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萍萍


摘? 要:目的? 將中醫健康管理作用于0~3歲嬰幼兒,分析其與常規保健護理的差異。方法? 將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南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內接受保健檢查的80例嬰幼兒,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保健服務,觀察組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進行干預,比較兩組的嬰幼兒家屬的滿意度評分及嬰幼兒常見病癥的發病率。結果? 滿意度差異統計顯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接受護理后的常見病癥發病率統計中顯示,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干預,可有效降低嬰幼兒在各類常見病癥的發病率,減少嬰幼兒各類健康問題的產生,進而保證家屬對健康管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提高后期護理依從性。
關鍵詞:中醫藥;健康管理;嬰幼兒保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063-03
經濟發展促使各類生活質量需求的提升,嬰幼兒的健康管理作為醫學重要的研究目標,保證嬰幼兒身體的健康,能夠為其健康成長提供重要條件,由此強調各嬰幼兒保健門診的作用,需通過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對嬰幼兒的健康管理奠定條件,同時與常規用藥、健康指導相結合,全面提高嬰幼兒對各類常見病癥的免疫能力[1]。《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中提出,將中醫藥健康管理項目增加至衛生服務管理過程中,可針對不同年齡的嬰幼兒實施中醫藥健康指導[2]。本文針對提高對0~3歲嬰幼兒的健康保健質量,為探究中醫藥健康管理的效果,納入80例嬰幼兒進行統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南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內接受保健檢查的80例嬰幼兒,采用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37±0.28)歲;家屬共計58例,其中父方陪同5例,母方陪同17例,共同陪護18例,家屬平均年齡(27.21±2.37)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26±0.21)歲;家屬共計62例,其中父方陪同7例,母方陪同11例,共同陪護22例,家屬平均年齡(28.62±2.4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南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家屬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受監測兒童均符合健康管理項目檢測標準[3];②所有嬰幼兒年齡為0~3歲。
排除標準:①結合其他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先天性缺陷或遺傳性病癥者;③結合其他內分泌系統病癥、再生障礙等疾病者;④維生素A、D抵抗綜合征者。
1.3? 方法
對照組嬰幼兒采用常規保健措施進行干預,包括疾病防治、衛生意識培養以及異常狀態處理。同時對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指導嬰幼兒的日常飲食結構搭配和各類異常狀態的處理。
觀察組嬰幼兒則需要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干預,同時實施或增加以下內容:①首先對嬰幼兒進行健康評估,隨后由專業的中醫藥醫師或嬰幼兒保健醫師對嬰幼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可包含家庭對嬰幼兒的飲食指導和對嬰幼兒的健康活動管理。同時包含其他以家庭為主的護理干預措施。②根據嬰幼兒當前的年齡情況,家屬可為嬰幼兒提供合理的按摩方式,若嬰幼兒年齡較小(0.5~1.0歲),醫師需指導嬰幼兒家屬正確揉捏嬰幼兒脊柱兩側的方式,以及按摩腹部的方式;若嬰幼兒年齡為1~2歲,可對其家屬指導進行足三里和迎香穴的揉按方式;若嬰幼兒年齡為2~3歲,醫師則可指導嬰幼兒家屬對嬰幼兒的四神聰穴進行揉按。醫師對家屬進行指導的同時告知家屬揉按需定期進行,同時按月為單位對家屬進行全面的手法指導,進而提高對嬰幼兒的按摩質量,提高嬰幼兒的免疫能力。③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嬰幼兒當前的成長情況,并根據當前的中醫藥健康管理質量進行措施完善,逐漸優化不適合當前嬰幼兒健康管理水平的措施,從而提高整體護理干預質量。所有嬰幼兒接受護理干預時長為6個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所有嬰幼兒在接受相應干預措施后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差異,采用自擬滿意度評分表進行統計,最高統計分數為10分,0~5分為不滿意,6~8分為一般,9~10分為滿意。分別統計嬰幼兒在接受健康教育、家屬健康管理、生活指導及定期回訪中的滿意度評分。
統計對比組間嬰幼兒在接受護理干預6個月內的常見病癥的發病率,同時包含單純性肥胖、營養不良、生長遲緩、貧血現象的發生率。總發生率=常見病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結果及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
滿意度差異統計顯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常見病發病率比較
常見病計數差異顯示: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嬰幼兒有生長發育旺盛、可塑性大的特點,同時部分嬰幼兒存在旺盛,而另一部分嬰幼兒可能存在形氣未充等情況,由此促使嬰幼兒各項常見病發病普遍較快且明顯,各項病癥表現也更為明顯。嬰幼兒保健作為醫學研究中重要的研究項目,能夠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同時受經濟不斷發展和社會質量需求不斷提升的影響,嬰幼兒保健措施的水平也逐漸上升。通過針對嬰幼兒黃金發展階段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嬰幼兒的身心健康水平,進而保證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在進行穴位按摩過程中,通常需要根據嬰幼兒年齡的差異改變揉按方式,1歲以下嬰幼兒通常主要針對脊柱和腹部進行按摩。腹部按摩囑咐嬰幼兒保持仰臥,以手指對嬰幼兒腹部做節律性移動,同時可起到健脾、促進腸胃消化的作用;脊柱揉捏則主要可刺激腰背部穴位,以脊柱穴位刺激各部位俞穴,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抗病作用[4]。1~2歲嬰幼兒則主要針對足三里和迎香穴,足三里的揉按可補益元氣、調和氣血,具有補虛強壯的作用。迎香穴作為十二經多氣多血經絡的穴位,對此穴進行揉按可調節陽明經氣血,扶助正氣,同時可促進排便。通過調節嬰幼兒足三里和迎香穴,可刺激俞穴、調節經絡,促進消化,進而提高對營養物的吸收。2~3歲嬰幼兒則主要針對于四神聰穴進行按揉,穴位位于嬰幼兒頭頂,對穴位進行按壓可促進睡眠、強化記憶功能,目前在臨床醫學中改善嬰幼兒睡眠質量均可通過按揉此穴位進行改善[5]。
本研究納入80例嬰幼兒分析結果:觀察組嬰幼兒接受護理后家屬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嬰幼兒接受護理后各常見病癥的發病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分析在使用中醫藥健康管理過程中,嬰幼兒的健康管理程度以及家屬的滿意程度更高,可有效作用于嬰幼兒的日常健康管理干預中,使用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中醫藥健康管理作用于嬰幼兒的日常保健過程中,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莉軍,程海玲,韓桂美.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在0~3歲兒童保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7):178-179.
[2]郭繼飛,張春湘,季美娟.中醫健康管理服務在0~36個月兒童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23):40-41.
[3]李偉英,陳莎.2013~2017年深圳市坪山區人民醫院社康中心0~3歲兒童保健服務與狀況的對比與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4):2440-2442.
[4]李靜,趙麗,琚瑋.0~12歲兒童中醫體質研究387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4):53-55.
[5]楊玲玲,薛楊,王燕萍,等.中醫體質辨識在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0):4595-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