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全



摘要:目的:探討兒科臨床中新冠肺炎防控策略的指導意義。方法:回顧性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兒科患兒100例,依據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方法分為防控應急管理組、常規病房管理組兩組,各50例,常規病房管理組患兒接受常規病房管理,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接受防控應急管理,然后統計分析兩組患兒及其家長的衛生管理質量、自我防護依從性、滿意度。結果: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口罩佩戴率、洗手步驟正確率94.00%(47/50)、88.00%(44/50)均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80.00%(40/50)、70.00%(35/50)(χ2=4.332,4.883,P<0.05)。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自我防護依從性96.00%(48/50)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82.00%(41/50)(χ2=5.005,P<0.05)。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滿意度94.00%(47/50)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78.00%(39/50)(χ2=5.316,P<0.05)。結論:兒科臨床中新冠肺炎防控應急管理較常規病房管理效果好,更能有效提升其衛生管理質量、自我防護依從性及滿意度。
關鍵詞:兒科臨床;新冠肺炎;防控策略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新冠肺炎全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誘發因素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屬于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發熱、乏力等是其主要臨床表現,一些情況下還會伴腹瀉、咽痛、鼻塞等癥狀,主要傳播途徑為密切接觸、呼吸道飛沫[1]。2020年新冠背景下,防控措施一個是全民防控,包括帶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學校停課等。在這些新冠防控措施作用下,門診量和住院人數都大幅度下降,從而指導臨床。本研究統計分析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兒科患兒100例的臨床資料,探討了兒科臨床中新冠肺炎防控策略的指導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兒科患兒100例,依據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方法分為防控應急管理組、常規病房管理組兩組。防控應急管理組50例患兒年齡1~12歲,平均(6.25±1.32)歲,女性23例,男性27例。在臨床表現方面,發熱48例,咳嗽45例,呼吸急促31例,乏力30例,消化道癥狀25例。常規病房管理組50例患兒年齡2~12歲,平均(7.01±1.36)歲,女性24例,男性26例。在臨床表現方面,發熱47例,咳嗽46例,呼吸急促32例,乏力31例,消化道癥狀23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接受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2)均具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2)中途退出。
1.3 方法
1.3.1 常規病房管理組
依據新冠肺炎相關文件要求常規管理兒科病房,定期消毒,減少人員流動,將自我防護相關知識介紹給患兒及其家長,積極疏導患兒及其家長的不良心理等。
1.3.2 防控應急管理組
1)將應急隔離病房設置出來,隔離觀察診斷不明患兒。將相關工作制度與流程制定出來,將防護用品備好,專人診療與護理,相對固定物品設備,將無關醫護人員出入減少。對病房適宜的環境進行保持,維持病房濕度、溫度分別在50%~60%、20℃~22℃之間;2)定期清潔消毒物表、地面,每天2次,擦拭過程中將次氯酸鈉消毒液500mg/L充分利用起來,作用30min,及時消毒污染區域;3)患兒出院后對物體表面進行擦拭,在此過程中將次氯酸鈉消毒液1000mg/L充分利用起來,終末消毒床單元。
1.4 觀察指標
隨訪1個月。1)衛生管理質量。包括口罩佩戴、洗手步驟正確;2)自我防護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項;3)滿意度。自制調查問卷,總分0~10分,0~3分、4~6分、7~10分分別評定為不滿意、較滿意、很滿意。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兒及其家長的衛生管理質量比較
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口罩佩戴率、洗手步驟正確率均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見表1。
2.3 兩組患兒及其家長的自我防護依從性比較
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自我防護依從性96.00%(48/50)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82.00%(41/50)(X2=5.005,P<0.05)。見表2。
2.4 兩組患兒及其家長的滿意度比較
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滿意度94.00%(47/50)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78.00%(39/50)(X2=5.316,P<0.05)。見表3。
3.討論
兒童在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中的比例日益提升,需要臨床依據現階段的診療指南,及早鑒別、診斷與治療,將疫情防控工作切實有效做好,從而促進兒科患兒發病率及死亡率的降低[2]。相關醫學學者發現對患者進行防控應急管理[3],對患兒及其家長的自我防護依從性、衛生管理質量情況都有所改善,患兒及其家長具有顯著較高的洗手步驟正確率、口罩佩戴率及自我防護依從性評分,以此認為兒科病房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期間將防控應急管理措施開展起來能夠促進患兒及其家長衛生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院內感染發生的減少。
本研究結果表明,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口罩佩戴率、洗手步驟正確率均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自我防護依從性也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防控應急管理組患兒及其家長的滿意度3高于常規病房管理組,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原因為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兒科醫護人員開展防控應急管理,將中心設定為患兒,對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原則進行嚴格遵循,從而使醫護人員、患兒、陪護人員的安全得到有效保證。
綜上所述,兒科臨床中新冠肺炎防控應急管理較常規病房管理效果好,更能有效提升其衛生管理質量、自我防護依從性及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許麗娟,劉永芳,高中敏,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兒科臨床營養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20,45(7):1063-1065.
[2]劉練,趙黎麗,王琳軼,等. 新冠肺炎診療策略在兒科臨床中的指導意義[J]. 現代臨床醫學,2020,46(5):370-372.
[3]張寶泉,楊長儀. 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強新生兒感控管理的臨床策略[J].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