能,符合企業招聘的需求。從歷年用人單位招聘的情況來看,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深受企業喜愛,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在就業過程中就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因此,在計算機課堂練習中需要設置職業發展相關的問題,改變簡單的課堂作業或課后練習方式,任課教師要針對各個專業和行業的計算機應用情況設置虛擬場景布置工作任務,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職業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有效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高了計算機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了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使其就業中也展現更大的優勢。
3.3 ?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技術水平
針對職業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落后的情況,需要學校相關領導重視教材的更新,并組織計算機教師和專業課教師成立校本課程研討小組,在課程教材的基礎上拓展專業化的計算機課程內容,以此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有技術水平的提高,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計算機技術與所學專業的行業主流技術相接軌,建立有特色的計算機教學課程。這樣計算機課堂教學滿足了職業發展需要,職業教育整體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在完成學業后具備較高的職業技能水準,在就業中就可以掌握主動權和優先權。
3.4 ?聘請專業人員介紹職業發展
課堂教學中的就業指導落實不僅要重視學生能力和技能的成長,還要開展職業發展規劃教育,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就業工作,感受就業帶來的壓力,促使學生盡早設計規劃職業發展目標,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有較大的思想和心理幫助[4]。學校可以在每月聘請就業指導專業的教師做職業規劃教學或講座,在課堂中展示計算機在就業工作中的實用性。通過介紹職業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未來的發展前景,讓學生有思想認識的轉變,加深計算機學習意識的培養,以此落實就業思想的指導教育。
3.5 ?開展應用分析鍛煉應用能力
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職業工作能力,要經常性地開展應用分析鍛煉計算機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計算機技術,保證職業能力發展。在課堂中的引用分析要利用好錯誤資源,關注和提出學生出現的錯誤認識,然后以討論的方式進行解決;也可開展項目教學,提出計算機應用項目,讓學生依據知識內容進行項目建設,使學生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3.6 ?引入職業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在就業導向下的職業院校計算機課堂中要適當引入職業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全面發展,這不僅利于就業,也能讓學生在未來有持續性的發展。比如開展創新活動培養科研精神、創新思維,開展計算機網絡安全討論,培養網絡安全意識,開展職業素質分析,培養愛崗敬業素質,讓學生能夠在就業之后得到快速成長與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4 ? 結語
總而言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從就業方面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也能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就業競爭能力,促進職業思想和素質的發展,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教育培養。但是在實踐教學中,計算機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參與性,強化個人思維與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指導和引導學生大膽學習和思考,使教學的開展能夠推動主動學習分析,從而達成綜合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就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廖秀娟.網絡課堂在計算機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1):109.
[2]王治紅.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學實踐分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0):53.
[3]王化.微信平臺在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36):208-209.
[4]王充.探究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J].數字通信世界,2019(1):264,276.
(編輯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