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蓓蕾
【摘? ?要】? 道德與法治的學科功能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群體。為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科功能,本文建議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信息技術;道德與法治;具體應用
有時,學生感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理論知識較為枯燥,喪失了學習該學科的興趣。而信息時代千變萬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顯著提高。
一、創設多媒體情境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幫學生還原真實的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模擬相應的生活情境,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思考,深入討論,從而理解課文中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
例如,“買東西的學問”這一課旨在引導學生做聰明的消費者。學生在生活中都有買東西的經歷,卻沒有仔細研究買東西的學問,購物經歷不是很愉快。教師借助多媒體設置了動畫課件,也就是情景課件。教師首先創建了兩個情景,考查學生買東西的基本常識。第一個情景:買文具。小明來到一個小攤上,看到了很多大甩賣的文具。他感嘆:“在這里買,實在是太便宜了!”課件出示問題:“面對這么便宜的文具,你的選擇是? ? ? ?。A.我選擇正規廠家的書包和文具,我會果斷走開。B.這里的文具實在是太便宜了,哪里買都是買,我決定在這里買。”學生做出了選擇,點選對應的A、B按鈕就可以知道結果。選擇在小攤上購買文具和書包的學生發現,幾天后文具就出現了破損,書包也壞掉了。老師告訴學生不應該貪圖小便宜。學生對這樣的情景課件非常感興趣,因為一旦做出選擇,馬上就能知道事情的結果。學生對結果十分好奇,紛紛舉手想做選擇。第二個情景:購物。實體店的老板說:“如果你不要發票,我可以給你便宜一點兒。”你的選擇是? ? ? ?。A.拒絕老板的請求,堅決索要發票。B.答應老板的請求,便宜點兒,不索要發票。學生在課堂上玩得很開心,并輕松學會了理論知識。
二、啟用微課教學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師啟用微課教學。微課有著簡約、簡便、資源豐富的特點,深受師生的喜愛。雖然視頻短小,內容卻很豐富,能夠起到很好的預習和鞏固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買東西的學問”這一課時,教師借用微課向學生介紹了4種產品的常見標志。分別是綠色食品標志、中國能效標志、食品質量安全標志以及十環標志。在微課中,老師并沒有出鏡,而是借用了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動畫人物給學生講解4種食品標志,如:第1個是綠色食品標志,它由三部分構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態。顏色為綠色,象征著生命。農業環保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又如:食品質量安全標志,QS是英文(質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首字母縮寫,是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標志的組成部分,也是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在其生產的產品外觀上標示的一種體現質量安全的表現形式。通過微課學習,學生熟悉了4種標志的圖案以及功能。上課時,教師直接抽查學生微課的學習效果。總體來說,微課的學習效果比較好。一看到4種圖案,學生就能夠說出對應的標志名稱。但是,如果換作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4種標志,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煩瑣,甚至不想記憶。而大部分學生都愿意花上兩分鐘觀看一個動畫,這就是微課教學的優勢所在。
三、借助網絡教學
借助網絡教學,是指教師用互聯網搜索和本節課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圖片、案例等,探索一種更加新型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買東西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文明購物的良好習慣。教師在網上尋找了不文明購物行為的圖片,把它們放在PPT上,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學生看到第一張圖片,自然而然地總結出:小女孩買水果時,總用手亂捏水果。有的水果比較軟,一捏就捏破了,后面的顧客也不愿意購買,這就是一種不文明的購物行為。有的消費者不僅喜歡捏水果,還喜歡捏菜。其實,買水果的時候輕輕掂量掂量或者看一看,就能夠知道水果的好壞,買菜也是如此。在第二張圖片中,一個學生購買球時,一會兒把這個球拿下來試一下,一會兒又把那個球拿下來試一下,試用完之后,沒有將球放回原位,這也是一種不文明的現象。在第三張圖片中,小女孩去書店買書,有些書都是封好的,不讓我們隨意拆封。但這個小女孩自作主張,把她想看的書的透明包裝全拆掉了。這會影響書店里圖書的銷售,隨意拆包裝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購物行為。除此之外,老師又給學生展示各種不文明的購物情景。學生不禁感嘆道:“我們在購物時,需要培養良好的購物習慣,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這既是必要的行為規范,也是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和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之間有很多的融合契機。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直觀的情境,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又借用微課教學,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還借助互聯網,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偉偉.現代信息技術下自主合作探究式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21(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