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目的? 研究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棗莊市薛城區中醫院收治的82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例。參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中醫特色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關節周徑差、血清指標、生存質量情況。結果? 干預前,研究組與參照組的疼痛評分、關節周徑差、血清指標水平、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疼痛評分、關節周徑差顯著小于參照組,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尿酸(UA)、紅細胞沉降率(ESR)顯著低于參照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效果更確切,能夠進一步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減小患者關節周徑差,調節患者血清指標,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痛風性關節炎;中醫特色護理干預;疼痛;關節周徑差;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132-03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代謝性疾病,高尿酸血癥是其病理基礎[1]。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嘌呤代謝紊亂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主要因素,即嘌呤代謝中相關酶活性先天或者后天缺陷,使尿酸形成過多或者排出過少,造成血漿尿酸鹽含量過多。臨床治療中,秋水仙堿、激素類藥物應用十分普遍,但易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臨床療效有限[2]。近些年來,隨著中醫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生活質量。基于此,本研究對中醫特色護理干預的實施價值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棗莊市薛城區中醫院收治的82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例。參照組中,女18例,男23例;年齡30~73歲,平均年齡(50.37±3.87)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86±1.53)年。研究組中,女17例,男24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50.18±3.92)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91±1.5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患者或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3]中有關診斷標準;②無藥物過敏史;③溝通能力良好,無意識障礙。
排除標準:①伴有皮膚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②伴有精神疾病;③合并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④伴有骨性關節炎、風濕疾病、類風濕關節炎;⑤臨床資料缺失。
1.3? 方法
參照組應用常規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交流,充分評估患者情緒變化,了解患者真實想法,認真回答患者疑問,打消患者疑慮,改善患者負面情緒。②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適當食用蛋白質,以牛奶、雞蛋為主,禁止食用動物內臟、魚蝦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同時保持低鹽飲食,大量飲水,加快尿酸排出,飲水量控制在2000~3000 mL/d。③用藥指導:指導患者謹遵醫囑用藥,并詳細說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④運動指導:指導患者進行游泳、散步、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30 min/d,以患者耐受程度為宜。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干預。①中藥貼敷:配方為獨活、忍冬藤各30 g,桂枝、麻黃各25 g,絡石藤、雞血藤各20 g,羌活、當歸尾、制大黃、鹽杜仲、制川烏、制草烏、酒制牛膝各15 g,貼敷于阿是穴,厚度為1~2 cm,貼敷1次/d,時間為6~8 h,連續貼敷7 d。②針灸護理:采用火針放血干預,取陷谷穴、內庭穴、太沖穴、地五會穴為主穴,阿是穴為配穴,1次/d,持續干預7 d。③飲食辨證施護:對于溫熱蘊結型患者,以姜絲紅棗冬瓜湯、薏苡仁粥等清熱利濕的食物為主;針對脾虛濕阻型患者,以海參、海藻、海蜇等嘌呤含量低的食物為主,并多喝水;對于痰瘀互結型患者,以櫻桃等促進尿酸排泄的食物為主,禁食肥甘厚味食物。
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3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定,總分為10分,無痛為0分,劇痛且無法忍受為10分,分值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輕。②關節周徑差:采用軟尺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踝關節、趾關節等周徑進行檢測,與健側關節周徑進行比較,計算差值。③血清指標:抽取患者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處理取上層清液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采用磷鎢酸還原法測定血尿酸(UA),采用魏氏法檢測紅細胞沉降率(ESR)。④生存質量:利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量表)評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生活質量,以環境領域、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為指標,總分100分,各項指標2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評分與關節周徑差比較
干預前,研究組與參照組的疼痛評分、關節周徑差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疼痛評分、關節周徑差顯著小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清指標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指標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炎性反應性疾病,患者多呈現刀割樣疼痛、撕裂樣疼痛,經常累及關節,以活動受限、紅腫灼熱等癥狀為主要表現,使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響[4]。近些年來,隨著中醫研究的不斷深入,中藥貼敷、針灸等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
從中醫學角度分析,痛風性關節炎屬于“痹證”范疇,病因主要為瘀熱內郁、濕熱痹阻,應以化瘀通絡、清熱利濕、宣痹止痛為治療原則,以此減輕患者疼痛,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5]。在中藥貼敷中,獨活作用為通痹止痛、祛風除濕;忍冬藤主要發揮疏風清熱解毒、通絡的作用;桂枝主要發揮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發汗解肌的功效;麻黃作用為利水消腫、發汗散寒;絡石藤主要發揮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的作用;雞血藤主要發揮通絡活血、補血行血的功效;羌活主要發揮祛風濕、利關節、散表寒的功效;當歸作用為調經止痛、補血活血;大黃作用為涼血祛瘀、清熱利濕;草烏、川烏作用為驅逐濕熱、開通關腠;牛膝、杜仲主要發揮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上述藥物聯合使用,能夠充分發揮活血通絡、清熱利濕、止痛的作用,通過穴位貼敷,能夠直接對病變關節產生作用,促進藥物吸收,達到預期的臨床效果[6]。此外,在患者日常飲食中,應根據患者辨證分型,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在確保患者營養充足的基礎上,促進患者病情康復[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疼痛評分、關節周徑差顯著小于參照組,hs-CRP、UA、ESR水平顯著低于參照組,環境領域、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研究報道[8]十分接近。
總之,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肖麗萍,曾偉剛,程珍.桂枝芍藥知母湯與中醫護理結合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7):114-116.
[2]謝琴.中西醫結合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綜合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0):118-119.
[3]曾小峰.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16,55(11):892-899.
[4]孫建宇,鄭旭,任杰,等.“微骨一號”中藥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8):101-103.
[5]楊龍娜,杜雪飛,黃琪,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疼痛的影響[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20(3):78-80.
[6]陳清華.退黃散外敷對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護理干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11):64-65.
[7]周婭,黎明.穿刺放血減壓術后配合中藥及護理干預治療痛風性骨關節炎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2):99-100.
[8]鄒先梅.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在社區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9):24-26.