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摘? 要:目的? 探討于心外科手術中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接受心外科手術治療患者80例,按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0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快速康復護理理念。比照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疼痛情況與生活質量。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各項圍術期指標(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更低;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評分較護理前均有下降,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對比兩組患者的評分下降及升高幅度,提示試驗組患者均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外科手術中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可起到積極效果,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患者的拔管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促進其早日康復出院,臨床上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心外科手術;生活質量;快速康復護理理念;疼痛情況;圍術期指標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072-03
手術是臨床心外科治療各種疾病的常用方法,具有風險高且操作復雜的特點,同時患者術后很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不利于其恢復,因此該手術對護理質量有著很高要求[1]。為保證手術效果,減輕手術風險,確保手術順利開展,同時降低患者術后出現相關并發癥的概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于圍術期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極為必要,以往臨床多使用常規護理模式,其只能給予患者基礎護理服務,總體效果并不理想,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則是一種遵循以患者為中心原則的護理模式,能夠給予患者更加全面、優質且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基于此,本研究對快速康復護理理念用于心外科手術中的效果予以探討,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接受心外科手術治療患者80例,按隨機數表法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58.64±5.35)歲;病程1~17年,平均病程(8.11±1.26)年;其中11例為體外循環術,15例為室間隔缺損修補術,8例為房間隔缺損修補術,6例為其他心外科手術。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58.33±5.27)歲;病程1~17年,平均病程(8.04±1.35)年;其中10例為體外循環術,16例為室間隔缺損修補術,9例為房間隔缺損修補術,5例為其他心外科手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全部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接受心外科手術治療,患者有自主判斷能力。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伴有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者,拒絕參與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常規禁食禁飲、常規檢查、體征監測、飲食護理、指導用藥等。
以上述護理為基礎,將快速康復護理理念應用于試驗組中,具體措施是:①成立快速康復護理理念護理小組,對組員開展培訓,強化其專業能力,為其灌輸快速康復護理理念,進而提高護理質量,由護士長指導護理措施的開展。②入院時。協助患者進行入院手續辦理,協助其進行檢查,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介紹手術的目的、流程等,通過成功案例講解等方法提高其治療信心。③手術前。帶領患者參觀手術室并熟悉其環境;提前將手術室的濕度與溫度調整到合適范圍;指導并監督患者禁食禁飲,指導其于術前2 h飲用少量水。④手術期間。結合手術開展流程確定手術醫生需要使用的器材及設備等,并及時傳遞,提高手術效率,使手術時間縮短;對患者的體征進行密切監測,當發生異常時要及時告知醫生并處理。⑤手術后。加強對手術切口的監測,定期清潔并消毒,確保其干燥;結合患者的喜好制定飲食方案,確保其營養均衡;結合患者的身體素質為其制定康復訓練方案等。
1.4? 觀察指標
以患者圍術期指標、疼痛情況和生活質量作為評價標準。
圍術期指標包括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計算均值以對比。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2]測評護理前、后(出院當天)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評分標準為0~10分,評分與疼痛程度為正相關。
以生活質量評估量表[3]測評護理前、后(出院當天)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標準為0~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為正相關。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對比
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及生活質量對比
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疼痛評分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房間隔缺損、先天性心臟病、法洛四聯癥、室間隔缺損等是心外科臨床常見的疾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不良影響,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危害極大。目前臨床多通過心外科手術治療上述疾病,能夠使患者的癥狀緩解,而由于心外科手術的難度高、風險大且操作復雜,因此其對護理有著極高要求,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配合[4]。
以往臨床對心外科手術患者多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該護理模式能夠為患者提供基礎服務,可起到一定效果,但缺少針對性及全面性,總體效果不佳[5]。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對常規護理進行了改善與整合,其要求圍手術期能夠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遵循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更具人性化,同時其能夠持續性優化護理質量,使其不斷提高,可滿足患者的實際要求與需求[6];此外,該護理更為全面,包含了術前、術中及術后,即整個圍手術期,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與手術的認知和了解,使其應激反應減輕,為手術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確保手術效果,同時還能夠提高手術效率,減少手術風險,縮短患者的拔管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7]。本研究對外科手術中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理念的效果進行探討,其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疼痛評分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謝貴英[8]的研究證實了上述結果,二者的結果基本一致,提示于心外科手術中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理念的積極價值。
綜上所述,在心外科手術中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可起到積極效果,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患者的拔管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促進其早日康復出院,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唐虹.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滿意度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6):1026-1027.
[2]張敏,雷宇,楊李翠,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外科微創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2):40-41.
[3]阮歡.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1):355.
[4]商顯梅.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外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及其對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7):88-91.
[5]劉海英.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6):227-228.
[6]劉洪敬.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5):228-229.
[7]楊小紅,劉曉云,劉娜.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小兒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1):99-102.
[8]謝貴英.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