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李敏

摘要:為了解決社區缺乏人文關懷、鄰里關系冷漠以及自然空間缺失等問題,將種子圖書館服務項目引入社區,通過種子交換、分享的這種環保且自然的方式給社區居民提供互動交流的機會。文章介紹了種子圖書館的定義、起源發展、意義以及運作模式。基于服務設計的方法,提出我國社區種子圖書館采用“實體產品+線上”的服務模式。通過文章的研究,以期為以種子為紐帶的社區服務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社區;種子圖書館;服務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11-0107-02
1國內城市社區服務的現狀和發展
經濟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加速,同時給社區的建設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例如人為造成的綠色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浪費,公共娛樂空間的減少,社區無人情味等問題日益凸顯。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經濟快速的發展卻帶動了社區內新的服務產業的出現,例如自助售賣柜里的水果和蔬菜、自助圖書室、智能快遞投送等智慧化服務場景,它們給社區居民帶來了舒適、開放和便捷的生活,同時也改善了環境、優化了資源配置。
國家在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對于城鄉社區的服務設計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居民作為社區的主體,社區的建設也需要靠居民共同創造,因此,未來的社區服務建設不僅要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還要緊扣國家政策的要求。
2種子圖書館概述
2.1定義
種子圖書館是一個種子收集、展示、借還的空間場景,也是一個承載社區自然科普教育、種子交換、分享互助功能的服務平臺。它主要提供的服務是出借種子,同時也需要參與者將種子成長收獲的新種子返回種子圖書館,從而達到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種子圖書館存在的價值。
2.2起源和發展
種子圖書館是在“種子銀行”的服務模式上發展起來的。“種子銀行”的概念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俄羅斯科學家尼科萊·瓦維洛夫提出的,目的是通過把種子集中存儲在銀行里,以應對物種滅絕的災難。隨著人們意識到保護物種多樣性的重要性,美國是第一個將該種子服務引進圖書館的國家,除了存儲種子外,還以圖書借還的方式提供出借種子服務。
2000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生態中心(Berkeley Ecology Center)開發的“灣區種子交換圖書館(Bay Area Seed Interchange Library)是美國的第一個種子圖書館項目,它最初是從保持社區生態可持續性發展的努力中演化而來,當時還是一種未完全脫離公共圖書館單獨運行的發展模式。從2004年開始,國外其他圖書館都相繼提供借種子的服務來吸引顧客,由2010年的12所發展到目前已經超過410所,遍布46個州、15個國家,其部分地區的“種子圖書館之旅”都被當作旅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2.3種子圖書館運作模式
種子圖書館是作為一種農業的資源共享空間在國外發展起來的,且近些年在國外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國內由于近些年社區才出現該服務,在組織和運營管理中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服務模式。結合現有國內外種子圖書館案例可以總結出以下幾種運作模式:
1)免費獲取,鼓勵歸還模式。種子圖書館的種源可以通過社會捐贈、園藝收集以及農場合作來獲取。這種模式的種子圖書館通常是由一些社會公益組織發起和執行,通過一些志愿者的加入,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種子教育知識科普和娛樂活動。對于參與者借走的種子雖不強制要求歸還,但志愿者們也會鼓勵大家收獲種子后進行歸還,以便借給更多的人,循環傳遞,讓圖書館達到永續。該模式運用鼓勵制方式去引導人們的行為,會給用戶一個更好的體驗過程。
2)免費獲取,強制歸還模式。種子圖書館采用的是借還的形式。圖書館免費為用戶提供種源,到一定時間后,借種者需要歸還同樣的非轉基因的種子。圖書館也會組織種子相關的講座和種子交換見面會等活動,為用戶講解種子種植方法。這種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模式不僅可以促進社區的生態建設、也可以喚起大家對于保持物種多樣性的意識。該模式雖然保證了種子歸還的數量,但強制性歸還的規定無形中給用戶帶來了種植中的壓力。
3)付費會員制模式。用戶需要繳納會費成為種子圖書館的會員,獲取參與種子活動的資格。這種會員制形式會約束用戶借種子和歸還種子的數量,每一步的借還流程都需要種子的詳細信息記錄,方便了圖書館的數據整理、以及對種子的品種檢驗和分類。雖然該模式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項目資金的困擾,但這種付費參與制對社區共享活動來講,它的服務對象范圍會變小,對參與者的要求會更高。
3社區種子圖書館服務設計意義
對于種子圖書館服務走近社區,它既是國家提倡對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個抓手,也是社區共享的一種方式。從種子來講,可以有效地保護物種多樣性;從服務對象來講,可以將居民與自然連接在一起,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放松心情、增進鄰里關系的平臺;從環境來講,可以提高資源的循環利用;從社區來講,又是提升社區凝聚力的絕佳催化劑。
4社區種子圖書館服務設計思路
4.1全局觀的服務創新
服務設計是將服務中涉及的人、設施、通信交流以及物料等相關因素進行有效組織的系統化設計。在一個系統中,會涉及到多方的利益相關者,一個完整的利益相關者地圖可以幫助我們:(1)深入了解各方的目標和權益,實現多方的價值共贏;(2)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溝通計劃;(3)把控服務過程中潛在的風險,便于后期的項目變動。
從服務設計角度來看,社區種子圖書館要真正實現該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就需要全面地來分析整個活動流程:首先,要明確社區居民的需求,保證該服務活動的意義所在;其次,要考慮用戶在獲取種子、交換種子、以及后期種子成長為植物再分享等整個過程中的銜接性,保證活動的持續進行。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應該運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因為它具有的信息共享的時效性、資源管理的便捷性以及服務的精準性等特點都能為社區種子圖書館服務設計提供新的思路。例如,居民借還種子的記錄、后期種子成長狀態的分享都可以依托社群網實現。因此,社區種子圖書館服務設計可以結合線上服務方式進行創新性設計,達到有效的溝通交流,實現多方的價值共贏。
4.2多層次的需求滿足
服務設計是對用戶之間服務界面上的服務接觸點進行行為、過程以及體驗的系統化設計,使服務變得有用、可用和被需要,且還要高效、有效和與眾不同。服務設計作為種子圖書館項目研究的方法,不僅可以提供全面的需求構建,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用戶體驗。
社區種子圖書館服務是為社區、為社群注入的一股新的力量,它在不損壞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過提升更多人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從而增強幸福感;同時也為居民提供了溝通交流的機會,這不僅能縮短社區居民之間的距離感,也能提高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社會參與感,從而促進一個良好的社區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到2025年底,中國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余光軍也強調國家應該建立種子銀行系統,以保護特色農作物和種子,解決與農業有關的問題并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可見種子圖書館不僅是社區居民所需求的,它也是國家保護物種多樣性的政策要求。
4.3可視化的系統構建
服務設計中一系列圖表、用戶畫像和故事板等可視化工具可以協助設計者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整個服務流程。在社區種子圖書館的服務設計中,為了能讓用戶參與到活動中,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可以采取實體產品加線上服務的模式:一是引導人們通過自己的操作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二是便于用戶獲取信息、分享交流和參與感受。此外,還可以通過創建社群打卡獎勵活動來吸引更多的社區人參與到活動中,提高服務設計的使用頻率和用戶的滿意度(如圖1)。
5總結
目前,我國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創新還在探索階段,類似于社區種子圖書館的項目還沒有建立和普及。服務設計作為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它的目的是為用戶打造一個愉悅和難忘的用戶體驗。因此,文章用服務設計的方法分析了社區種子圖書館,總結了該服務對不同社會角色帶來的影響,并提出了社區種子圖書館應采取一個“實體產品+線上服務”的產品服務模式。種子圖書館作為社區一項共享服務活動,它不僅能夠增近社區鄰里關系和帶動社區居民改善身邊的生態與環境,而且也能促進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對老種子的一個保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